更新时间:2023-11-28 08:57
寿县双桥镇地处淮河南岸,距古城寿县西南12.5公里,面积114.79平方千米(2017年),辖13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总人口47267人(2017年),集镇人口1.9万人,耕地面积8.4万亩。
寿县双桥镇地处淮河南岸,距古城寿县西南12.5公里,面积114.79平方千米(2017年),辖13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总人口47267人(2017年),集镇人口1.9万人,耕地面积8.4万亩。
双桥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粮油、蔬菜、生猪、白鹅、肉鸡、水产等农副土特产品质优量足,是全县优质粮基地、小麦高产攻关项目示范区之一,连续多年荣获全县农业生产先进乡镇称号。境内有国家2A级景区寿州孙状元纪念馆,有大郢斗鸡台、袁家老坟等历史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寿霍公路(310省道)穿境而过,东至合淮阜高速道口13.5公里,南距天下第一塘—安丰塘15公里,济祁高速公路、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在境内设置道(港)口,加之县5平方公里工业园入驻、商杭高铁在寿县设站,双桥的交通及区位优势日益突显。
近年来,双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开放兴镇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生物发电、建材、化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规模种植、特种养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集镇建设、商贸流通为重点的集镇经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治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北部工业、交通、商贸、旅游重镇,积极营造稳定和谐大镇,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双桥风景名胜
双桥风景名胜景点即有历史特点,也有现代气息。楚文化景点斗鸡城被省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秦汉文化遗址团城子是刘馥、董卓、邓艾等屯兵种田之地,明朝袁家老坟是皇家修建的,清文化遗存孙家嗣堂是皇帝御赐修建。近期还有街道开发建设景点,新农村建设景点等,特别直得推介的是清孙家嗣堂。
孙家嗣堂被国家授予AAA级旅游景点。宗祠始建于1880年,气势恢宏,殿堂轩郎,为寿州仅有,皖西一胜。
由于历史和时局多种复杂因素,文革前后宗祠全部坍塌,成一片砖瓦砾碎和几面孤独的砖墙。
二十一世纪,孙氏谱人,倡导修祠续谱,议定了“发动族人,捐钱捐物,慷慨解囊,集资修祠”十六字方针,2006年清明举行的开工礼,历时四年,于2009年竣工。修旧如旧,修旧胜旧在新的时空中沐浴着当代光辉,屹立于江淮大地。
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
孙氏宗祠有牌坊,有四根才高八斗旗杆。门前广场,大门,锡作堂,飨堂,回廊,香火堂和名人纪念堂组成,庄重高耸的“孙氏宗祠牌坊,镌刻着孙氏族人600年来,醇世泽。敬慎家风的祖训和“克俭养廉尊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的对联,烘托出祠堂神圣的气氛。
宗祠门前端坐一对石狮,昂首怒目,刚猛威严。
宗祠正门三间,104平方米,青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门楣上“孙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门厅两侧半人高的青石抱鼓,衬以高高的门槛,凸显祠堂的庄严。
锡作堂又名孙家鼐纪念堂五间192平方米。正门靠后墙端放着孙家鼐半身铜像,铜像后有孙状元遗像和对联,葵藿有心惟向日,竹松晚节惯经霜。内存有孙状元年谱,记载了“终身为国,永存青史。维护变化,教育兴国”,任职:文渊阁大学士,图史馆总栽,资政院总栽,大子太傅。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郝斌代表北大为孙状元纪念馆赠送了光绪帝像,慈禧太后像等文字图片。文物、书法珍贵资料40余件。为祭典先贤兴然提词:“前贤垂范,后学之师”。表达崇敬心情。
飨堂五间246平方米。它在祠堂的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梁栋厚重,工艺精致,造型简洁。飨堂正中设立龛,供奉着孙氏始迁本派始祖的牌位。两相按照左昭左穆的序位,供奉着孙氏各支派的历代祖先。
飨堂门前左右各立一角亭,分别为后人捐建的“恩爱亭”和“思源亭”,两亭东西对称,护佑着飨堂,承寄着后人对先祖的敬仰和思念。
锡作堂和飨堂两侧分别辅建书房,香火房和名人纪念堂,总面积344平方米。
祠堂两侧130米的长碑廊总面积为205平方米,碑廊两边花木葱茏,鸟语花香,近千名孙氏族人慷慨解囊,筹资修祠的功德薄赫然在墙,以示后人,群策群力,延绵世泽。
阅尽沧桑今犹在,整体修葺续传奇修复后的宗祠,雄丽婧深,丹素交彩,朴实无华,既隔尘器,尤显清秀。远望北山淝水,极目江淮平原,小河湾流水于前,松柏陈列于后,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霞聚散而变其状。气势钟毓,蔚为壮观,足显孙氏先祖之睿知,子孙之勤劳。醇厚家风绵衍久远之历史也。
双桥名人典故
袁洪:双桥镇袁郢村人,明开国功臣,官都督,谥沂国公,辅助朱元璋开创大明江山。
袁容:袁洪次子: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选为燕王府仪宾,配永安郡主。燕兵起,他有战守功。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进郡主为公主,他为驸马都尉,封广平候。宣宗时卒,封泾国公,谥忠穆。
袁子金(1878—1960)名家声,双桥镇袁郢村人,幼读私垫,24岁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投笔从戎,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团结联络有志青年组织了“同学会”秘密宣传革命,抨出清廷腐败,因被发觉受到阻挠。后参加柏文尉等组织的“岳王会”。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又加入同盟会。由于经常登台演说,影响很大,被安徽巡抚知,下令开除,他又回到寿州。
次年,张汇滔由日回皖,在家乡一带宣传革命,他和汇滔等在寿州组织了“信义会”。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农历三月十五,拟乘四顶山庙会之机举行起义,不料事泄中止。时熊成基起义失败,信义会组织暴露不存。后与州人孙旨美联络,组织了农会。值安徽成立“咨议局”,寿州推王庆云为省议员,经王要求寿州成立团防局,王任局长,省拨给毛瑟枪700支,军事指挥由袁子金负责。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寿州光复,旋即成立“淮上起义军”,王庆云为总司令,他和张纶、汇滔为副总司令。兵分三路挺进江淮各地,他任一路军总指挥,直逼凤阳等地,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一路克凤阳,蚌埠等地,与张勋部激战,大挫张部土气。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8月),柏文尉任安徽都督兼第一军军长,他任第七旅长,驻扎蚌埠,怀远一带。次年袁世凯窃据总统后,各地军阀卷土重来。安徽军阀倪嗣冲穷兵黩武,企图消灭淮上起义军。子金率部固守于凤台平顶山,与倪军展开激战,屡挫敌军。后因众寡悬殊,伤亡惨重,奉命撤退。行至芜湖,被倪捕获,受尽酷刑,正拟枪杀,幸被旅长张永正迫以兵力,未曹毒手。释放后避居上海旋东渡日本,继续研究军事,鼓吹革命。
10年他由日本回国,同廖梓英在安庆创办《建设日报》。13年秋,复到上海与柏文尉、岳相如联络,在柏的支持下同岳相如回皖,组织“淮上人民自卫军”。他到家乡袁家湖,动员戚族募集经费,号召青年参军,一时投笔从戎,弃农参军者数以千计,由袁少仪率领,开往淮北高皇寺一带驻扎,与凤台岳相如、廖梓英所募的淮上军合并共3000余人,他任总司令集中训练,以待北伐。这支部队遭到安徽督军马联甲的仇视。马与柏文尉商量,资助该部军响3万元,移防山东济南驻扎永城夏邑一带。次年,他率部移防山东济南,投靠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与军阀张宗昌激战,直达河北怀来,尔后回师湖北罗田。15年,柏文尉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军长,他任一师师长。同年,奉军杨树藩旅驻扎寿县正阳关,柏令调第一师收复正阳关。他接令后,星夜赴皖,指挥湘军叶开鑫一团,由淠河登岸,开赴正阳前线,与杨部屡战不支,伤亡惨重。他令炮营以三八式野炮向杨部排击,奉军全线崩溃,余部被浮。
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三十三军奉命出征,他率第一师由皖经豫至鲁,与军阀张宗昌残部边打边行,节节胜利。不久又奉命开往六安一带,扫荡军阀余孽。他率部穷追,直把孙传芳残部全歼于山东腾县。
16年,将介石排除异已,贻误北代,军民共愤。三十三军将领集体签名,敦促将下野。他率领一师首先签名。次年北伐战争结束,南京召开编遣会议,他被委为旅长。18年,他退居安庆等地休养。不久,携眷返里,闭门谢客,礼佛诵经,钻研焚学。1952年到合肥文史馆工作。1956年应邀至北京出席全国佛教会。回皖后,担任安徽省佛教会会长。1960年因病逝世于合肥。
陈祥原名邸银国,寿县双桥镇大郢村人,小随父逃荒至金寨县。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战士、班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潜山、太湖、英山边区武工队工作,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排长、干事、巡视员、政治教导员、科长、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创建皖中、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支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解放长春战役、东北冬夏季战役和辽沈、渡江、解放广州等重大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珠江军分区副政委、粤中军区副政委、中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大力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祥同志学习努力,工作负责,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光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