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7 02:32
“双重译码”一词来源于后现代建筑, 它是后现代建筑的一种创作方法, 即在设计中把古典与现代、历史与时尚、名流与大众、新与老这些性质相对的设计元素放在一起, 如同生物界的杂交一样产生一个新的品种。它是多种文化元素的“混血儿”。“双重译码”对多种设计元素的态度是折衷调和的, 这种折衷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构造基础之上的。
建筑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多元、多义、多种矛盾交叉的综合体。现在 ,人们普遍关注建筑、关注城市、关注未来。建筑创作趋向多元化与边缘化发展 ,“后现代建筑”及其理念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课程。70 年代西方建筑界兴起一股“后现代建筑”热 ,德国当代文学评论家M.科勒 (MichaelKohler)在《后现代主义:一种历史观念的概括》一书中指出:尽管对究竟什么东西构成这一领域的特征还争论不休 ,但“后现代”这个术语此时已一般地适用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了 ,这种现象预示了某种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从而使得当前成了一个“现代之后”的时代。
美国建筑评论家 C.詹克斯 (CharlesJencks) 是公认的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主要发言人 ,在其他学术领域中论及建筑学的后现代主义时也都以詹氏的观点为依据。C. 詹克斯认为建筑从古至今原本就具有沟通的基本功能 ,但是国际式样却将此功能遗弃 ,C.詹克斯在70 年代给后现代建筑下的定义是“双重译码:现代技术与传统式房子的结合 ,使建筑艺术既能与大众沟通也可与少数建筑师对话”。由此可见 ,后现代建筑双重译码的主要涵意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超越。建筑要继承现代建筑的优点 ,强调建筑的“差异性、故事性、多元性”,并对于现代建筑的不足进行反省与修正。
“双重译码”一词最早由著名的建筑家、设计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他著名的理论著作《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一书中, 他认为双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首次提出层含义的简称。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当代平面艺术设计正经受新旧价值观、新旧思维方式和新旧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面对传统的、现代的、不, 我们该如何处理, 后现代建筑中的双重译同民族的设计语言码的折衷处理手法给我们平面设计很多有益的启示。众所周, 艺术是相通的, 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知的。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创作中, 也有很多运用这种“双重译码”的手法。在大量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中, 不乏有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并置、时尚与历史的交融、不同民族文化因素的融, 设计中同时反映“现代性”和“民族特色”, 这些似乎都与后合现代的“双重译码”不谋而合。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第三届亚洲艺术节设计的海报, 巧妙地把印度舞蹈演员的前额、中国京剧脸谱中的旦角眉眼、印尼脸谱中的鼻饰、日本歌,舞伎的嘴部等四个国家艺人的面部化装组合而成新的面谱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传统图形通过拼合嫁接, 把亚洲艺术荟萃一堂的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将不同文化元素折衷处理的手法与飞利浦·约翰逊的纽约电话电报大楼的三段式手法同出一辙。由此可见,“双重译码”创作手法在平面设计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平面设计领域中双重译码折衷处理表现的形式有: 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的结合, 以及不同民族设计元素的混合使用。
优良的文化传统是被历史选择的正确的人类文化活动方式。设计离不开文化和传统, 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所为的纯粹个人行为。传统渗透在任何设计环境和任何一个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中。平面设计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例外, 它和传统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细心揣摩和浏览当代的一些平面设计作品, 我们不难发现在平面设计中把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因子有机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例子很多。这些作品把传统的设计元素灵活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既体现出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和时尚, 又能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审美取向, 显示出传统设计元素与现代视觉语言通过折衷处理而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既有外在形式的拼接, 又有内在精神的暗合。靳埭强先生在许多设计作品中有机地把传统的设计元, 如中国水墨的特殊肌理效果等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创作素出了许多优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岁寒三友主题海报系列是靳埭强特意为“岁寒三友———诗意的设: 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计”所设计的海报。 年 月,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 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在汕头召开, 此次学术研讨会意在唤醒广大华人设计师对中, 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视觉设计中, 创国传统图形的重视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岁寒三友”之“松”“竹”“梅”是中国传统图形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一致认同的朋友、知己的象征, 同时也是与会者身份的表明———“三友”即内地、港澳、台湾的设计同行。设计师选择这三个传统图形与现, 可以说是匠心独具、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此系列海报恰到好处的。传统图形与现代字体的笔画紧密结合, 形成有趣且有机的一个整体, 通过运用现代版式构思设计, 主体突出,错落有序, 流露出古今融合的新意, 作品不但微妙含蓄地表达了招贴要传达的主题, 而且富有诗意, 耐人寻味。
双重译码的另一种折衷形式是“异域混血”, 即把不同文化, 组合成一背景的设计元素在重叠、并列、综合、交融的基础上个包容的、开放的文化系统, 不同民族文化在差异和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异域混血”通过把不尽相同的文化因素组合在一,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元、开放、共生的审起美特征。著名设计师石汉瑞是一位在欧美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设计师, 多年来, 这位以香港为家的设计师共设计出汇丰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品牌, 对香港银行、香港赛马会等设计行业及香港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被誉为“香港设计之父”。石汉瑞先生在香港的巨大成功首先取决于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糅合, 他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跨文化养和较宽广、较深厚的知识信息, 要多吸收西方的一些先进艺术设计理念, 以创新思维提升设计的品格和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既有民族性又含时代性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传统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显示,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元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参与。所以, 培养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 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目前, 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内容陈旧, 跟不上学科的发展是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都是因人设课, 缺乏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这就要求学校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体现于广泛的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社会实践之中。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能力, 并在所承担的整个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围绕创造性人才培养这一教育重心,大胆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构造起新型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这里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也就是我们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人才具有多元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应面向国际化。
来源于后现代建筑的“双重译码”是艺术设计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它通过折衷处理手段,把传统与现代、新与老、不同文化因素等这些性质相对的设计元素糅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它是多元文化的“混血儿”。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有很多优秀作品呈现出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并置、不同民族文化因素的融合,设计中同时反映“现代性”和“民族特色”,这些都与“双重译码”不谋而合。本文按照从具体到概括的写作方法,从传统与现代以及不同民族设计元素结合使用的角度分析双重译码折衷处理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情况。 平面设计中双重译码对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设计元素折衷处理的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后现代设计的有关理论。具有折衷性质的“双重译码”是后现代设计常用的创作手法;二,艺术发展中的自律性——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及对他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吸收。 平面设计领域中双重译码折衷处理表现的形式有: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的结合以及不同民族设计元素的混合使用。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图形交汇、碰撞、融合,设计师在这种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折衷模式中进行协调平衡,使传统与现代珠联璧合。双重译码的另一种折衷形式是“异域混血”,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元素在重叠、并列、综合、交融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个包容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不同民族文化在差异和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 双重译码构成的设计作品由于对传统设计元素的肯定和引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脉。它因对多种性质不同的设计元素的协调、平衡、折衷处理而具有中和性和多元包容性特征。另外,双重译码作品还具有多元共生的美学特征,它既是新与老的共生,也是民族文化的共荣。 双重译码是一种复合的、创新的设计语言,它糅合新与老、历史与时尚、不同民族文化于一体,它不是简单地对传统设计素材的复古,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简单地挪用,而是对这些元素在变革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构造,是对传统的内敛精神与现代个性精神的折衷,也是对中西设计理念的折衷。
假设编码序列为( Λ) 1 2 , m m m C = c c ,经过信道传输,接收端收到的信号为R (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取决于对信道的定义),那么接收端会顺理成章地在所有可能的码序列中寻找条件概率 P(C R) m 最大的一个,认为它是最可能的发送序列。即:
C~ Arg{MAX P(C R)} m C m
m
=
这种判决准则称为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MAP)。
viterbi译码算法是一种卷积码的解码算法。缺点就是随着约束长度的增加算法的复杂度增加很快。约束长度N为7时要比较的路径就有64条,为8时路径变为128条。 (2<< (N-1))。所以viterbi译码一般应用在约束长度小于10的场合中。
算法规定t时刻收到的数据都要进行64次比较,就是64个状态每条路有两条分支(因为输入0或1),同时,跳传到不同的两个状态中去,将两条相应的输出和实际接收到的输出比较,量度值大的抛弃(也就是比较结果相差大的),留下来的就叫做幸存路径,将幸存路径加上上一时刻幸存路径的量度然后保存,这样64条幸存路径就增加了一步。在译码结束的时候,从64条幸存路径中选出一条量度最小的,反推出这条幸存路径(叫做回溯),得出相应的译码输出。
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在电子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讯等方面广泛使用。 编码是根据一定的协议或格式把模拟信息转换成比特流的过程。
在计算机硬件中,编码(coding)是在一个主题或单元上为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目的而转换信息为编码值(典型地如数字)的过程。在软件中,编码意味着逻辑地使用一个特定的语言如C或C++来执行一个程序。在密码学中,编码是指在编码或密码中写的行为。
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并能译为原数据形式。是计算机书写指令的过程,程序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地图自动制图中,按一定规则用数字与字母表示地图内容的过程,通过编码,使计算机能识别地图的各地理要素。
n位二进制数可以组合成2的n次方个不同的信息,给每个信息规定一个具体码组,这种过程也叫编码。
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编码有两类,一类是二进制编码,另一类是二—十进制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