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综合症

更新时间:2024-10-30 18:41

双高综合症,病症名。体内出现持久的胰高糖素和胰岛素都高于健康水平的状态,从而造成相关健康问题,被命名为双高综合症。事实上由于胰岛素和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尤其是同一靶器官的靶细胞是不同的,这就促使了人体能量贮藏和分解两个看上去相反的过程同时处于兴奋状态。这是人体所不能适应的。所以在胰岛素干预下的糖尿病患者除了仍然难以适应正常的营养典型问题以外,还仍然广泛存在着口渴、容易饥饿、浑身乏力等糖尿病症状。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强调人体变化是必须有主导力量起作用,也就是谁行“政令”的问题。这种“德”与“位”的关系辨析,也是《易传·系辞上》开篇就讲的。根据这种基本的中医思维,人体胰岛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岛素不当令。胰岛素抵抗理论正是用不“政令”的因素来说明疾病,因此不符合中医学理解世界的正常思维方式。中医学者聂文涛就此提出疑问:此时由谁来行“政令”呢?这就是胰高糖素。这说明糖尿病的根本不是合成不足,而是消耗太大。因为胰高血糖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分解的,而胰岛素是促进人体物质合成的。显然,频发低血糖、相对低血糖或身体局部血糖供应不全都可能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从而出现糖尿病。因此,必须避免对血糖的这种刺激。所以,中医学自《黄帝内经》以来一直注意谷物保护。现高碳水化合物是因已经成为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进食方式。

“太过不及”与“胜复承制”

张介宾说:“六气皆有胜复,而胜复之作,正则为循环当位之胜复,故有德有化有用。邪则为亢害承制之胜复,故有灾难有变。”这是人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必然结果。据此,当双高综合症(胰岛素抵抗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会进一步导致胰岛素浓度太过,从而引发双高综合症的加剧。这正是血糖平稳了并发症还在发展。

临床意义

消渴症

聂文涛认为,消渴证关注了人体内的一种驱动力,现代心身医学称之为内驱力。也就是身体有高分解的冲动;高分解的结果是消渴。所以,针对消渴的治疗方剂,往往同是对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有效。这是中医立足于身体体征变化解决疾病的价值所在。聂文涛在《是驯服血糖,不是束缚血糖》一文中指出:中医学强调人体变化是必须有主导力量起作用。

病症概述

双高综合症,提示治疗糖尿病应该从降低血糖转变为防止升高血糖。

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注重双高综合症和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认为这是中医学对消渴证研究的巨大成果。她在与聂文涛医生合作撰著的《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明确了:双高综合症和谷物保护的效果证实了古代中医名家关于消渴证可以痊愈(古文:已)的记载是真实的。同时指出:“聂文涛医生的代谢训练、谷物保护、运动刺激三合一生活新法是针对Somogyi现象的。Somogyi现象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发生的,也就是短暂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这提示,高血糖很多时候来自低血糖刺激。这给传统的药物治疗带来了难题,强行降低血糖实际上等于更牢固地培育了高血糖病根;升高血糖又使高血糖可能进一步加剧。谷物保护,是从生理学习理论出发,把食物代谢过程和食物代谢结果严格区分开,因此关注到谷物和葡萄糖的区别。”

王英博士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发表时被合作者推为第一作者。并因此被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杰出贡献奖”。

生理学取证

升高血糖应激

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时,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出现体内胰高糖素和胰岛素都高于健康水平,这种不健康状态称之为双高综合症。聂文涛在《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中作了如下论证:

糖尿病人体一旦从食物中获得葡萄糖,准备做的第一项生理工作是什么?可选择的答案有:(1)物质合成;(2)升高血糖。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问题。现在从餐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状态改变可以给出最终正确答案。这个答案会涉及到一些最流行糖尿病理论的正误。

如果是(1),人体会首先分泌胰岛素:胰腺如果首先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将会受到抑制,结果会出现餐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同时胰高血糖素浓度减少的情况。 如果是(2),人体首先分泌胰高血糖素:胰腺如果首先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泌将会增强,结果会出现餐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同时升高的情况。

实际上,在胰岛细胞工作中,如果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将会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于是高胰岛素但低胰高血糖素;如果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将会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于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出现双高。

我们公布正确的答案,那就是(2)。

Ⅱ型糖尿病人进餐之后2小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水平都在升高,都高于健康人。与此相比,健康的人会出现胰岛素升高同时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这说明,糖尿病人在生理上渴望升高血糖。或者说,如果一定要用激素指令来说明Ⅱ型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那么应该表述成: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导致了身体血糖升高,造成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补充

人体在过量注射胰岛素时,由于血糖的自我保护机制作用,胰高糖素分泌增强,会出现双高综合症。聂文涛在《从糖尿病解析生命阵势》中论述:

所谓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实际上应该称作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双高状态综合症,简称双高综合症。

下限和上限

胰岛素直接抑制A细胞的高血糖素分泌,但同时又因为降低了血糖浓度而刺激高血糖素的分泌。何时体内开始增加高血糖素分泌,更取决于身体对血糖浓度底线的生理预期,我们称之为生理下限。当血糖浓度低于这一底线的时候,高血糖素开始分泌增加。这一生理底线不是依据现代医学是否有利于健康的标准来确定的,而是依据人体自身判断的标准。

胰岛素的分泌确实可以对相邻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产生抑制作用,而高血糖素分泌的时候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则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些影响相比起血糖浓度的影响来是次要的。两种激素分泌状况的调整,最主要依据还是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人体对血糖浓度下限和上限的生理预期。

自我平衡

许多现代医学工作者误认为,为患者补充胰岛素就可以实现糖尿病人在人为干预下的健康。实际上,高血糖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血糖质浓度的生理预期,而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生理下限要高于健康人的水平,所以,在人为干预下实现的正常血糖浓度早已引发高血糖素的快速分泌。

另一方面,血糖浓度低于生理预期的下限,会导致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的减弱,从而更加依赖外援胰岛素。所以外源胰岛素的使用量一般都是在连续数天的观察和调整之后做出的。这就使体内胰岛素浓度保持很高水平,高出了原来人体的生理认可程度,同时人体自身胰岛素还处于低水平的分泌状态。这就是我们在《中西健康心理模型的解析》中所指出的自身能力的弱化问题。除此之外,人体对自身胰岛素水平过高的判断,势必导致人体对胰岛素功能的抑制和对胰岛素灭活能力的加强,这些反应对疾病的恢复都是不利的。

双高状态

经过这样的外援胰岛素补给以后,体内将出现胰岛素和高血糖素浓度双高的状态,简称双高状态。

中医学术

(1)挖掘中医遗产,不能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聂文涛认为,在现代医学理论与中医实践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发展现代医学理论,而不是抛弃实践。否则就是削足适履

(2)疑古派应该通过实验证据来质疑古代文献记载,而不能根据自己做学问的习惯来主观臆断古代文献不真实:这是对古代学者劳动的不尊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