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15:02
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明代为双柳镇,清初撤镇改村谐音为双龙,后以村处之山形似两条巨龙盘绕沿用至今。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双龙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仍称双龙区,属五区。
1958年10月,改为双龙乡。
1961年10月,成立双龙公社。
1984年9月,复设双龙乡。
1998年,改设镇。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辖大院子、杜洛尾、香房、索罗湾、西峪、峪村、双龙街、官庄、北沟、石头坡、南峪口、河浦12个行政村;下设2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龙镇下辖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双龙街。
双龙镇地处黄陵县西部,东连店头镇及腰坪社区服务中心,南临咸阳市旬邑县,西与甘肃省正宁县毗邻,北与富县寺仙镇接壤。总面积1046.65平方千米。
双龙镇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大沟深,以石质低山丘陵为主。
双龙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常年气温偏低,气候寒冷。多年平均气温9.1℃。无霜期年平均160天。年均日照时数2319.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5.3毫米。
双龙镇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沮河及其多条支流。沮河自境内陕甘交界之子午岭发源后,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并接纳西沟、大东沟、清水沟、杀人沟、燕尾河、丁字沟、神仙沟、蛾儿沟、柳芽川、北沟、王村沟多条支流后,经石头坡、麻湾、南峪口至河浦出境,境内流长290千米,流域面积96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辖区总人口74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4人,城镇化率9.9%。另有流动人口2665人。总人口中,男性4292人,占58%;女性3108人,占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人。
截至2018年,双龙镇户籍人口4700人。
2011年,双龙镇财政总收入1290万元,较上年增长19.4%,财政支出643万元,较上年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
2018年,双龙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个。
2011年,双龙镇农业总产值7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11%。农业耕地面积0.6万亩,林地面积8.16万公顷,覆盖率85%。
双龙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双龙镇粮食生产3500吨。其中,玉米2850吨,水稻650吨。主要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2011年,双龙镇蔬菜种植面积700亩,产量1750吨。
双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生猪存栏4100头,牛存栏1280头,羊存栏380只,家禽饲养量1.2万羽。
2011年,双龙镇工业总产值38.06亿元(含省、市驻双企业,其中镇域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工业企业7家,其中规模以上5家,职工3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2011年,双龙镇原煤生产950万吨,较上年增长17%。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商业网点72个,从业人员72人。2011年,双龙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境内有金融机构1家,为双龙信用社。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各类宾馆、旅社、招待所4家,床位80张。2011年,双龙镇接待游客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旅游收入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双龙镇境内有县域公路黄五路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另有直上路、黄旬路、黄正路分别以黄五路上畛子农场、杜洛尾、骆驼巷为起点,通向富县、咸阳市旬邑县、甘肃省正宁县。秦七运煤专线铁路延伸线已通向索洛湾黄陵矿业集团二号煤矿矿区。另有乡村道路6条,均为柏油路或水泥路,通往各行政村、自然村,交通便利。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千米。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文化事业单位1个,文化广场9个;村文化室8个,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农家书屋1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0人。地方特色文化及民间艺术有舞龙、民间秧歌以及剪纸、面花等。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线电视网络光缆线路总长12.4千米,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64.5%,有线电视用户672户,其中数字化整转用户241户。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民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97人,专任教师9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384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专业技术人才86人,经营管理人才129人,技能人才43人,农村实用人才241人;科技示范村6个、示范户4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组建各类技术服务队5个,科技协会3个。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2个;专业卫生人员1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病床12张,每千入拥有医疗床位1.62张。
2011年,双龙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5%,自来水入户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15人,参合率97.3%。
截至2011年末,双龙镇有农村休闲广场8个,面积6100平方米,篮球架7个、乒乓球台7个、羽毛球场7个,配备健身器材7套。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黄陵县境内的秦直道全长60千米,道基宽10—60米不等,途经艾蒿店老芦堡、五里墩、沮源关等村庄。老芦堡、艾蒿店一带还保存有多处高达6米的烽火台遗迹。直道遗迹两侧还保存有6处垭口,3处兵站和1处驿站遗址。
2013年5月3日,秦直道遗址延安段(黄陵段)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安禅院石窟
万安禅院石窟,又名千佛洞石窟,位于黄陵县城48千米处的双龙镇峪村,是宋代佛教寺院石空所属石窟。石窟开在半山腰高处,在灰色和绿色的砂岩上凿建而成。呈“凸”字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整个石窟计有大佛像60余尊,罗汉500尊余,侍从像600余尊,左右各有佛龛一座,以两圆住与洞口隔成三间,形成檐廊,上有两层斗拱。石窟内高5.3米,内雕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二弟子。佛龛左、右、后三面均雕佛像。窟顶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东西两壁雕有高2.82米立佛9尊。该石窟雕像比例准确,刀法流畅,质感强烈,尤其是头、手、足的雕刻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石窟的题刻分析,该窟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前后。双龙石窟对研究宋代宗教、历史、佛教的兴衰以及宋代契纺制度和社会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双龙千佛洞石窟的艺术风格,朴实粗犷,遒劲有力,生动优美,堪称宋代石窟石雕艺术中的杰作。该窟在明、清两代曾进行过维修。
2006年5月25日,万安禅院石窟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