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9 21:40
发霉大米是指大米沾湿受潮并出现脱糠的现象,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
大米粒看起来很毛糙、不光洁。大米还会“起眼”、“起筋”,大米“起眼”是由于大米胚部的组织较为松软,这个部位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霉菌会先从这里入侵,致使胚部变色;大米“起筋”是说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出现了白色状,再转成灰白色,米的色泽发暗。
闻 如闻到大米有异味,这是发热霉变的先兆,处于霉变早期的大米,异味并不明显。
看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大米是否发生霉变:1、出现脱糠:因米粒潮湿,粘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可看到米粒显得毛糙、不光洁。2、起眼:由于大米胚部组织较松,含蛋白质、脂肪较多,霉菌先从此侵蚀,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3、起筋: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而成灰白色,故称起筋,米的色泽发暗。
摸 由于大米和微生物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结,米粒潮湿,称为出汗,其硬度下降,散落性降低,用手握可以成团。
当储存大米出现起眼和起筋等现象时,大米发霉程度已比较明显。这时必须摊晾和通风,及时处理,以防继续变质。一旦大米霉变,不可食用,否则会引起肝脏损害,人体中毒症状。
引起粮食霉变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出汗,散出轻微的霉味;霉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引起大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出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14% 以下,这时的水分活性AW值就低于0.64,对某些霉菌孢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霉菌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完全抑制害虫繁殖,霉菌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