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0 00:49
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成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1.确定研究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2.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共同进步的要求。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
3.进入研究现场。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实资料的直接来源。
4.进行观察访谈。观察访谈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的。观察力求客观,避免“先见”或“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被访者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
5.整理分析资料。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否则,研究就偏离了叙事研究规范的要求。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的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个性色彩。
6.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相映相成,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的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叙事研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使教师生活故事得以更丰富地呈现,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