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凤仪

更新时间:2024-06-03 10:12

古凤仪,宋朝广东梅州人,曾任潮州府典尉。据史载,在宋朝的梅州城内(今梅江区梅师附小内的大觉寺里),住着一户官宦世家,户主叫古凤仪,自他的曾祖父在梅州开基以来,代代显荣,为当地望族。

人物生平

古凤仪的曾祖父古延绶(930-992年),任职信安县令(今广东广宁县地域);他的祖父古成之(972-1038年),宋朝端拱元年(988年)登程宿榜进士,是宋朝广东第一位进士,被誉为“岭南首第”,初任真定府元氏尉,继任益州青都县令,三任秘书省校书郎,四任绵州魏城县令,五任汉州绵竹县令;其父古宗悦(1007-1062年),宋仁宗皇右五年(1053年)癸巳春,以三礼出身,任英州司户,迁新兴县令,捕盗有功,改奉礼部,佥幕宾州知府,五迁殿中丞、勋都骑尉(为宋室京畿侍卫将领,是宋代梅州籍身任最高官阶人物)。古凤仪受良好的家风教育,味圣贤之道,研读经史,以文才受任潮州府典尉。娶妻杨氏,聪慧贤淑,知书达理,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古革、古堇、古巩。

古革、古堇、古巩三兄弟,自幼聪颖明慧,才思敏捷,很早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启蒙,且博览群书和熟读《四书》、《五经》,并受孔、孟之学影响,学业得到升华。

转眼到了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科考时间,古革兄弟三人充满信心,辞别父母,结伴赴京应试。在考场中,他们落笔成文,出色地完成考试。待礼部放榜,古革、古堇、古巩三兄弟同登何昌言榜进士第。当年,古革24岁、古堇22岁、古巩20岁。消息传到哲宗皇帝那里,宋哲宗大为赞叹道:“一门三贵,旷世盛闻!”母亲杨氏因培养了出色的三兄弟,在读书之风盛行的梅州地区获得极高的声誉,被人们敬称为“杨祖婆”。杨祖婆去世后安葬于今五华县梅林镇黄砂村虾子塘松子丘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来,古革官任潮州知府,古堇任象州知州,古巩任宾州知州,被乡人传为美谈。由于古革勤政爱民,“治政有方,革敝除奸”,当地人对其交口称赞,被誉为“潮州公”。在南宋著名理学家胡寅为古革撰写的《赠广潮太守归田赋》中,曾称古革为“古氏望族,梅州儒宗”。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宋代,梅州地区考中进士者有二十二人。梅州古氏在宋朝就有“四代五进士”的美誉,这五位进士中,有“父子进士”的古成之及其子古宗悦;有“公孙进士”的古宗悦与其孙古革三兄弟;有“兄弟同科三进士”的古革、古堇、古巩。

亲属成员

曾祖父:古延绶

祖父:古成之

父亲:古宗悦

兄弟:古凤仁、古凤信、古凤俊

妻子:杨氏

儿子:古革古堇古巩

古凤仪的兄弟古凤仁、古凤信、古凤俊,或为典尉、或中式举人,皆敕授朝议大夫。古凤仪娶妻杨氏,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古革、古堇、古巩。后来,古革官任潮州知府,古堇任象州知州,古巩任宾州知州,被乡人传为美谈。

参考文献

古小彬总编《古氏史志》

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