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口

更新时间:2023-07-20 16:39

古口首次由Evitt于1961年提出,它是存在于现代和化石的沟鞭藻孢囊壁上的一个特殊的开口。古口——孢囊在脱囊时,通过壁上一块或几块板片的失去形成一开口,原生质即通过此开口流出,继而形成新的动细胞,从而结束生活周期中的休眠阶段。多数种孢囊的古口具有一定的形状且分布于一定的位置。

古口简介

古口的位置和动甲上某一块或几块板片的位置相当,形状也大致与其相似。主要古口缝线——限定古口边界的线,附加古口缝线——主要的古口缝线向着孢囊的其余部分分支延伸。囊盖——那个(些)失去的板片。囊盖主要有两类:游离型;依连型——脱囊后仍在某一部位与孢囊相连;单一囊盖——由一个或多个板片构成,不存在附加古口缝线;复合囊盖;单板囊盖——由一个板片构成;多板囊盖—古口的位置大多位于上孢。

古口类型

顶古口(A)——失去顶系板片而形成的古口

沟前古口(P)

前间古口(I)

联合古口(C)

裂缝式古口

在所有的类型中,以简单的前三种类型最为常见。

顶古口(A)——失去顶系板片而形成的古口开口位锯齿状

沟前古口(P)——失去1至数块沟前板

多甲藻型——开口为六边形

旋沟藻型——开口为五边形

前间古口(I)——失去1至数块前间板片如果为1块,多为2a

联合古口(C)——失去2个或2个以上板系的板片 而形成的古口。如:A+P, 3I+P

上孢古口——失去整个上孢板系

上孢贯切古口——失去整个上孢的纵向1/2板片

裂缝式古口——沿板片边界裂开,陆相沟鞭藻特有。

多甲藻类在海洋中多为前间古口, 在湖泊中多为联合古口。在同一种类型的古口中,古口的形状、大小和组成的多边形各边之间的比例变化是鉴定不同属种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