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寨城址

更新时间:2024-08-06 15:03

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密县(现新密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发现古城寨城址,当时据地方志记载,初步定为西周时期的郐国故城。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受新密市“炎黄历史文化研究会”邀请,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重点考古试掘,初步掌握了遗址上城墙地层关系和文化内涵,龙山文化大型夯土基址的分布,并调查了城外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概况,确认遗址中心是一座龙山时代晚期的城址。

1998年~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F1和廊庑建筑基址F4的北部基址、廊庑基址的西北拐角和西廊庑部分基址。

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城内进行廊庑建筑F4进行考古发掘,揭露200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F4至今尚未完全揭露。

遗址特点

古城寨城址主要包括龙山时代城址、城外西南部的仰韶文化遗址、城外北部龙山文化遗址、东部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发现遗址的文化层自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殷商、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遗存着各个时期的文化,其中以龙山早期到晚期遗存为主,特别是城址中心部位建有廊庑建筑的大型宫殿基址。

古城寨城址位于遗址的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方向349°。南北两城墙的中部,有相对的城门缺口,至今仍是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除了西墙被溱水冲毁外,古城寨城址尚保存有北东南三面城墙,且基本完整,其中以东城墙最完整,连续无缺损。北城墙长度约460米,东城墙长约345米,南城墙长约460米,西城墙复原长度约370米,城内面积约17.6万平方米。城址是依溱水和一条小支流交汇处的台地修筑的,城墙的修筑方法也因地而异。城墙以小版块版筑法夯筑,与郑州西山仰韶城址筑法有继承关系,为商代城墙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夯土建筑基址F1位于城址中部略偏东北,为南北向长方形夯筑高台建筑。F1坐西朝东,南北长28.4米,东西宽13.5米,面积383.4平方米。F1上面南北排列六排柱洞或磉墩,将房子分割成七间。在房址南北东三面还发现有廊柱磉墩,说明F1周围三面有回廊。夯土建筑基址F1可能是古城寨城址的宫殿建筑。

廊庑基址F4位于城内东北部,南距夯土建筑基址F1约7.4米。F4由二三道墙基槽、门道、守卫房和众多的柱洞组成,廊庑基址宽4米,方向281°。从布局看,该廊庑基址F4是围绕夯土建筑基址F1而建的,当是夯土建筑基址F1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遗存

古城寨城址出土的遗物种类较多,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及玉器等。其中,又以陶器为大宗,数量多,种类丰富。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黑陶、泥质褐陶、夹砂褐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方格纹再次之,还有少量附加堆纹和弦纹,还有划纹和刻画符号。陶器种类有罐、鼎、斝、双腹盆、刻槽盆、盆、瓮、甑、豆、壶、觚、圈足盘、器盖、缸、鬶、钵、碗等。

文物价值

古城寨城址根据地层堆积与文化内涵分析,证明此处在建城之前的仰韶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已有人类在此区域生产生活,至龙山文化中期以后始建,在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商文化各时期一直使用。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中国古代筑城史及早期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88年,古城寨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古城寨城址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6月25日,古城寨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保护范围:东自东城墙外100米龙山遗址东沿止;南自南城墙外100米仰韶遗址南沿止;北自北城墙外200米龙山遗址北沿止;西部未划。

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东自保护区外扩50米;北自保护区外扩50米;南自保护区外扩80米;西部沿溱水河东岸一线。

2013年5月,古城寨城址被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名单,属于国家大遗址保护“郑州片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1月,古城寨城址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古城寨村。

交通信息

自驾从新密市出发经密州大道—嵩山大道—永开线—S321—溱洧大街—电厂路—大学南路—古城寨,全程大约33千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