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

更新时间:2024-09-02 13:48

阆中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保宁府以来,历代均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阆中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七里街道。截至2023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0225人。

建置沿革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伏羲于此。

阆中,夏代梁州之域,为巴方,巴子国

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

秦灭巴后,于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

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韪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年),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陵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至成汉嘉宁二年(347年),阆中为巴西郡治,巴西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

三国时,巴西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

西晋时,巴西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其地又入东晋。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年),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

南朝梁天监八年(509年)至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大统元年(535年),为魏所据。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年),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开皇三年(583年)至大业三年(607年),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武德元年(618年),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开元元年(713年),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天宝元年(742年),改阆州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

五代唐天成四年(929年),于阆州置保宁军。

北宋时,曾置安德军。

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和清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川北道(民国三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

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

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

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清代,川北道辖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康熙四年(1665年)四川全境平定以后,省治迁往成都。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命颜德基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其时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县、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广元、剑阁、梓橦二十四县。

民国二十二年至民国二十四年期间(1933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阆中和平解放。

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

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1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

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管市,由南充市代管。

2003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阆中市政府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巴都大道66号。

2022年11月25日,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县文旅创意产业联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4年,阆中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东兴乡、凉水乡、五马乡、木兰乡,设立东兴镇、凉水镇、五马镇、木兰镇。调整后,阆中市辖4个街道、25个镇、2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2019年,阆中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河溪镇和石龙镇,设立河溪街道。撤销双龙镇,划归七里街道。撤销裕华镇和垭口乡,划归江南街道。撤销天宫乡和天林乡,设立天宫镇。撤销治平乡,划归飞凤镇。撤销北门乡和枣碧乡,划归思依镇。撤销河楼乡,划归木兰镇。撤销朱镇乡和宝马镇,划归洪山镇。撤销金城乡,划归妙高镇。撤销福星乡,划归水观镇。撤销宝台乡,划归玉台镇。撤销解元乡,划归二龙镇。撤销凉水镇,划归石滩镇。撤销方山乡和西山乡,划归老观镇。撤销金子乡,划归千佛镇。撤销东兴镇和清泉乡,划归文成镇。撤销三庙乡,划归鹤峰乡。调整后,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阆中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巴都大道8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

地形

阆中市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气候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两岸,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具有冬暖、夏长、霜期短,风速小,云雾多,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作物四季均能生长。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平均气温31.3℃,最冷月平均气温3.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3.4℃。年平均降水量1026.9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860.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4%,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无霜期34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29.6小时。年平均风速1.0米/秒,最多风向西北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1毫米。年雷暴日数为30.6天。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寒潮、低温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2023年,阆中市总降雨量达818.2毫米,日照时长为1505.7小时。年平均气温18.6℃,年平均最高气温23.5℃,年平均最低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38.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0.4℃。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2天。

水文

阆中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千米,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及160多条小溪沟贯穿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阆中市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科,120属,共400余种,阆中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据2022年4月阆中市政府信息网显示,阆中市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水利资源

阆中市境内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万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阆中市常住人口622667人。

截至2023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0225人,比上年减少8267人。按所在地分,城镇人口233124人,乡村人口567101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407023人,女性人口393202人,男女性别为103.51:100。按年龄分,18-59岁人口467060人,占总人口的58.4%,60岁及以上人口225078人,占总人口的28.1%。计划生育方面,全年新出生婴儿2495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4.68:100,出生率为4.04‰;全年死亡人口6921人,死亡率为11.21‰,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7‰。

民族构成

阆中市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水族、黎族、布依族、高山族、纳西族等19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阆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季度来看,1季度下降4.7%,2季度增长9.8%,3季度增长12%,4季度增长5.6%。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45%;第二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89%;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亿元,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1:32.1:45.8调整为今年的22:28.9:49.1。全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871元,比上年增长6.9%。

民营经济

2023年,阆中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7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总量占GDP的比重为6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6.4%。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39.5:50.5。

2023年,阆中市新注册民营企业1389户,其中第一产业注册70户,第二产业注册271户,第三产业注册1048户,年末民营企业达到7393户。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4440户,其中服务业个体工商户4106户,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7920户。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阆中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13.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7.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3.4:19.7:76.9调整为今年的1.3:18.4:80.3。全年技改投资增长21.3%、制造业投资增长39.9%。

2023年,阆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71.8%;年末,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47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9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

人民生活

2023年,阆中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5%。

财政

2023年,阆中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5.9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7亿元,比上年增长9.1%。

第一产业

阆中市粮经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建市以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进程,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出口农业的转变。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2023年,阆中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5万亩,比上年下降1.4%。其中,夏粮34.6万亩,与上年持平;秋粮92.9万亩,下降1.9%。油料播种面积28.2万亩,比上年增长9.7%。蔬菜播种面积19.05万亩,比上年增长6.5%。

2023年,阆中市粮食产量45.2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10.4万吨,增长4%;秋粮产量34.8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7.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0.7%。

2023年,阆中市生猪存栏46.5万头,比上年下降9.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7万头,下降5.6%;牛存栏5.6万头,下降2.3%;羊存栏13.3万头,下降10.1%。全年出栏生猪79.96万头,增长2.3%;出栏牛2.46万头,增长0.4%;出栏羊18.85万头,下降1.8%;出栏家禽817.1万只,下降3.5%。全年猪肉产量5.9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0.3万吨,增长2.9%;羊肉产量0.29万吨,增长1.7%;禽蛋产量2.2万吨,增长4.3%。

第二产业

阆中市丝绸、棉纺、酿造为传统产业。唐代,阆中丝绸为宫廷贡品。清代,阆中为四川五大丝绸产地之一。解放后,工业行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品种逐渐增多。阆中全市已形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四大行业为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有国家二级企业和定点出口专厂近20个,50多个产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

2023年,阆中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采矿业下降6.5%,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8.6%。

2023年,阆中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年末在库企业9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利润总额下降38.1%。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5%。

建筑业

2023年,阆中市建筑业增加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今年,全市新增入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家,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阆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4亿元,增长14.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商品零售121亿元,增长9.8%,对总体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9%。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4%,中西药品类增长17.8%,汽车类下降12.7%。

旅游邮电

2023年,阆中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2亿元。

2023年,阆中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邮政业务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市共有邮政局(所)74个,邮运汽车18辆。

金融

2023年,阆中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阆中市拥有各类学校125个,其中幼儿园45个,小学19个,初中54个,高中6个,特殊教育学校1个。在校学生73804人,其中学前教育13256人,小学生31929人,初中生18366人,高中生10032人,特殊教育221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教职工6811人,其中专任教师5973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阆中市研发投入(R&D)经费2.5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评价入库95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5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0.65亿元。全年组织6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申请经费达265万元,成功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50万元。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南充市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累计获取南充市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36.882万元。全年新认定7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各科技型企业为2023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20余个。组织8家企业参加第12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2家企业进入半决赛。在四川省、南充市科技创新领域“贯彻二十大,科技见行动”主题征文比赛活动中,7人先后荣获省市大奖。阆中市智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成功入选南充市第三批市级科普基地。扎实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培训6000余人次;“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阆中市运管中心发展专家318人,接受咨询并解答问题1209个,建立村级服务驿站64个。

文体事业

2023年,阆中市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28个,公共图书馆1个。

2023年,阆中市共有公共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社会足球场(5人制)4片,游泳池1个,门球馆(场)2片,单项体育协会26个。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31万人。在省、市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中,阆中代表队获省级比赛团体金奖3个,个人金牌12枚、银牌3枚、铜牌4枚;南充市级比赛团体获得5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个人获得3个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

医疗卫生

2023年,阆中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959个,其中村卫生室696个、诊所198个。各类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5210张,在岗职工605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20人、执业(助理)医师2114人、注册护士1928人。全年诊疗患者439.03万人次,其中门急诊患者416.2万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患者7.68人次。全年患者平均住院9.65天,患者病床使用率为86.35%,病床周转次数为31.45次,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142.65元,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5536.9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阆中市拥有公(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单位38个,共有床位3242张。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585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6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329人,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170万元。养老方面,全年全市发放社会养老金190761万元,比上年增加14029万元;发放职工养老保险金60442万元,比上年增加4319万元。医保方面,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94534人,支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40006万元,比上年增加3835万元。就业方面,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20人,比上年减少304人;发放再就业各类补贴资金2292万元,比上年减少158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063万元,比上年增加27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

交通运输

综述

阆中历史上曾作为古蜀道的重要隘口和交通枢纽,现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运营中的兰渝铁路与规划中的成巴高铁在阆中交汇,已建成的兰海高速、建设中的阆营高速、规划中的南盐三高速、青岳高速穿境而过,嘉陵江55千米Ⅳ级航道全面建成,阆中机场即将建成试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是辐射周边的重要交通节点。

公路

阆中市境内有兰海高速公路212国道347国道共160千米,304省道、206省道共152千米。

2023年,阆中市公路总里程达5167.56公里,其中国道160.59公里,省道151.88公里,县道569.46公里,乡道902.11公里,村道3383.5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达5165.7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4.93公里,二级公路236.27公里,三级公路44.31公里,四级公路4860.28公里。

河运

阆中市境内有通航水域一江(嘉陵江)四河(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河),其中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长度及流量第二大的支流。“十三五”期,阆中境内嘉陵江55千米IV级航道全面建成,实现阆中至重庆500吨级重型船舶全线通航。完成水城码头与客运港码头主体工程建设。投放65座发光灯标,美化临江旅游景观。

铁路

阆中市境内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兰渝铁路直连甘肃省与重庆市,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快速铁路,是西部地区联系新亚欧大陆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大能力运输新通道,阆中境内里程约25千米。兰渝铁路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阆中市全面接入全国铁路网。

航运

阆中市境内阆中机场是四川内地唯一服务于县级市的民用运输机场,采用4C民用机场标准,近期设计旅客吞吐量65万人次/年,年货邮吞吐量2000吨/年。机场已于2019年开工,预计“十四五”期通航,将有力助推南充“一市两场”格局和阆中“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

历史文化

综述

阆中市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阆中市在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清初曾在此设省会20年。诞生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三国蜀将张飞在阆中镇守7年,初唐滕王李元婴在阆中营建隆苑,诗圣杜甫在阆中留下60余首诗篇,红四方面军在阆中渡江长征,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阆中和谐共存,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繁荣,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近2平方千米,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拥有8处国家级、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项国家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地名由来

“阆”字始见于《管子·度地篇》:“天子中而处,此渭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许慎《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从门,良声”。《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又载:“阆水纡曲,迳其三面,县居其中,取以为名。”即阆中因山得名。《巴记》:“阆水纡曲,迳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即阆中因水得名。阆中因山得名与因水得名并不矛盾。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一段,古称阆水。因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唐调露年间(679~680),滕王元婴出任隆州刺史,以衙宇卑陋而大肆营造,华丽似宫苑,称为隆苑。开元元年(713),因避李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此后,阆苑即成为阆中县名和邑名之别称。

本源文化

阆中市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此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春节文化

早在汉唐,阆中就是中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汉武帝时期的阆中人落下闳,领衔编撰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书《太初历》,推算出的农事“二十四节气”,科学无误,沿用至今。

而且落下闳在《太初历》中定下一岁之末,新年之始为春节,这便是华人世界一年一度的“新年”了。春节始于落下闳,因此落下闳被人们尊为“春节老人”,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巴人文化

阆中市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渝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风水文化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科举文化

阆中市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三国文化

阆中市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有“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红色文化

阆中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兵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宗教文化

阆中市宗教文化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

阆中市民俗文化有打钱棍、花灯戏、太平牛灯、剪纸、川北皮影、阆中傩戏、山歌调、打夯歌、川剧座唱、茶馆评书等等。

阆中灯戏

1200多年前,在道教盛行的邻县苍溪,每逢春社、秋社、清明、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民俗活动就会有坛(傩)班和灯班艺术表演,两类戏班相互糅合形成独特唱腔的灯戏(川派傩戏),经阆中民间艺人吸收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阆中灯戏。

川北皮影

2000多年前,在陕西地区出现羊皮戏,俗称皮影戏。皮影戏运用幕影演出道理,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清代各地方的戏剧唱腔的多样促使皮影艺术表演达到鼎盛时期,阆中的皮影戏就是四川的代表,它巧妙的糅合进苍溪灯戏(川派傩戏)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整个四川皮影艺术的发展,称之为“川北皮影”。

饮食文化

阆中市饮食文化有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阆中市非遗项目共计104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川北皮影戏),国家级项目3项(阆中皮影阆中丝毯织造技艺酿醋技艺(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省级项目10项(阆中皮影戏、阆中丝毯织造技艺、阆州情歌、巴象鼓舞、老观灯戏、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盐叶子牛肉烹制技艺、保宁压酒酿造技艺、阆州醋酿造技艺、阆中春节习俗),县市级项目34项。

截至2023年,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

文物

截至2023年,阆中市拥有文物保护单位177个,其中,张飞庙等8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华光楼等23处省级文保单位,市级文保单位9处,县市级137个。

张桓侯祠五龙庙文昌阁、永安寺玉台山石塔观音寺巴巴寺大像山摩崖造像川北道贡院

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圆觉寺、天宫院、读书岩石刻、清真寺、朱家山坪上遗址、福音堂、中共阆南县委旧址、汪家楼、陕西会馆、杜家客栈、阆中文庙、阆中精兰院、湖广会馆、灵山遗址等23处。

兰家坝新石器遗址、汉城遗址、明城墙遗址、火神楼、中天楼、川北道署(道台衙门)、学院行署、阆中县文庙、天主堂、星座苑落下闳纪念馆、阆中木雕展览馆、陕西会馆锦屏书院、净圣庵、阆中市民间博物馆、杜家大院、李家大院、马家大院、孔家大院、秦家大院、蒲氏宅第、南津关古镇、奎星楼景区、阆中熊猫乐园千佛岩摩崖造像、雷神洞造像、瓦口隘遗址、状元府第、三陈府邸、张家古院、陈家庭院、何家院、何家窨子、草堂客栈、马家院、风水博物馆、水码头客栈、高升客栈等142处。

地方特产

保宁醋

阆中已成为中国国内四大食用醋产地之一,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其特点是醇香适口。

保宁压酒

保宁压酒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挽住征衣为褶尘,阆中斋酿绝芳醇。”(《阆中作二首》)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阆中美酒的赞誉。阆中“压酒”,有很独特的酿制方法。

保宁干牛肉

保宁干牛肉是一种回民风味浓厚的传统名特产品,可作副食,也可作小吃。明末清初由阆中回民王氏兄弟创制,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闻名。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评为“上等食品”。近年来,多次获得“优秀产品奖”。1988年,创“部优”及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5年获中国优质清真食品金奖,畅销中国20多个省市。

风景名胜

综述

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阆中古城、锦屏山、天宫院、滕王阁、东山园林等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老观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天宫院村),国家自然湿地公园(试点)1个。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红军纪念园)。境内有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天宫院4A级旅游景区和嘉陵江山、凤舞天宫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古城内有汉桓侯祠、贡院、道台衙门、中天楼等著名景点,古城周边有锦屏山、魁星楼、白塔山、东山园林等知名景区,乡村有凤舞天宫、杨家河、老观古镇等旅游热点。

主要景点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伏羲的母亲华胥居于阆中,还有西汉阆中賨民领袖范目,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邓平,西汉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三国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蜀将马忠黄权,唐代尹枢尹极兄弟,北宋时谏议大夫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抗金名将张宪,元末韩娥,将帅书法家马德昭。

1949年后授予少将军衔的有汪易宋烈安东安志敏莫春和宋献章白崇友梁天喜蒋克诚

两院院士 

鲜学福(1929.1.21-),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华俊,1960年10月16日生,农业土地资源专家。现任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通讯院士、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