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堡

更新时间:2022-01-02 11:10

古寨堡是一处坐落于江西赣州石城县琴江镇的陡崖之上、由山石砌筑而成的防御型山寨,是当地的民间堡垒。古代人躲避战乱匪患的方法各有不同,有向外地迁徙的,有躲进深山老林的,也有筑建山寨御敌的。据了解,古寨堡的外围选择险要处用石头砌有寨墙,寨墙上建有寨门、寨堡、射孔等,构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防御体系。

由来

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匪患自元代开始建筑山寨。在石城县的青山绿水之间,古寨堡成为点缀在山间的一抹古韵。虽然遭受了自然和人为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残存的古寨堡依然雄伟,记录着客家人设寨避侵、择地防卫的厚重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中原迁徙到石城的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和匪患,自元代开始就建筑山寨。至清代咸丰年间,当地官绅、富豪为保护家人和家财,更是遍择险要山巅筑造山寨,从而掀起了修建寨堡的高潮,县境内大小山寨一度达到近百座。

石城县博物馆馆长罗德胜介绍,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寨堡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兵器面前大打折扣,开始走向衰落,直至被废弃。在石城,有许多像古寨堡一样的古山寨,残存的有通天寨、石马寨、红石寨、胜石寨等近20座。

建筑特色

城堡式寨墙绕山顶由灰麻石砌筑而成。据当地村民罗宜光介绍,要想一睹古寨堡的风采并不容易,需要沿着山脚下的阡陌小道一路前行。小道两边是层层梯田;梯田里,一片片宽大、碧绿的烟苗随风摇曳。古寨堡遗址就在那座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之巅。

因为山道是一条泥巴路,如同一条黄色的飘带绕着山头盘旋而上。路途中要翻过几座小山头,山道才渐渐密集。茂密的树木将山道掩映起来,犹如走在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里。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拨开柴草和荆棘。

在古寨堡的外围,是由一块块灰麻石砌起的高约3米、厚1.5米的城堡式寨墙,寨墙绕着山头而建,墙体长满了青草和或密或疏的小树,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罗宜光介绍说,很早以前,古寨堡内聚集了不少人,为了不被侵犯,他们在四周沿着山顶边沿用麻石筑起坚固的围墙,并安排村民轮班把守进入寨子的主要路口。他们依借山高险陡、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占据山头,抵御外敌,为寨内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营造出一份难得的安宁。

地理环境

临村依山建寨四面峭壁突兀。古寨堡的选址非常值得考究。与人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山寨一样,古寨堡也是选择在临近村庄、四面陡峭突兀但山顶平坦宽阔的山头依山而建的,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获得物资补给。

此外,古寨堡的寨墙上建有寨门、寨堡、射孔等,构成了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寨内有齐全的生活设施,除建有足够的堡垒式民房外,寨民生活所需和防御必备的水井、马坊、粮仓、炮台、药库等也都一应俱全。

“有的古寨面积达五六平方公里,还有水田、藕池、菜地、果园、寺庙,可进行农耕生产和长期固守。”罗宜光介绍说,古寨堡是独立成寨的,不过也有寨寨相连或寨中寨等形式,形成了相对独立又遥相呼应的防御体系。

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古寨堡原有的防御功能早已不复存在,但其旅游价值和客家历史研究价值却渐渐凸显出来。如今,古寨堡已得到石城县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好古寨堡这一客家先民的杰作,同样能使其再现昔日的雄姿。

历史作用

特定地理环境吸引避难先民。石城县的古山寨众多,除古寨堡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山寨。这不由让人产生兴趣,为何古人多将山寨建于石城县。记者了解到,这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石城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赣闽交界处武夷山脉中段西麓。可以说,古代的石城位置偏僻且近乎闭塞,四周崇山峻岭,往来极为不便,宛如世外桃源。又因从外地前往石城的山路崎岖逶迤难行,对于统治者来说几乎是鞭长莫及,对于移民来说则是避乱的首选之地。

境内高山众多、河流交错,贯穿着许多谷底小盆地、低矮丘陵地及缓坡地,适于垦殖,且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从自然条件来说,石城是宜于农耕之地。由于交通不便,历史上没有过兵马大道,因而从地理环境来说,石城是属于封闭性的农耕地区,十分宜于人类居住繁衍。为了躲避战乱和匪患,客家先民便纷纷在石城建造了古寨,以求自保。

地势特点

建于丹霞地貌之上登临寨顶绝非易事。登上古寨堡可以感受到,用险峻来形容这样一处古山寨毫不为过。因其建立在丹霞地貌的山峰上,很多天然形成的丹霞洞穴直接替代了部分建筑。罗宜光介绍说,这些洞穴因风化剥落经过几千年发育而成,多呈现为扁平状洞,且洞内岩层坚硬。

登上古寨堡的寨顶也绝非易事,既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要掌握好技巧,缺少一项都无法登顶。正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经历过攀登之险后,能够到达一片开阔的平地,至今留有部分石块砌筑的墙基和石屋。

罗宜光告诉记者,古寨堡的险峻使其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它曾是当地土豪劣绅逃避农民起义军惩罚的“避乱山寨”,附近的乡绅居民每逢战乱皆上寨避难,也曾是民众躲避欺凌的“避难”之寨。至今,古寨堡内仍然保留着寨门、房屋、水井、池塘等古老的遗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