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庄

更新时间:2024-07-19 10:36

古贤庄,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区东北方40华里处,旧属‘文会里九甲、和睦里四甲’,今属冀村镇

据传,汉初刘邦的右丞相王陵,其母为本村人,王母养育陵成大器,可谓‘贤人’,村名由此而来。

村人历来有‘先有龙天庙,后有古贤庄’的说法。

古贤庄村很早就有种扫帚的传统习惯。以前被当地人戏称为“光棍村”的汾阳村冀村镇的古贤庄村,近年来这里的村民们靠着一手精湛的手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扫帚市场。

古贤庄村很早就有做笤帚的传统习惯,村民们大多学会了做扫帚,最初以黄米杆为原料,到后来随着大山东高粱品种的推广,家家户户开始自备穰穰,少则几千公斤,多则万数公斤,产品多了,品种花色仍比较单一,销路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古贤庄村每年生产笤帚60万把,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人均达到600元,小笤帚做成了大产业,古贤庄村也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小康村。

小小的笤帚做成了一项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这种现象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农村有许许多多看似不起眼的资源,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小资源挖掘好、利用好,看到眼前的资源瞄准外面的大市场,这样就能像古贤庄村的老乡们一样通过小笤帚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他们靠传统手工艺,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变零星松散的个人打闹为大市场经营,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笤帚市场

古贤庄的秧歌曾在各村秧歌表演中出类拔萃。

民国年间,在山西省汾阳县古贤庄出了一个苏云的人,小名五魁子,因为嗓子好,天赋高,秧歌唱腔表演都很有特色,在晋中一带唱红了。那时候,裴家会、唐兴庄一带的的名角都是苏云的徒弟,与他同台演出的弟子有四毛猴国,李维庆,李维福(司鼓),王绍千,王绍万,任秉义,王全文,王全武,王步堂,郝承智等人。苏云一面开始广收门徒,一面组建秧歌剧团演出传统剧目《打花鼓》、《偷南瓜》、《卖绒花》等十几出大戏,一时间古贤庄的秧歌闹得红红火火的,远近闻名。  1948年的冬天,因为古贤庄已经得到解放,村里又有人动议,请来苏云的徒弟唐兴庄王大通在大寺的社房内,开始教晋中秧歌。1949年秋,又请来交城县的文阳高人称文明丑的当教师,并组建新的古贤庄晋中秧歌剧团。

由于剧团吸收了大批十几岁的年轻演员,一个个都扮相俊美,嗓音清脆,演出的曲目让人有耳目一新感觉。

村里有名的晋剧票友王培森。王培森多才多艺,在太原晋中一带,人们称为王戏园。在王培森的指导下,他的侄女、文明丑的徒弟王基珍将晋剧表演中的唱腔、道白、台步、身段融入了秧歌戏中,由于道字清、嗓门好,故而人称“盖汾阳”。

同时出名的还有“夹生旦”任锡岐、“洋相丑”王全义、后来又有他们的师兄师妹“盖边山”、“盖平遥”、“盖东关”加盟,他们除了演出传统的秧歌戏,还出演一些现代戏,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从而使得古贤庄的秧歌剧团更加的声名远扬。 古贤庄村曾有庙宇十座:大寺,龙天庙,真武庙,河神庙,财神庙,观音庙和老爷庙各两座。

这是冀村镇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