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微粒

更新时间:2022-08-25 17:40

可吸入微粒又称可吸入尘或飘尘。是指空气中飘浮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可进入上、下呼吸道。其来源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火力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交通运输和生活中取暖、炊事等排放出的烟尘。它也部分来自风沙、火山爆发、海水弥漫等自然过程。可吸入微粒的测试方法,有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压电石英晶体法和光散射法等。

定义

可吸入微粒又称可吸入尘或飘尘。是指空气中漂浮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um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可进入上、下呼吸道。

来源

其来源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部分来自风抄、火山爆发、海水弥漫等自然过程。

测试方法

可吸人微粒的测试方法有重量法、召射线吸收法、压电石英晶体法和光散射法等。在细粒(小于2um)上一些有害物质,如铅、锰、锡、锑、铬、砷以及多环芳烃等的含量显著增高,在空气中的持留时间也较长,并易吸人人体,因而近年来较多国家将可吸人微粒定为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飘尘

飘尘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不同功能区分3级,规定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限值与日平均浓度限值。

特性

可吸入微粒,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它们因其粒小体轻,故而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漂浮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酸度增加,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飘尘能长驱直入人体,侵蚀人体肺泡,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粘膜的联合作用,损伤粘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产生炎症。飘尘的作用可达数年之久,大量飘尘在肺泡上沉积下来,可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使肺泡的切换机能下降,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危害

1.飘尘能长驱直入人的肺部而侵蚀肺泡,所以被称为“可吸入微粒”。飘尘在被人体吸入后,一部分可随呼吸排出体外,而另一部分则沉积在肺泡上,大量飘尘在肺泡上沉积下来,会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使肺泡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切换机能”下降,最终会导致肺心病等严重病变,甚至致死。

2.飘尘还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它能吸附人们排放到大气中的很多种有害有毒物质。其中,最常见的有:

(1)各种有机化合物:据专家研究表明,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绝大多数吸附在飘尘颗粒上,特别是一些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几乎全部吸附在粒径5mm的小颗粒上。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对大气飘尘中有机物的监测结果报告,共检出300多种有机物,其中78种为多环芳烃、16种为含氧杂环化合物,在这些有机物中,很多是具有强烈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物质。

(2)多种难溶的金属化合物与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侵入人的肺部组织后,可引起各种金属中毒或放射性污染疾病。

(3)硫酸盐及硝酸盐:其主要是硫的氧化物与水或金属化合物发生作用而生成的。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常常被飘尘吸附,飘尘中的金属又可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与水作用形成硫酸雾,其毒性比二氧化硫高10倍。这样的微粒被人体吸入肺部后,则会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导致死亡。例如,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由于当时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和飘尘协同作用造成的,一周内就有4000人死亡。

3.散射和吸收阳光。大气中的飘尘能降低能见度,所以城市人接受阳光辐射平均比乡村人要少15%~20%,而且主要是波长小于0.5mm的紫外线部分。城市儿童所受的紫外线照射量减少,就会妨碍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于是肠道吸收钙、磷的机能衰退,使钙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造成骨骼钙化不全,进而会成为佝偻病。

4.飘尘在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其中有毒有害物质能很快被肺泡吸收并被血液运送至全身,并且多数不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起作用,因此对人全身产生严重危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