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09:21
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
它是指世界上一切客观体都可以接受科学研究,都可以被人认识的世界观,与之相对的是不可知论。很多初学哲学的人没把这个定义搞明白,比如前几天,就有人在知道上提问:“既然宇宙是无限的,又是无限发展的,而人类总有灭亡之时,因此人类不可能彻底认清宇宙。显然,可知论是错误的。”这就是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一切客观体都具有可知性,而不是认为人能够遍知宇宙物质分布状态、运动趋势和运动规律。它强调的是认识的客体,而不是认识主体和认识过程。在古代,人类的认知能力非常低下,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天狗吃月”,这并不表示天狗吃月不具可知性,它一直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具有可知性,好比金属具有导电性,当外加电压为一百万伏特的时候,金属中电流通过,当外加电压为零伏特时,金属中没有电流,无论有无外加电压,它都是具有导电性的。
可知论是一条正确的世界观。或许有朋友要问,“神迹”是否具有可知性?既然一切物质都具可知性,当然“神迹”也不例外。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才叫“神迹”呢?即是暂时无法用人的科学解释的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一切谜题终会被揭开。显然,有人认为这一命题是和可知论是相悖的,有神论者解释说,“神”是创造人的,“神迹”是“神”可知的,“神”依自己创造的人,也就是说“神迹”也是可知的,只不过由于“神”的限定因素,不会让人全部知道而已。
支持可知论的主要是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两者又有质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持可知论主要是基于“一切皆有规律”和“物质不以意识为转移”两个理论归结出来的。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识,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世界当然是可知的。这实际上是不承认有未知世界。客观唯心主义者就比较强调不可知,你到百度上提关于“上帝”的问题,客观唯心主义者无法回答,于是说这是超物质世界之事,不是人的科学能够解释的。还有一种说法,即是“上帝”是灵异,没有规律可言,或者说“上帝”是全能的,可以超越自然规律,不能被认识,不可知论往往和神秘主义、有神论联系在一起。
对于可知论,还要纠正另外一种错误的说法:“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事物”,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本文开头引用的说法虽错误地理解了可知论,但其论述本身却很正确。既然世界是无限的,又是无限发展的,而人的认知却总是有限的,又怎么不存在永远不可被认知的事物呢?实际上,唯物主义者在强调可知论的同时,并不否认未知世界的存在,由于两者则世界不可能既可知又不可知,这个说法应该该修改成:“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自从人类会思考会探索以来,科学发展的每一步都证实了可知论。
支持“世界不可知”的七条强有力的依据
世界可知吗?我们可以将认识分解为两种:
理论性认识:认识一个规律,比如认识相对论的本质等。
知识性认识:了解一个物体的存在状态,比如认识到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等。
三百多年前,科学的进展,特别是物理学的进展,似乎在暗示人类: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当时,真正完备的科学研究体系才初步形成,下这样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
其一,不确定性原理。这个理论说明,我们不可能同时精确的测量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别忘了,世界完全可知才叫“可知”,当然,我并不清楚是否这一条定律就足以完全推翻可知论,毫无疑问,这对可知论的撼动是相当巨大的。
诚然,这个理论仍然有很多疑点和漏洞,它已经是一条公认的物理定律,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经受了实验的考验,并在生产中有所应用,推翻是相当难的,至少不是那些哲学家们随便说说就能推翻的。
其二,哥德尔定理。这个定理表述为:在任何一个包含了自然数的形式系统中,一定有不可判定的命题。这应该至少可以说明,在科学理论上,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整个世界也就不可知。与不确定性原理不同的是这是一条完全基于理论推导的数学定律,完全不可能被推翻。
其三,关于观察和存在的关系。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一条相同,薛定谔的量子猫,如果不观察就处于非死非活的状态,这是量子力学对微观的描述(量子猫的观测对象是铀原子,不是猫,算微观)。推广到宏观物体,这种效应非常小,但并不为零。这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的看法异曲同工:“ 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人们的观察状态有关,那我们不可能认识一个本身都不客观存在的事物。
物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延迟实验”,让光子通过两条可能的路径,具体走的那一条,可以通过之后再决定。把光子推广到实物粒子仍然有效,只是操作难度更大。请注意两点,1.这个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决定的;2.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由人来决定,我们可以主观决定。如此看来,世界存在的客观性确实值得怀疑。
这里有点攻击唯物主义的意思,唯物主义自己声称科学要与实验相结合,如果实验结果与其不符,则不排除这一巴掌打到自己脸上的可能。当然,这个观点的漏洞很大,首先,量子力学必须正确,量子力学在宏观上并没有被应用,只在微观上被实验证实,量子效应如果用到宏观物体上,其与承认世界客观存在的偏差将极小极小,如此小的时空在实践上肯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其次,量子力学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是应为它采用了对世界的另一种描述方式,这与用常规方法描述世界,再加一个“量子参数”来修正它,哪个才是对的?这不过是看哪个更好用而已,较为简单的数学过程和较为完美的物理解释选择了前者。
其四,为什么的归结问题。“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我们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你试图去解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你并没有彻底地回答他,而只是将这个问题归结到另外一个为什么上,通常后者使人更感可信,或者更难以回答。而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形成了一条由为什么连成的链条。”
---------------------《坍缩》这注定了至少有一个为什么是不可解释的。
其五,物理是不绝对的。我们对物理理论,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猜测。除数学逻辑中既可能证明又可能证否的命题外,还有三类命题:可能证明可不能证否的,比如“这里将发生一场灾难”。不可能证明却可以证否的,比如“没有人能登上这座山”。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的,比如“圆周率中有无限个为零的小数位”。很不巧,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不可能绝对却可以证否的命题,我们永远也不能确定其总是对的,其随时可能被反例推翻,不要说“实践证实理论”,因该说“实践证否理论”。对这样的理论,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假说。(唯心主义或许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可其仍然免不了不可知或脱离客观事实。)
其六,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五点相同。我们如何才能了解世界呢?看?听?想?那不过是视觉,听觉,和大脑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完全有可能是假的,比如,你的大脑被装到了一个瓶子里,并在特定的地方接上电极,模拟视觉,听觉,嗅觉等,而你自己还以为自己活得好好的呢。或者,你是昨天才出生的,你大脑中的记忆不过是被人为输入的,因此你误认为你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你永远也没办法确信眼前的是真实,不过是凭经验猜测而已。
其七,我们不具备完全认识世界的信息基础。认识一个事物(知识性认识)的过程不过是将那一个事物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这不可能做到。因为整个宇宙的粒子排列总可能数比我们大脑的要多,而我们的记忆信息不可能比我们大脑的信息多,因此不可能将整个宇宙的信息装进大脑,也就不可能认识整个宇宙。
综上所述,“世界是不可知的”。
以下选自《卡夫卡口述》:.
“您认为,博士先生,我们永远不能获得真理!”
卡夫卡默然。他眯起眼睛,变得阴沉了。他那突出的喉结上下动了几次。他看了一会儿支撑在桌子上的指尖,然后他轻声说:“生活、真理——这些只是同一件事实的不同名字。”
我缠住不放:“我们能理解它吗?”
“我们时刻在体验它,”卡夫卡说,声音里隐含着些许不安,“我们给予它们不同名字,企图用不同的思想结构加以探讨的事实在我们的血管、神经和感官里流动。它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无法获得它的全貌。我们真正能理解的是神秘,而是黑暗。上帝寓于神秘之中,黑暗之中。而这很好,没有这种起保护作用的黑暗,我们就会克服上帝。那样做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儿子废黜父亲,因此,上帝必须隐藏在黑暗中。人无法突入上帝,他只能攻击包围着神性的黑暗。他把大火扔进寒冷的黑夜,黑夜像橡皮那样富有弹性。黑夜后退了,仍在继续延续下去,而消逝的只是人类精神的黑暗——水滴的光和影。“
混沌论(整体与部分)
这一观点认为,万物可知,但世界不可知,有限可知,无限不可知。
万物可知: 在这一点上与可知论没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一点,世界不可知。
世界不可知: 在万物可知中我们会常常发现自己的无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世界为存在的最高整体,其本身是无限的,混沌的,不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