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通讯

更新时间:2022-08-25 16:50

可见光通讯(英语: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缩写为VLC),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是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等物体发出的明暗闪烁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可见光的频率介于400 THz(波长780 nm)至800 THz(波长375 nm)之间。使用普通的日光灯时,它的传输能力为10 kbit/s。使用LED灯时,则可以到达500 Mbit/s。传输距离则可以到达1-2公里。它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结合固态照明技术。

历史

2000年,日本学者论证了家里照明用LED做可见光通信的可行性,提出了Wireless Homelink 的概念。2003年成立了VLCC这个可见光通信联盟。2008年欧州框架7中的欧米伽计划,美国的智能照明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半导体照明信息网是政府或机构层面的科研资助。

这个技术最早在2003年,由日本庆应大学的实验室实作出来。

可见光通讯研究者,主要以白光LED传输,每秒传输速率最高为1Gbit,传输距离约5米。2014年,台北科技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吕海涵以红光激光光进行传输研究,达到每秒传输速率10Gbit,传输距离远至17.5米,为全球首位用红光激光光建构超高速可见光通讯的研究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国家863计划可见光通信项目牵头单位,2015年11月,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测试认证,该校“可见光通信系统”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比特每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在2015年实现了照明常用的荧光型1瓦LED单路实时传输610Mbps,由工信部泰尔实验室出第三方检测报告。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

标准

推动这个技术的主要组织是可见光通讯联盟,成员包括卡西欧、NEC、松下电器、三星、夏普、东芝与NTT Docomo等电信厂商。他们正致力于推动IEEE 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标准委员会增加‘.7’的计划,以期将可见光通讯提升到与RF和红外线相同的无线状态。

他们组成了802.15.7可见光通讯工作小组(IEEE 802.15.7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ask Group),已经提出他们的标准草案。

光照上网技术

光照上网技术(又称灯光上网技术,英语:Li-Fi,英文全称:Light Fidelity),是利用可见光通讯技术(VLC)来实现互联网的信息传输。通俗地讲,光照上网技术就是以各种可见光源作为信号发射源,通过控制器控制灯光的通断,从而控制光源和终端接收器之间的通讯。它具有高带宽(其带宽是WIFI的1万倍)、高安全性(室内计算机、移动终端信息不会泄露到室外)、节能等特点。尽管Li-Fi灯泡必须保持打开状态才能传输数据,但是灯泡可以调暗至人眼看不到的程度,却仍然能够运行。

早在200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哈斯(Harald Hass)就开始了可见光通讯研究,2011年10月,哈罗德·哈斯教授在当年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 Global)上首次公开提出Li-Fi这一概念,并在2012年成立了PureLiFi (又称PureVLC)公司,成功实现了利用光传输数据的技术。2013年开始商业化第一步——由哈罗德·哈斯担任首席科学官的pureVLC公司以5000英镑的价格向一家美国医疗卫生供应商出售了第一台LiFi设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