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2 14:31
可靠性标准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相互衔接、彼此一致,不会出现相互矛盾、不相关的情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考评对象的绩效维向及分布高度契合。可靠性高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重置或再测信度。也就是说,即使不同的考评主体或在不同时间利用你所设计的这套指标体系进行考评,其所得考评结论都应具有高度一致性。
可靠性标准可分为可靠性基础标准、专业可靠性基础标准和有可靠性要求的产品标准三类。在可靠性工程中,可靠性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很重要。管理人员首先应该熟悉各种可靠性标准,并加以贯彻实施。对可靠性标准的宣讲应纳入可靠性教育和培训的计划中去,这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是使产品实现可靠性要求的基本途径。
可靠性标准是可靠性工程与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之一,是指导开展各项可靠性工作使其规范化、最优化的依据和保证,采取可靠性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是迅速提高我国可靠性工程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可靠性标准是在严密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总结工程与管理的实践经验而制定的,随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可靠性标准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有高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令(或指导)性。
我国标准化部门、标准化及可靠性工作者多年来在引进、消化国外可靠性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可靠性标准,先后发布了《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可靠性基础名词术语及定义》、《设备可靠性验证试验》等标准,对我国普及可靠性基本概念、开展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可靠性试验、推动可靠性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产品可靠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靠性标准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可靠性基础标准、专业可靠性基础标准、有可靠性要求的产品标准。可靠性基础标准是指对可靠性工程与管理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基础标准;专业可靠性基础标准是指某一大类产品公用的可靠性标准;有可靠性要求的产品标准是指各种有可靠性指标要求的具体产品标准。按级别分为国家可靠性标准(GB)、国家军用可靠性标准(GjB)、部委可靠性专业标准、企业可靠性标准。按内容分为管理、采购、研制、生产、试验、分析、安装、贮运、使用、维修等各个方面的标准。按形式分为规范、标准、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