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6:16
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 (Bois) A. Chev.)是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嫩枝被长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叶片长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锐锯齿;叶柄嫩时被绒毛,以后脱落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花序近似伞形,有花4-5朵,花梗有白色绒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萼筒倒钟形,外面有绒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雄蕊约30,花药黄色;花柱4-5,基部有长绒毛。果实球形,黄红色。
台湾林檎在苹果属中特异之点是果实上具有宿存的管状萼筒,果心先端分离。花的构造近似多依属(Docynia Decne.),有人放入该属,但台湾林檎每一子房有胚珠2个,并非多数胚珠,仍应列入苹果属中。
乔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嫩枝被长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具稀疏纵裂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被柔毛或仅在鳞片边缘有柔毛,红紫色。叶片长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9-15厘米,宽4-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锐锯齿,嫩时两面有白色绒毛,成熟时脱落;叶柄长1.5-3厘米,嫩时被绒毛,以后脱落无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无毛,早落。
花序近似伞形,有花4-5朵,花梗长1.5-3厘米,有白色绒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全缘,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倒钟形,外面有绒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8毫米,内面密被白色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长;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黄白色;雄蕊约30,花药黄色;花柱4-5,基部有长绒毛,较雄蕊长,柱头半圆形。果实球形,直径4-5.5厘米,黄红色。宿萼有短筒,萼片反折,先端隆起,果心分离,外面有点,果梗长1-3厘米。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越南、老挝也有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中习见。喜光,喜湿,稍耐阴,耐旱,抗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栽植。
台湾林檎的芽是混合芽,芽鳞内芽轴上从顶尖向下依次分化为花原基、叶原基和枝原基。3月混合芽绽开的同时,枝原基首先抽生为枝条,芽轴发育为缩短的枝,芽轴上部的花原基和叶原基在缩短枝上发育为花和叶。但是叶与花不同时开放,叶在混合芽绽开抽枝时展开,而花则以花蕾状态存在,10天后开花。无枝原基的混合芽不抽枝,只开花放叶。混合芽在上一年的7月份分化形成。混合芽从形成到绽开历时260天。叶片的发育从3月混合芽绽开放叶至5月停止伸长伸宽,历时两个月。果实发育从4月-10月历时195天。
台湾林檎是半速生树种,前期生长快,后期慢。一般树高生长节律早于粗生长节律,树龄8-10年时高生长最快,平均为0.68米/年,此后减缓。胸径生长最快在12-14年,平均为0.5厘米/年。实生苗人工造林的开花结实树龄在10-12年,采取园艺措施,可提早到5-6年。
繁殖方法一般用实生苗繁殖。
果实肥大,有香气,生食微带涩味,当地居民用盐渍后食用,名“撒两比”或“撒多”。其嫩叶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丰富,可做为保健饮品。
花果期长,可做园林观赏植物。同时也是热带地区苹果属植物嫁接砧木及遗传育种的资源。
据《新华本草纲要》中记载台湾林檎:“果实味甘、酸、涩、性温。有理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能。用于食积停滞、胸腹胀痛、疼痛”。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