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5 15:52
闽粤苏铁(学名:Cycas taiwaniana Carruth.)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树干圆柱形,有残存的叶柄。羽状叶条状矩圆形,先端钝,基部渐狭,叶柄横切面卵圆形,两侧有刺,羽状裂片90-144对,条形,薄革质,斜上伸展。雄球花近圆柱形或长椭圆形,小孢子叶近楔形,横切面宽三角形,顶端近截形,有刺状尖头,两角、锐尖,下部渐窄,花药2-4个聚生;大孢子叶密生黄褐色或锈色绒毛,成熟后逐渐脱落,下部柄状,横切面近菱形,柄的中上部两侧着生4-6枚胚珠,成熟时下部光滑无毛,胚珠栗褐色,光滑无毛。分布于中国广西、福建、贵州、湖南、广东和海南。生长在低海拔山坡灌丛,松林或热带雨林下,呈星散或小片状分布。
1867年,有人在淡水井边采到苏铁标本送给英国人Swinhoe。Swinhoe是1844-1886年英国驻中国厦门的领事馆官员,他讲采到这种铁树的中国人称之为“Sea-ron fowl”,译成中名应叫“海铁鸡”或“珊瑚鸡”。Swinhoe当年把这苏铁标本从厦门寄给英国大英博物馆的Hance及在英国邱园工作的Hooker.J.D.,后经Carruthers研究,误认为送的苏铁标本是Swinhoe在中国台湾任领事时,在台湾采的,故于1893年定名为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1994年沈中稃等考证了台湾苏铁模式标本后,认为中国台湾的野生苏铁与Cycas taiwaniana截然不同,故于1994年把台湾省台东产的苏铁定名为台东苏铁(Cycas taitungensis)。
关于台湾苏铁模式的产地一直是个谜,沈中桴等(Shen et al.1994)虽然进行了深入考证,但得出“我们只能说Cycas taiwaniana模式的地理来源(省份)现在无法确知,但极不可能是台湾”的结论。
很久以来,中国学者对台湾苏铁的认识缺乏确切的限定。郑万钧(1975,1978,1983)所指的台湾苏铁包括中国广东、福建、海南及台湾的苏铁种类。虽然沈中桴等(Shen et al.1994)把台湾产的苏铁命名为台东苏铁,但把广东、福建栽培的苏铁都归于台湾苏铁,改称“广东苏铁”,并把部分海南的标本也鉴定为台湾苏铁。据调查,广东、福建栽培的以及被有关学者鉴定为台湾苏铁的标本至少包括形态相近的三个种:台湾苏铁、仙湖苏铁与四川苏铁。
2021年,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台湾苏铁复合群仅有两个种,即台湾苏铁和四川苏铁。海南苏铁、葫芦苏铁和念珠苏铁归并到台湾苏铁,仙湖苏铁归并到四川苏铁。
2022年,“植物智”网站、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等已将Cycas taiwaniana中文名改称“闽粤苏铁”,“台湾苏铁”作为其俗名。
树干圆柱形,高1-3.5米,径20-35厘米,有残存的叶柄。羽状叶长达180厘米,宽20-40厘米,条状矩圆形,先端钝,基部渐狭,叶柄长15-40厘米,横切面卵圆形,两侧有刺,刺长2-5毫米,羽状裂片90-144对,条形,薄革质,斜上伸展,中部的羽状裂片与叶轴成60度的角度,通常直或中上部微弯,长18-25厘米,宽7-12毫米,上部渐窄,先端有渐尖的刺状长尖头(基部的羽状裂片有微急尖的长尖头),基部惭窄,下侧较上侧稍宽,下延生长,边缘全缘,稍增厚不反卷,两面中脉隆起或微隆起,通常上面的隆起更显著,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
雄球花近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长约50厘米,径9-10厘米,梗长约5厘米,小孢子叶近楔形,长2.5-4厘米,宽1.5-1.8厘米,横切面宽三角形,顶端近截形,有刺状尖头,两角、锐尖,下部渐窄,下面及顶部密生暗黄色或锈色绒毛,上面光滑,花药2-4个聚生;大孢子叶密生黄褐色或锈色绒毛,成熟后逐渐脱落,长17-25厘米,下部柄状,长10-15厘米,横切面近菱形,柄的中上部两侧着生4-6枚胚珠,成熟时下部光滑无毛,胚珠栗褐色,光滑无毛,宽倒卵圆形或圆球形,顶端具一短尖头,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圆形或宽卵圆形,宽7-8厘米,边缘蓖齿状分裂,裂片钻形,有刺状尖头,通常上部光滑无毛,顶生的裂片稍长大,具锯齿或呈钻形再分裂。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稀卵圆形,稍扁,熟时红褐色,长3-4.5厘米,径1.5-3厘米,顶端微凹,外面有不规则的皱纹,中种皮木质,两侧常具两条稀一条明显的棱脊,向上逐渐消失,顶端有微小的尖头。
闽粤苏铁与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 D.Yue Wang)近缘,但幼叶灰绿色,大孢子叶球紧包,大孢子叶顶裂片通常宽大,三角形:后者幼叶锈色,大孢子叶球开花时稍松,大孢子叶顶裂片钻形至条形。
闽粤苏铁与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也相近,但后者大孢子叶顶端圆形,顶裂片与侧裂片区别不明显。
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生长在低海拔山坡灌丛,松林或热带雨林下,呈星散或小片状分布。
采种:成熟种子黄色或黄褐色,大孢子叶松散或开张,种子与大孢子叶柄轻微连接。当光照和肥力充足时,种子饱满,发芽率高。
育苗:种子可随采随插,或除去外种皮后湿沙贮藏,或置于通风处晾干至早春播种。干藏种子易失水而降低发芽率,当年播种出苗率高于90%,隔年播种低于20%。年限愈久发芽率愈低,一般3-4月播种,播前浸种5-7天,每1-2天换1次清水并用福尔马林消毒;或用40-60℃温水浸泡12小时,摊放1小时,再温水浸种12小时,同时加入0.1%硫酸亚铁或磷酸二氢钾。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苗床,点播或撒播,然后覆土3-5厘米,并覆草保温。从播种到出苗约需4-6个月,夏季施液肥并薄肥勤施,经常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洞。无性繁殖多采用扦插、分株、埋干、空中压条和嫁接等方法。
种植:一般在生长停止后的秋末冬初或早春抽新叶前,进行移植。
管理:成年植株在早春发叶开花前,在植株周围环施有机肥,5-6月可稀能速效肥,防止树体衰退。早季及时浇灌以补充水分,雨季注意开沟排水,生长期间,应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在秋冬季,剪去3-4年生枯黄老叶及有病虫害的枝叶。
闽粤苏铁外形外貌有苍劲之美,适合配置在古建筑园林内,体现古建筑的历史感。树形坚韧挺拔,气势雄伟,富有南国情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濒危(EN)。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一级。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23年)——附录Ⅱ。
截至2009年,闽粤苏铁的种群规模估计在100到50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