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房

更新时间:2023-12-24 21:14

右心房是心的四腔之一,是心腔中最靠右的部分。右心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称固有右心房;后部为腔静脉窦,静脉窦内壁光滑,上下分别有上腔静脉口和下腔静脉口。固有心房的前上部有一耳状的突出,叫右心耳,固有心房内壁表面不平滑,当心功能发生障碍,血流缓慢时,易在此形成血栓。右心房的前下方有右房室口,通入右心室。

解剖结构

1、右心房:

右心房位于冠状沟右侧半的上方。前壁向前内侧突出为右心耳,内面有许多平行的隆起,称为梳状肌。后壁内面光滑,后上部有上腔静脉的入口,下方有下腔静脉的入口。下腔静脉口的左前方为右房室口,两口之间有冠状静脉窦的入口。右心房的内侧壁为房中隔右侧面,其下部有一卵圆形的浅窝,称为卵圆窝,它是胚胎时期使左、右心房相交通的卵圆孔闭合后留下的遗迹。若此孔由于发生上的原因而未闭合或闭合不全,即成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2、心脏

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内,在左右两肺之间,周围有心包。内有两个心房,中间为房间隔,两个心室,中间为室间隔。左房室口有二尖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使血液呈单向流动。由于心肌节律性收缩,使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后变成动脉血,进入左心房再到左心室,然后运送到机体各部的动脉血管。

右心房的形态学结构

心脏的四腔之一。是心腔中最靠右侧的部分,壁厚约2mm。右心房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固有心房,后部为腔静脉窦。此两部以右缘表面的浅沟——界沟为界。后部内壁光滑,上下分别有上腔静脉口和下腔静脉口,两口之间在界沟相应处有纵行肌肉隆起,称为界嵴。下腔静脉口前缘有下腔静脉瓣,其内侧端延至卵圆窝前缘,胎儿时期有引导下腔静脉血液经卵圆孔流向左心房作用。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心房室口之间,口的下缘有冠状窦瓣。固有心房的前上部耳状突出为右心耳,其内壁有从界嵴向前发出的平行肌隆起,称梳状肌。梳状肌延至右心耳内面则交错排列,许多呈蜂窝状。在心脏功能障碍,血液瘀滞时,易在心耳内形成血栓。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主要由房间隔组成,其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处发生。

与右心房相关的疾病

粘液瘤

概述:

粘液瘤为心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左房比右房多3倍,可以为两侧性。粘液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房室瓣口梗阻、全身反应及末梢栓塞。左房粘液瘤阻塞房室瓣很像二尖瓣狭窄。因粘液瘤多起自房间隔,常有蒂(柄),肿瘤可以移动,从而症状及体征可随体位发生变化。当体位突然变动,因房室瓣口梗塞可引起晕厥;肺部可有周期性静脉瘀血;偶而粘液瘤使二尖瓣不能闭合,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右房粘液瘤可引起三尖瓣口梗阻的表现,出现慢性右心衰竭

症状:

全身表现可能是机体对粘液瘤的异常免疫反应,有时可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关节酸痛、低热、贫血、红细胞沉降加快及异常血清蛋白。左房粘液瘤可有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和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有时在舒张早、中期有“肿瘤扑落声”(像第三心音或室性奔马律的额外音),个别患者可只有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听诊发现常为间歇性,坐位时可示心尖区低调舒张期杂音及同时出现的呼吸困难、紫绀、昏厥(二尖瓣口阻塞);卧位时阻塞消除,杂音常听不到,症状也减轻。

诊断:

如患者无风湿热史而有间歇性、与体位有关的呼吸困难(坐位时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气急消退),听诊发现常有变化、体循环栓塞(约出现于50%的病例)、贫血、血沉加速等现象,应考虑心房粘液瘤的可能性。超声波检查可在心房内显示云雾状团块。心血管造影显示心房内缺损。

在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切除,手术不但可解除机械梗阻,且免疫变化亦迅速消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