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煌兴

更新时间:2023-07-21 17:27

叶煌兴,1936年2月14日生于香港新界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人物简介

1952年秋,叶煌兴从乡办小学毕业,考入广东省深圳宝安第二中学(现在改为深圳中学),初中毕业后又考进广东高要县西江农业学校学习植物栽培技术。

毕业后正好是农业合作化高潮,他被派去博罗县农业局工作。一年后他报考华南农学院,但因在反右斗争中被划为资产阶级右倾分子,并由于成分问题,所以未被录取。惆怅、恍惚之中,他只好申请回到香港。

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教育差距很大,叶煌兴要继续读书已经很难适应,后来经友人介绍,他进入香港中国旅行社工作,并在晚上继续学习,进修英语。1962年,他的弟弟得了重病,需要住院医治。刚刚与妻子罗二娣成婚不到一年的叶煌兴,为了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为了维持生计,只身远赴英国谋生,以减轻家庭负担。

英国之行

就这样,读书人出身的叶煌兴在远离故乡的异国迈出了他的商旅第一步。起初几年,他是与朋友一起合作的,三年后,在把生意的基础打得好一些的时候,他把妻子也接了出来。从此,夫妻俩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几十年如一日,靠勤劳节俭打拼,一步一步地开拓着他们在英伦的事业。在这几十年里,他创办了中餐馆,开设了两家外卖店,在积累了资金之后,又把目光投向新的行业,创立了兴业贸易公司,并在香港和英国伯明翰经营房地产。在这几十年里,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人,他始终以诚信为本,以真心待人,因而在当地的华人和英国人中口碑极好,公司、餐馆亦愈发兴旺起来。

还是在刚到英国的时候,叶煌兴得遇了爱国侨领刘新等人。那些年里,他们曾给过他不少的帮助照顾。因为志同道合,叶煌兴从那时起也开始参与进来,一起在伯明翰举办各种爱国活动,发起成立了“华联社”。年轻的叶煌兴血气方刚、精力充沛,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电影放映队和文娱小组,晚上下班后随同“落乡宣传队”到其他地区放映爱国影片,丰富了侨胞们的文化生活。

相关事件

尽管早年在大陆曾经有过不愉快的记忆,叶煌兴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华联社”自1962年起,每年都举办国庆庆祝活动,成为当时英国社团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就在中英关系极端低潮的时期,叶煌兴和文良生、刘新、林光照等几位爱国先行者一起,创办了“英国爱国华侨社团联合会”,为团结广大华侨华人担当起重要角色。以后,英国的华人逐渐增加,社团也逐渐多起来。为了适合形势的发展,该会易名为“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 叶煌兴一直担任秘书、副会长之职,联合会也逐步发展为具有43个下属社团的“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在1984年的改选中,叶煌兴出任会长,从此连任了八届(1984-2000年)。

在经商方面,叶煌兴也许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他以英国几十万华侨华人为重,在担任总会会长的16年里,把餐馆、公司全都托付给了家人去做,将自己的主要时间、精力都投入了社团工作。为促进英国华人社团之间的团结,他的足迹遍及了英伦三岛。每逢有祖国来访的亲人,他都会热情地予以接待和提供协调支持。经他牵线搭桥,中国长春市和伯明翰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他倾注心血做好有利于华侨华人的每一件事:培训青少年的就业技能,安排照顾中国留英学生、学者的生活学习,开展促进中英文化学术交流的活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落实,一抓到底。

在叶煌兴的统领下,联合总会积极参与各项爱国爱乡、反“独”促“统”活动。每一年的国庆佳节,他们都组织华侨华人的盛大庆典。当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之时,总会举行了全英华人声讨大会,由叶煌兴主持并发表严正声明,深受中外传媒的重视。总会连续三年发动和组织全英的资深侨领和学者进行研讨会,促进祖国早日统一。对此,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都有所报道。长江发生大洪患的时候,叶煌兴在伯明翰市发动捐款赈灾和慈善晚会,一夜之间筹得两万英镑,送交湖北省武汉市。

社会评价

叶煌兴的奉献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他被委任为伯明翰市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的华人代表,兼任“伯明翰华人统筹协会”的会长。如今,叶煌兴已经年近古稀,生意上的事情基本都交给下一代去做了。而他本人老当益壮,仍然活跃在英国侨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继续为英国华侨华人事业操劳,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呐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