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辅平

更新时间:2024-09-26 11:16

叶辅平(1902年—1939年8月)又名叶全,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归善县。1926年5月,随叶挺独立团北伐先遣队,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上校军需处长,为新四军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1939年秋,叶辅平奉命回广东,在由香港押送军用物资途经广西南宁八塘附近,不幸发生车祸罹难,终年37岁。

人物生平

叶辅平,原名叶全,抗日名将叶挺的弟弟。1902年生于广东省惠阳县(今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一个贫农家庭。叶辅平比叶挺小6岁,在家中排行第九,而叶挺排行第八,兄弟俩的关系最是亲密。叶辅平7岁进入私塾学堂,勤奋好学,深受老师和族中父老赞许。

1925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叶辅平在淡水积极做策应工作。他与农会骨干配合侦探敌军兵力部署,实地勘察地形,为夺取胜利作了充分准备。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戊立。叶挺任团长,叶辅平参加了独立团的组建工作,出任团部军需主任。

1926年5月1日,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出师,首先开赴前线,直指湘鄂。叶辅平遵照团部的指示,紧密依靠当地农民、学生组织起来的支前队伍,做好各项工作。8月19日,部队攻击平江时,他冒着敌人的炮火,沿途组织群众修桥、补路、运弹药、抬伤员、慰问伤病员,并送水和医药到阵地,使前线指战员深受感动。独立团占领浏阳后,部队进行一个月的整训,以补充兵员和开展群众工作。

南昌起义时,叶辅平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需处长。第11军在叶挺指挥下,绕道福建南下,敌人紧追不舍,在乌石阻击中,叶辅平与军需处几个同志被冲散,幸得当地群众的援助,才辗转到香港。叶辅平到香港后,开展收容失散的第11军人员的工作。没多久,他的活动被泄露,被港英当局和广东反动政府通缉,他被迫离开香港暂避澳门。1928年春,叶辅平返回家乡,秘密建立“反帝反封建大同盟”的组织,以贫苦农民为核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同年6月,叶辅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2月底,新四军成立以后,叶辅平担任新四军司令部上校军需处处长。国民党顽固派企图从军费和物资发放上限制新四军。为了保障军需的供给,叶辅平只好亲自执行外勤任务。有一次,叶辅平和叶挺夫人李秀文从香港购置驳壳枪3600多支及200架望远镜和一批医药器材运回新四军使用,途中经上饶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竟然将全部手枪无理扣押。他们十分愤怒,义正词严地揭露国民党的阴谋,与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最终在叶挺军长的严正交涉下,顾祝同才不得不如数交还。

1939年8月,叶辅平奉命再次回广东,赴香港处理慰劳物品和军需物资,返回途中于广西南宁八塘附近,因车祸遇难,时年37岁。噩耗传到皖南,战友们悲痛万分。11月6日,新四军《抗敌报》发表了沉痛哀悼叶辅平烈士的文章,寄托对他的无限哀思。

1954年7月,惠阳县(今惠阳区)人民政府将叶辅文烈士的遗骸从广西南宁运回惠阳周田家乡安葬,并建碑纪念,永志不忘。

后世纪念

叶辅平烈士纪念碑位于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叶挺将军故居东北面腾云小学后侧的铜古石山腰。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叶辅平烈士,1954年,惠阳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骸运回周田村安葬并建立纪念碑。

纪念碑为水泥沙石结构,碑体座北向南,碑高3米,呈五棱柱状,周长5米。碑园占地300平方米,右侧立叶氏九世祖叶太母黄老孺人墓。四周绿化种果,树木茂密。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机关组织干部、老同志及中小学生前往吊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