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非英

更新时间:2023-12-16 19:54

叶非英(1906-1961),原名叶毓茂,字士平,又名叶一茅、叶景,道永庆人,早年毕业于东莞中学。1923年考入蔡元培等主办的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与澎湃交往密切,随后到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后来成为著名史学大家的黄现播,便是叶非英在三师任教时的学生。叶非英同时兼编辑本省政府出版的《革命之花》周刊。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遭通缉,投奔韦拔群,后随韦拔群等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组织的百色起义。不久叶非英被捕入狱,越狱后潜逃至香港。在港时他住在莫纪彭家,在莫纪彭主持的《大同日报》工作。1930年,叶非英在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并在平民中学兼课。当年秋天,巴金探望黎明高中校长吴克刚,和叶非英相识,结为好朋友。从1930年至1947年,叶非英在福建泉从事办学、办报、搞学运、搞农运,长达十七年之久,他对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在泉州一带颇影响。1947年至1948年,莫纪彭在广州创办蔼文中学聘请叶非英回穗筹建,后委以校长重任,但他只愿当个教员。当时叶非英还协助筹办了粤东女子职业中学。蔼文中学停办后,1948年冬天叶非英仍回泉州民生农校任教。1949年广州解放,叶非英离开泉州转香港回穗,协助创办新民中学。1950年,叶非英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前后,曾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广州越秀区第一届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叶非英(1906—1961)是广东东莞人,1929年随韦拔群参加百色起义,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1930年,他到福建泉州黎明高中任教,并在平民中学兼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泉州是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一方重地,特别是那两所中学,聚集着一群怀有“美丽的安那其主义”理想的文化青年,巴金的一些朋友如吴克刚、卫惠林、陈范予等都在那里任教。 1930年秋天,巴金应黎明高中校长吴克刚之邀,去泉州度假。过了三天,叶非英从广州来黎明高中,巴金与叶非英相识。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叶非英给巴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1932年4月,巴金第二次到泉州,他住在平民中学,叶非英是这个学校的主持人。他在叶非英的屋里搭了一张帆布床。这十几天的接触,使他们“成了谈话毫无顾虑的朋友”。 转年5月,巴金第三次到泉州,这次只待一个多星期,巴金和叶非英的交流比较多。学校又有了发展,但叶非英的健康更差了。他的背微微驼了,也瘦多了、老多了,他为学校的发展牺牲了自己的健康。 巴金不同意他牺牲健康、拼命工作的做法,不过他这种“殉道者”的精神,令巴金非常感动。巴金曾托朋友把一笔钱转交给叶非英,请他一定治病,他却把钱用来帮助一个贫苦的学生了。 1935年8月,巴金从日本回国,叶非英带学生到北方考察经过上海,他们又一次见面。叶非英也自感身体有些支撑不住了,巴金劝他留在上海治病,但他还是和学生们一起走了。1947年叶非英来上海,在巴金家里住过一两夜,他们谈了很多。这是叶非英与巴金见的最后一面。从那以后,直到1961年叶非英死于劳教农场,两位老朋友再也没有见过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