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1 21:00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内之汤阴、朝歌、林虑划归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归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后来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汉末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与原来凉州的东部为雍州,河南尹、河内、河东、弘农为司州,并将颍川的阳城和阳翟、弘农的陆浑划归河南尹。左冯翊分出北地郡与抚夷护军,右扶风与安定郡分出新平郡。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郡置平阳郡。
晋改汉魏之司隶为司州,治洛阳,即汉魏事隶治也,永嘉以后,洛阳沦没,大兴中侨治合肥,即今安徽合肥县治,寻治荥阳,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十七里,咸康中又治襄阳,即今湖北襄阳县治,永和中还治洛阳。后赵时期,在襄国(今邢台市)附近设司州。
东晋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北伐胜利后置。治虎牢,在今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黄河道中,景平初陷没,元嘉中侨治义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四十里,梁因之,天监中后魏取义阳,改为郢州,梁又侨置司州于关南,在今河南信阳县平靖黄岘武胜三关之南,大通初义阳来降,复置司州,亦曰北司州,东魏改曰南司州,北周改为申州。
后魏置,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县东北二十里,按后魏本置司州于城,洛州于洛阳,迁洛后,改洛州曰司州,司州曰恒州,东魏迁邺,又改相州曰司州,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司州仍为洛州。
后赵石勒置,治襄国(今邢台市),石虎改置于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四十里。
隋末王世充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治。
河南尹
秦所置三川郡,汉高祖改为河南,东汉建都于此,改为河南尹,魏时属司州。
雒阳郡
今河南洛阳东,河南尹治所。周时浩成周,秦时属三川郡,西汉初刘邦曾定都于此,后迁都长安,雒阳因此号为东都。新朝覆灭后,东汉建都于此。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驾 崩,皇子刘辩立为皇帝,史称汉少帝。八月,何进被十常侍谋杀,十常侍为何进部下屠灭,不久董卓入京。九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州郡起兵讨董卓。二月,迁都长安。三月,董卓焚雒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帝还雒阳。八月,迁都许。魏文帝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二月,迁都雒阳,改雒阳为洛阳。魏正始(公元249年)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实权。
平阴:今河南孟津北。
平县:今河南偃师西北。
谷城:今河南洛阳西北。西侧同弘农胶结处有函谷关。
河南:今河南洛阳。周时雒邑,即王城。
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
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于此斩杀董卓都督华雄。
偃师:今河南偃师东。
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境内有嵩山。
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十常侍之乱时,张让、段珪劫少帝及陈留王逃入巩县境内的小平津。
成皋:今河南荧阳西。地形险要,刘邦曾利用此处与项羽对峙,著名的虎牢关在其境内。
荧阳:今河南荧阳东北。曾是郑国国都,后迁都。境内有敖亭,是楚汉对峙时汉军的重要粮仓。东北有鸿沟,亦称汴水,是当年的楚汉分界;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西进进攻董卓,被卓将徐荣在此击败。
京县:今河南荧阳东南。郑共叔所居,境内有索水。
新郑:今河南新郑北。东周时郑国迁都于此,所以号曰新郑。韩灭郑后也曾迁都于此。
卷县:今河南原阳西。有战国时建长城,经阳武至密县。
原武:今河南原阳。
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密县:今河南密县东。
苑陵:今河南新郑东北。
中牟:今河南中牟东。北有鸿沟,建安五年(公元220年)袁绍同曹操会战于鸿沟之南的官渡。
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
河内郡
秦所置,魏时属司州。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内之汤阴、朝歌、林虑划归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归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林虑:今河南林县。原名隆虑,汉殇帝时改名林虑。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汤阴: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羑里,是商纣囚禁周文王姬昌处,姬昌也在这里完成《周易》。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朝歌:今河南淇县。殷商时纣王所居,南有牧野。建安十七年划归魏郡,十八年属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属广平郡,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
汲县:今河南汲县西。
共县:今河南辉县。
荻嘉:今河南新乡西。
修武:今河南荻嘉。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境内有射犬。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封原汉献帝为山阳公。
武德:今河南武陟东。
怀县:今河南武陟西,河内郡治所。
州县:今河南沁阳东南。
野王:今河南沁阳。
平皋:今河南温县东。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
沁水:今河南济源东。
波县:今河南济源东南,魏时废除。
轵县;今河南济源南。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境内有孟津。
河东:秦所置,魏时属司州。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郡置平阳郡。
蒲子:今山西隰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永安:今山西霍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杨县:今山西洪铜东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北屈:今山西吉县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传说尧都于此。正始八年属平阳郡,为平阳郡治所。
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临汾:今山西新绛东北。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绛邑:今山西侯马东。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皮氏:今山西河津西。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端氏:今山西沁水东。
濩(huo)泽:今山西阳城西北。
东桓:今山西桓曲东南。境内有王屋山。
闻喜:今山西闻喜。本名曲沃。
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为河东郡治所。兴平二年(194年)献帝曹阳败后曾临时都于此地。
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
猗氏:今山西临猗南。
蒲坂:今山西永西。
河北:今山西芮城西。
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春秋时虢国、虞国都在其境内。兴平二年(194年)献帝曹阳败后渡河经此至安邑。
狐摄:今山西永和西南。设立时间不明,正始八年属平阳郡。
弘农郡
汉武帝所置,魏时属司州。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将京兆之华阴、湖县划归弘农。
华阴:今陕西华阴东。西汉时属京兆,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弘农。境内有华山。后来境内建起潼关。
湖县:今河南灵宝西,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弘农。西汉时属京兆。
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弘农郡治所。秦时的函谷关。境内有曹阳亭,兴平二年(194年)献帝于此被李傕、郭汜击败。
卢氏:今河南卢氏。
陕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处入关要道。
黾县:今河南渑池西。
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项羽曾在此坑杀二十余万秦军降卒。
宜阳:今河南宜阳西。
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
京兆尹
秦内史,汉武帝时改称京兆,与左冯翊、右扶风号曰三辅。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将左冯翊之长陵、阳陵,弘农之上雒、商县划归京兆尹。
长陵:今陕西泾阳南。西汉时属左冯翊,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阳陵:今陕西泾阳东南。西汉时属左冯翊,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霸陵:今陕西临潼西。境内有鸿门、骊山。东汉末年分置新丰。魏时废除,地属长安、新丰。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京兆尹治所,西汉的国都,因新末农民起义被破坏。西南有镐,为西周国都,属上林苑范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为避关东诸侯锋芒,迁都于此。魏时为雍州治所。
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
蓝田:今陕西蓝田西。
阴般:今陕西高陵东南。
新丰:今陕西渭南西。东汉末年所置,境内有鸿门、骊山。
郑县:今陕西华县。
上雒:今陕西商县。魏时改名上洛。西汉时属弘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
商县:今陕西丹凤。境内有武关。西汉时属弘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属京兆尹。
左冯翊
秦属内史,汉武帝时分置。魏时分出北地郡与抚夷护军。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复置郃阳。永平九年(公元66年),复置粟邑。
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魏时划归京兆尹。
高陵:今陕西高陵,左冯翊治所。魏时划归京兆尹。
万年:今陕西渭南西北。魏时划归京兆尹。
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魏时改为抚夷护军。
祋(dui)栩:今陕西耀县。魏时改为北地,为北地郡治所。
粟邑:今陕西白水西北。曾废除,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复置。
频阳:今陕西铜川东南。
衙县:今陕西黄龙西南。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战国时魏所建少梁城。
郃阳:今陕西合阳东。曾废除,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复置。
莲勺:今陕西蒲城南。
重泉:今陕西大荔西。
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魏时将左冯翊治所迁至此处。
泥阳:今陕西耀县南。魏时设立,属北地郡。
富平:今陕西富平西。魏时设立,属北地郡。
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魏时设立。
右扶风
秦属内史,汉武帝时分置。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风置汉安郡,后废除。魏时与安定郡分出新平郡。
汧县:今陕西陇县南。曾属汉安郡。
渝麋:今陕西千阳东。曾属汉安郡。
雍县:今陕西凤翔东北。曾属汉安郡。
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曾属汉安郡。
杜阳:今陕西麟游西北。曾属汉安郡。
漆县:今陕西彬县。魏时新平郡治所。
徇邑:今陕西旬阳东北。魏时废除,地属漆县。
郿县:今陕西眉县东。董卓西迁后建郿坞。魏时治所迁至今陕西眉县。西面有诸葛亮驻军的五丈原和与之对峙的司马懿所驻军的北原。
美阳:今陕西扶风东。
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境内有箕谷、斜谷,箕谷在今陕西周至南,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安陵:今陕西泾阳西南。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平陵:今陕西咸阳西。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茂陵:今陕西兴平东。魏时废除,地属长安。
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右扶风治所。周时称犬丘,秦将章邯被项羽封为雍王,都于此。
鄠县:今陕西户县。处上林苑西。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祋祤[duìyǔ]、云阳。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
领20县:安邑、闻喜、猗氏[yī]、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
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河南尹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529年(永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