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河

更新时间:2022-03-31 15:42

司马河,源头在今湖北省京山市石龙镇石龙水库上流的罗桥集周围的山岭、沟壑。这条河全长约45公里,从东北向西南流经横岭铺、丰谷街(石龙镇)、下洋港,在新河口注入永漋河(亦称天门河)。然后流经天门、汉川、入汉江。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称这条河为“雍澨”(shi音逝),在2500年以前,雍澨一带,是古云梦泽的西北边沿地带。

主要支流

其主要支流有4条:发源于卷岭山南麓的议合集河;发源于潼泉山的潼泉河(这两条河在离石龙过江西北约1.5公里处的吴家台汇合);发源于仙女洞的仙女河、发源于孤老山的蓝集河(这两条河在离石龙过江东约1公里处的檀树湾汇合)。吴家台与檀树湾两处河水在磨石山和峰顶观之间的峡口(即石龙过江处)汇合成司马河。

司马河,古称雍澨。《读史方舆纪要》卷77记载:“澨水,县西南八十里,源出西南七十里磨石山,下流合县前河,或以为即春秋时之雍澨。《左传》定公四年,师于雍,即此水也。”其见于史书记载已有2487年的历史。

司马河自北向南,经丰谷街、下洋港、上陈桥,在新河口注入永漋河,全长约45公里。源头支流奔湍在崇山峻岭之中,主河道则曲折穿流于丘陵平原之间,承雨面积307平方公里,河面宽25——50米,为常年流水河,河中鱼、虾、龟、鳖、河蚌等水产资源丰富。素不通航。

1954年,在司马河上游修建了石龙水库。以后,又陆续建起了4座小型水库,控制承雨面积达167平方公里。从此,改变了京山西南部山区和平原易旱易涝的旧貌,古老的司马河展现出新的容貌。

历史记载

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04年,吴国进攻楚国,吴楚两国军队在汉水两岸相峙数日。楚国左司马(官职仅次于令尹)沈尹戌带兵拟抄吴军后路。但楚军主帅囊瓦提前偷袭吴军,失败。楚军向西南溃退,来到雍澨地带。在埋锅造饭时,又被吴军追击,楚军将领薳射阵亡。正在危机时,左司马沈尹戌带兵赶到司马河,杀退了吴军。败退的吴军被阖闾主力军救出。

吴楚两军第二天展开决战。吴楚两军10万人在司马河平原摆开战车,列阵交锋。雍澨一带烽火弊日,杀声震天。楚军在沈尹戌的指挥下,英勇备战,吴军支持不住。这时,孙武指挥的吴、蔡、康三国联军掩杀过来;吴将伍子胥从右边包抄,楚军阵地被突破。在惨烈的战斗中,左司马沈尹戌身受重伤,自杀身亡。楚军主力被歼。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的指挥下,连胜五阵,渡过汉水,直捣楚国首都郢城(今荆州城北),楚昭王仓促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州市)避难。

第二年(公元前503年)夏天,楚国贵族后裔、三闾大夫申包胥(京山人),从秦国请来救兵,率战车五百乘援楚。楚、秦两军在沂(今河南正阳)和雍澨两次击败吴军。不久,吴国内乱,吴军回国,楚昭王回郢,复国。

司马河之战,为春秋时期的一批优秀将领孙武、伍子胥、申包胥、沈尹戌提供了展示忠勇、谋略的平台,也使雍澨(司马河)留名青史。

左司马沈尹戌为尽忠报国,他在重伤自刎前,托付薳射割下自己的首级送回郢都,以明拳拳报国之心。此举深得楚王和楚人的尊敬。为纪念他的忠烈,楚国把从罗桥集到下洋港的这段河改称“司马河”,并在这里修建了“司马墓”,永志纪念。这就是“司马河”名称的来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