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

更新时间:2024-03-28 11:17

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周易·系辞下》。

成语出处

先秦《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各得其所”。

成语典故

远古时期,民众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神农氏发明制作了木耒、木耜,教会民众开垦荒地,播种五谷,汲水灌溉,进行农业生产,扩大了人们饮食的来源。传说神农氏为了发现药材,遍尝百草,教会人们用草药医治疾病。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和传授医术外,神农氏还制定了历法,改进水利灌溉技术等。

随着食物的种类变得丰富,人们逐渐有了多余的粮食。神农氏便设立集市,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招致天下的人们,聚集天下的货物,互相交换所需要的货物,满足各人的需要,让大家各得其所,从而出现了中国社会原始的商品交易。

成语寓意

各得其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代表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在其想要的领域得到充分的施展。“各得其所”的成语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获得相应地位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劣势与不足。发现自己的长处,避开或修正自己的短处,是人们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需要擅于去挖掘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和利用,让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板都能各得其所。

成语运用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宣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

宋·王观国《学林·诗书序》:“郑氏曰:‘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当下各得其所,就如那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逸闻趣事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如今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得其所”。当天夜里,武帝对东方朔说:“我悲痛时,你却祝贺,不对吧。”东方朔又说了一番颂扬的话,武帝高兴了,给了他不少赏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