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

更新时间:2024-10-11 21:09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看法。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善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ABC理论定义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模型,用于帮助人们将不合理信念转变为合理的信念,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ABC理论背后的理念是,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改变环境才能感觉更好。相反,他们可以通过承认和改变自己对环境的反应来让自己感觉更好。

ABC理论的核心概念

ABC理论中的三个字母分别代表:

A(Activating events; Adversity events; Antecedents):诱发事件(也称为“激活事件”或“前因”,即个体正在处理的情况或事件)

B(Beliefs):信念(即个体对事件的认知、看法、解释)

C(Consequences):情绪行为后果(即个体基于信念对事件做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ABC理论的扩展

ABC理论可以进一步延伸为ABCDEF理论,其中,理性自我分析的步骤构成了ABC之外的三个阶段,构成字母顺序DEF,分别代表:

D(Disputations):辩驳(与不合理信念B辩论)

E(Effective new rational beliefs; Effect):效应(即有效的新哲学阶段,个体通过治疗认识到先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形成新的合理信念,达到治疗效果)

F(New feelings):新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E、F两个阶段也可以合并,统称为E(Effect),指来访者经过D而产生的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改善。

不合理信念

非理性信念的特征有如下几项。

①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②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埃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③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乃至堪比灾难的想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等等。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并与之辩论,从而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的境界。

合理情绪疗法

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行为治疗技术大行其道之时,认知治疗也开始登上舞台,并逐步进入舞台中心。随着如贝克(A.Beck)、埃利斯(A.Elis)、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等作为领军人物的认知疗法阵营的不断壮大,认知疗法的理念与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的,它由美国享有盛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所创立。埃利斯早期师从于卡伦·霍妮在她的指导下学习心理分析,并由此开始进行心理治疗。在前期的治疗实践中他发现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手段和效果与自己的期待并不契合,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他渐渐放弃了精神分析,转而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更符合个人信念的、主动的、指导式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便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初的由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埃利斯著书立说,向世人介绍他的治疗理论,直到1962年,他将个人的观点和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绪》一书,这本书的问世被人们认为是合理情绪疗法正式获得认可的标志。

随着合理情绪疗法的发展与完善,其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们开始加人学习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行列,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文章开始涌现,甚至于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如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为其宣传发声足见其浩大声势。

基本观点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埃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既有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又有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是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埃利斯曾在书中提到过:“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为此,埃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治疗过程

理性情绪治疗就是要通过咨询师的指导,帮助来访者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进而减少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消除情绪障碍,达到治疗效果。一般说来,理性情绪治疗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要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探索当事人所关心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情绪反应进行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并与当事人共同制定治疗目标。

二、领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什么,接受自己带有这些症状并对这些症状负有完全的责任,最后找出造成各种障碍的不合理信念。

在寻找和分析不合理信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询问诱发事件的相关客观证据;

(2)询问当事人对诱发事件的感觉和反应;

(3)找出当事人感到恐惧、悲痛或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原因;

(4)区分当事人对诱发事件同时存在的理性和不理性的看法或信念;

(5)区分当事人的情绪(愤怒、悲痛、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观念(不安全感,无助感、绝对化要求、负性自我评价等)。

三、修通阶段

这是理性情绪治疗最重要的阶段。咨询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与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根据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采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当事人回答他的证据或看法。通过反复不断地与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辩论,使当事人感到理屈词穷并真正认识到:他的不合理信念是不现实、不合乎逻辑、没有根据的,分清理性的信念和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修通阶段的治疗还可采用其他认知和行为疗法,如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阅读与理性情绪治疗有关的著作和文章,或写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报告等),及放松疗法,增强治疗效果。

四、再教育阶段

这是治疗的最后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治疗效果。在这一阶段,不但要进一步帮助当事人摆脱旧的思维方式和不合理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他不合理信念,与这些信念进行辩论,使当事人逐渐养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习惯,强化学习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拥有良好的情绪。根据当事人的情况,也可对当事人进行训练,如解决问题的训练和社会技能训练等。在治疗的过程中,与当事人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咨询师要先侦查到不合理信念,进而帮助当事人分辨合理和不合理信念,最后和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将不合理信念改变为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情绪困扰,带来满足感。

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REBT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抑郁症(depression)、乳腺癌治疗的副作用(side effects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精神病性症状(psychotic symptoms)、父母困扰(parental distress)以及破坏性行为(disruptive behavior)。

教育领域

REBT也被应用于教育环境中,称为理性情绪教育(rational emotive education),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动机、处理考试焦虑等问题。

运动领域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BT)在运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帮助运动员提高和维持运动表现,同时促进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运动心理学中,REBT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重构:REBT通过挑战运动员的非理性信念(如过度要求、灾难化思维、低挫折容忍和自我贬低等),并用理性信念(如偏好、反灾难化、高挫折容忍和自我/他人接纳等)来替代,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逆境和压力。

情绪管理:REBT教授运动员如何识别和管理他们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通过改变他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来减少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并增加健康的情绪反应。

提升表现:虽然REBT主要用于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但也有研究表明,通过减少非理性信念,运动员可能会在运动表现上有所提升。REBT通过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间接促进运动表现。

预防和干预:REBT不仅关注运动员当前的心理问题,还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帮助运动员建立更健康的认知和情绪模式,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多元应用:REBT不仅适用于提高运动表现,还可以应用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转换、个人生活问题和饮食障碍等多种问题。

组织设置

在组织和工作场所中,REBT的应用形式包括理性情绪教练(rational emotive coaching)和理性效能训练(rational effectiveness training),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职业满意度。

咨询

REBT也被用于咨询领域,例如理性牧灵咨询(rational pastoral counseling),帮助个体处理非临床问题,如提高个人表现而非治疗抑郁症等。

心理健康和康复

REBT在心理健康和康复领域也有所应用,帮助人们应对慢性疾病、疼痛管理、改善生活习惯等。

心理治疗研究

REBT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研究中被用来评估其对改变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和促进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s)的有效性。

理论评价

理性情绪疗法的贡献

基于它本身理论的独特性,理性情绪疗法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其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1)理性情绪疗法很主动,很直接,是一个很强调认知的咨询方法,学者认为若要来访者除去非理性的思想,就务必训练他们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好叫他们能够客观和合理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有如教师,尝试对来访者进行再教育。

(2)许多心理咨询疗法往往重视和利用咨访关系,例如精神分析疗法认为咨询技巧的发挥和疗效的产生不得不依赖于咨访关系;而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治疗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大于治疗技术的作用。有异于大部分学派,理性情绪疗法不强调咨访关系的治疗功能,不同意那是咨询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更否认那是足以使咨询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其治疗过程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关系为中心。因此,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放在来访者认知的改变上,而不是来访者本身。不过,他们却承认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和来访者建立一个和谐关系,以期促进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条件的接纳。

(3)只要咨询师可以接纳来访者的不完美,同时也愿意宽恕他的过失,就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促使来访者作出改进。总的来说,咨询师所采用的理性方法,往往缺乏同情,更加不会冀求有共情的出现。换言之,他们通常所采用的方法相当地非人化。

(4)此派学者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十分多样化,包括角色扮演、自表训练、系统脱敏、幽默、操作条件作用、建议和支持等,目的不只是要消除来访者表面的症候,更希望能彻底地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作出根治。

(5)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与人为中心疗法整体上有相当大的区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两派学者都强调对来访者的接纳。在用语上,理性情绪学派称之为“完全的接纳或容忍”(full acceptance or tolerance),而来访者中心学派则称之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6)除了采用重认知的方法之外,此派学者也常常运用行为治疗学派的技巧。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他们从开始就提倡多用家庭作业来协助来访者。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会给来访者家庭作业,要他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尝试,然后再由咨询师检查。例如对一个害羞的学生,咨询师可能会要求她在一周内在班上主动和三个同学接触,作简短的交谈;而对一个专爱向丈夫和儿女挑毛病的来访者,咨询师会要她最少每天一次称赞家中其中一位成员,从中学习欣赏各人的长处。这些家庭作业,目的是要让来访者有机会冒险作点新的尝试,从而对自己不良的习惯有所改善;同时,更希望来访者能通过新的尝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非理性的观念。

(7)理性情绪疗法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埃利斯曾经指出除了那些已经和现实脱节的精神病来访者之外,其他遭受情绪困扰的人,无论其困扰程度如何,都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来提供帮助。而且研究证实,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往往比其他治疗方法大,同时所费的时间也较少。

(8)在心理咨询范畴中,人的价值往往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差不多所有学派都认为当一个人与他人相处和谐,获得别人的爱与尊重,并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发展自己时,他就可以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理性情绪治疗学派几乎是唯一个学派认为人是不必为自己定出评价的。而自我形象和自尊、自重等议题,对埃利斯来说只会导致人们玩自我游戏(ego-game),将彼此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同时,埃利斯指出那些议题实际是假设了一些标准,迫使人朝着许多“应该”和“必须”苦苦追寻,却往往导致恶劣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令人引起自责内疚,另一方面又可能叫人尝试自我防御,故意去表现自己的“有价值”和“重要”,而这正是导致人类情绪不安与痛苦的主要根源。因此,埃利斯和他的同事坚决反对人需要拥有某些长处、特质和成就才算有价值的说法;他们也反对人首先需要获得社会认可才能接纳自己的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的局限性

(1)该理论与方法不能为一些思维异常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如伴有幻觉、妄想及脑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病人。对那些具有智力障碍的来访者也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该方法要求来访者起码具有正常的心智功能,这使得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该理论与方法强调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发挥教导的作用,因此,咨询师很容易在咨询过程中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来访者身上。

(3)如果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者不把人的认知与更多的行为技术和情绪技术结合起来,该理论的咨询效果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尽管埃利斯认为理性情绪疗法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机构,但许多咨询师似乎仍然只重视理性情绪疗法的认知方面,这限制了它广泛的应用性。

需要考虑的因素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可能会让人们感到具有攻击性或对抗性,改变这些想法的过程可能更具挑战性,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学会放下长期持有的信念。

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是教给你终身受益的技能,因此,它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完成阅读作业和家庭作业,而且你很可能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从这种治疗方案中获益。

案例分析

案例(一)

IBM公司的总裁沃森就是一位善于迅速调整看事情角度的人。一次他的一位下属因为失误让公司损失了1000万美元,当这位下属忐忑不安地来到沃森的办公室请求处罚,并提出了辞职申请时,沃森说:“开什么玩笑?我刚花了1000万来培训你,怎么可能让你走?”

世界上既不存在绝对的好事,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事。古人早就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很多成功者的眼里,是没有所谓的失败的,他们认为没有失败,有的只是反馈。在他们的观念中,也没有输赢。如果你赢了、成功了,说明你得到了;如果你输了、失败了,那说明你学到了。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成败,你都是有收获的[3]。

案例(二)

[ABCDE模式举例1]

不好的事:我中午和朋友吃饭并不开心,本来因为今早工作出现失误,吃饭时我心情还是很糟,结果朋友还说食物很难吃。

想法:朋友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狭隘自私,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后果:我的心情很不好,没心情吃饭,随便吃点就走了。

反驳(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用处):主要是自己心情不好在先,另外让朋友陪自己吃饭,我本来应该感激他的。朋友并不是故意的,他平时就很毒舌,不是针对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还给我拿了纸巾,我吃得慢他仍然留下来等我,吃得不开心完全是我的错误决定导致,和他没有关系,怪他只会让我心情更加灰暗、低落,这对我来说毫无用处。

激发:买个西瓜送给他,修补一下我的臭脸给友情带来的损失。

[ABCDE模式举例2]

不好的事:我上午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在网上浪费了时间。

想法:我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

后果: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不干正事。

反驳(证据):昨晚被蚊子咬得很厉害,没有休息好,早上没精力,10点半回来锻炼身体多花了一个半小时。生活的控制是慢慢养成的,不要急,一切都会过去的。(其他可能性)没有外界的压力,没压力就没动力。(暗示)我坚持锻炼,坚持控制力训练,说明我其实有自控力,只是现在的状态不好。(用处)我先前的想法对我来说毫无用处。

激发:睡个午觉,下午去看看书或者约朋友去钓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