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03 16:09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由原计算机与信息系、计算中心和微机所组成学院,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为一个实体。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0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92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39人。

院系专业

学院是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实体单位,下设4个系2中心:计算机与科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和计算机与信息系(宣城校区);创新创业中心、实验中心。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多源海量动态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养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汽车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分布式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智能视频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矿山物联网与安全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铁路智能运输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微波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安徽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面向信息类专业的“分布式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校外实训基地、“物联网工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和工业安全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等十余个科研基地。学院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机应用学会、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的挂靠单位。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教学成果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竞赛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我院学生在国内外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每年约荣获奖项130余项。

学院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课题几十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学院现有数字媒体技术、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情感计算与交互、计算机图形学、分布式实时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空间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网络及信息系统、微波与光通信、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交互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可信计算、嵌入式软件理论与技术、多媒体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

文化传统

院徽是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以下简称VI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具象体现。学院院徽设计灵感来源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英文(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简称“SCI”,整体造型以抽象的立体英文字母“SCI”构成立方体,图形右侧为中文院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英文院名“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标识的整体形态象征着计算机人团结一心、兼容并蓄的内涵,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明暗变化增加整体造型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象征着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