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6:55
吉埠镇,隶属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位于赣县区东北部,南接江口镇,北邻南塘镇,东边与于都县接壤,西边是石芫乡。吉埠镇辖14行政村,1个社区,149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7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65万。
解放前夕,为建节乡、江口乡、清溪乡的一部分;解放初为吉埠区。
1958年,成立上游人民公社(后政为吉埠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吉埠、建节两个人民公社;1964年,两社合并成吉埠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吉埠乡;1995年撤乡建镇。
2000年,吉埠镇15个村民委员会,150个村民小组,1个圩镇委员会。
截至2019年末,吉埠镇辖1个社区及14行政村:吉埠社区、樟溪村、宝林村、石含村、建节村、若内村、合龙村、瑶村村、大溪村、吉埠村、水南村、社建村、枧田村、上堡村、白枧村。
吉埠镇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太阳辐射较弱,冷暖变化显著,降水变率大。年均日照时数1902.4小时,平均气温19.3℃,年降水量1476.7毫米。
吉埠镇主要矿产资源有荧石矿、高岭土、稀土、硅矿、钾长石等。水利资源、竹木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成69.2%。
1986年,吉埠镇有5113户、2.74万人,农业人口2.66万;2000年,增至7837户、3.08万,其中农业人口3.02万;主要姓氏有丁、万、王、尹、邓、甘、石、代、卢、叶、龙、刘、冯、任、吕、朱、庄、孙、李、许、邱、余、吴、何、汪、汤、肖、沈、邹、陈、杨、罗、卓、金、周、林、郑、张、赵、郭、胡、钟、高、袁、殷、徐、唐、游、黄、曾、彭、谢、蒋、韩、童、蓝、赖、潘、蔡、廖、黎、戴、魏63个,其中蓝姓为畲族,其他均为汉族。
2017年,吉埠镇常住人口有2.78万。
2018年,吉埠镇户籍人口3.65万。
吉埠镇是个农业大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之于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1990年后,吉埠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突出优质水稻、宁波席草和贡芋等蔬菜种植,大力发展芋荷、草席等加工企业。水稻,推广优良品种,普及科学育秧、抛秧和田间管理技术,水稻单产稳步增长,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粮食总产9845吨,比1986年4135吨增长1.38倍。油脂总产377吨,比1986年,增加304.3吨,增长4.22倍。
2000年,吉埠镇有各类企业390家,固定资产710万元。有草席加工厂9家,编织机,15台,五香芋荷加工厂1家,引进外资兴办红砖厂4家。
2017年,吉埠镇企业个数共54家,企业从业人数511人,其中工业企业13家。
2018年,吉埠镇工业企业个数共7家。
2000年,吉埠圩镇面积0.5平方千米,主街道3条,有商店130家,摊点180个,逢农历双日为圩期。
2018年,吉埠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23家。
1986年,吉埠乡中、小学校舍90%以上是土木结构、危房;1989年,吉埠乡政府集资兴建吉埠中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共4个教室;1992年续建2个教室。1995年,日本东京银座狮子俱乐部捐资40万元人民币,县、乡筹资50万元,在樟溪圩新建1栋24个教室的中日友好教学楼,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
1986—2000年,吉埠镇小学生年均为2900—3200人左右,教职工年均在110—130之间。
1997年,吉埠镇有学生900多人,16个教学班。吉埠中心小学由吉埠老圩搬迁到樟溪圩,新建砖混结构教学大楼和办公大楼。
2000年,吉埠镇有学生1200名,20个教学班。前各村完小都新建了教学楼。
1997年以前,吉埠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职工人数不超过26人;1998年,吉埠镇卫生院迁至樟溪圩,兴建门诊综合大楼一栋,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1998—1999年,新添X光机、手术室设备、B超诊断仪等医疗设备,并升格为中心卫生院,职工人数增至40多人;2000年,新建住院综合大楼1栋。
2000年,吉埠镇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程控电话980部。
京九铁路、赣龙铁路、省道江兴公路穿境而过,昌吉赣高铁赣县北站设在吉埠镇,兴赣高速在镇内枧田村设有互通,高速通车后距离赣州市区车程仅需20多分钟。
草席、贡芋、冰糖柑、苦竹笋,是吉埠镇四大名特优产品,吉埠镇素称“草席之乡”,草席产品畅销东南沿海各大市场。吉埠生产的芋头个大、肉绵、醇香、口感好,享誉市内外,曾为清朝贡品。开发加工的绿色食品瓦香芋荷,成为餐桌上的佳肴,风味独特。吉埠冰塘柑香甜、汁多、无渣,1998年,被江西省食品展销会评为“省优”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