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八景

更新时间:2024-09-29 21:26

吉林市八景有新、老之分;“老八景”形成于清代至民国时期,以龙潭印月、白山鹿囿等为代表;“新八景”被吉林市人民政府列为“十一五”期间吉林市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包括桃源春晓、平湖清夏、云亭秋色等山水景观。

总论

吉林市又名江城,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

自然地理概况

吉林市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 他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我国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

人文情况

吉林市的历史悠久,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庙--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糅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陨石,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族风情。吉林市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中国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江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老八景

吉林市有众多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江城的新、老八景荟萃了山水名胜、人文精华,引起无数国内外游人的浓厚兴趣。

(一)、龙潭印月:

指龙潭山上龙潭满月之时的幽美景色。

龙潭山上的高句丽古城堡是国家级文物。山上有高句丽在这个地区时的旱牢、水牢。其中的水牢也就是这座山上的一个山泉,有个足球场般大小。这个泉的水常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涝不增高,旱不降低。泉旁有一个石桩子,上面固定着一个粗粗的铁锁链,一头在水中。没有人知道这个锁链是什么时间,什么人置的。据老人们说,这锁链在水下面栓着一条恶龙,才使铜帮铁底的松花江风调雨顺的。改革开放后,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吉林市组织人力对水牢,也就是“龙潭”进行清理。用电绞盘把锁链全都绞了上来。水下面的锁链头出来时,发现底部是个泉眼,因为溢水的速度没有抽水的速度快,所以见了底。清淤之后,一停止抽水,泉水上溢,又恢复了原来的水位。到了这个水位,压力与外溢力平衡了,水就不再上涨了。

(二)、白山鹿囿:

指小白山下为祭祀长白山神而专门饲养的鹿群。

位于城西南小白山,始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有正殿五间,牌楼两座,是清朝为遥祭长白山神而建,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历亲临祭祀。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也曾经派遣官员祭祀,并祭松花江神。平时每年春秋两季,由吉林将军率领僚属祭祀。民国后停止祭祀。满州国时恢复,最后一次是1934年,溥仪祭祀。文化大革命初期,望祭殿被毁,山上古木被砍光。

现今的龙潭山鹿场坐落在龙潭山南麓,松花江东岸,距市中心九公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龙潭山鹿场是集养鹿、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场区面积380公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线旅游景点之一。

龙潭山鹿场是我国圈养东北梅花鹿历史最悠久,吉林地区规模最大的鹿场。鹿只存栏保持在1000头以上。年产鹿茸750公斤左右。

(三)、雀峰插云:

指朱雀山耸入云霄,高山仰止;

朱雀山是四座名山之一的前朱雀,位于市南郊20华里的丰满区阿什村松花江东侧,最高峰海拔为817米,高耸入云,老八景“雀峰插云”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有赤色神鸟(朱雀)镇猪妖等传说,山上古树幽深,怪石嶙峋,岩石造型巧夺天工,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四)、悬观吊柱:

指玄天岭上真武庙后殿斗姆宫的建筑奇观;

指真武庙,又叫玄帝观,在北极门外玄天岭上。乾隆三年(1738年)建,后来多次重修。前殿供奉真武大帝,传说是道家镇北方的神,后殿为斗姆阁,祀斗姆(北斗群星之母)。真武庙建筑奇绝,“悬梁吊柱”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每年旧历三月初三为真武庙会,九月初九为斗姆庙会。1966年八月被毁。

玄天岭在江城市区之北,同著名的北山公园东西相望,此山海拔282米,山势蜿蜒,层峦叠翠。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玄帝观,又名真武庙。有正殿三间,配庑三间,禅堂六间,斗姆阁三间。前殿供奉真武大帝。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人称“悬梁吊柱”是吉林市八景之一。

(五)、坎卦孤悬:

指在玄天岭上耸立的避火图石;

乾隆七年(1742年),大火烧毁吉林衙署、官民房屋数百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火焚毁民房七百余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大火,毁房二百四十余间,物资被焚无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内大火,烧民房甚多,永吉州文庙也被焚。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日,吉林城又罹大火,灾后,吉林理事厅一个性王的幕友,自称识地理、辨风水,建议在城北玄天岭上修“坎卦图石”,八卦中坎为水,说是这样可以祈求于坎水镇压船厂火灾。后经吉林将军恒秀赞同,在玄天岭上修起了八卦形的“坎卦图石”,俗称“避火图”。我们今天看到的“坎卦图石”,是现代重修的,在古炮台之西北,有蜿蜒山路迤俪通之。

由于 玄天岭在吉林城北,恰似城池的天然屏障。前人为了应“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玄天岭建道庙一座,称为玄帝观,因庙内奉礼真武大帝,亦叫真武庙。这座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别具匠心,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成为奇妙的“悬梁吊柱”,为旧吉林八景之一。

在玄天岭上建有避火图,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直径约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为水之意,求助于水来熄火灾,以保吉林的林木,免受损失,此即“坎卦图石”,是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的砖壁,直径五丈,用石条嵌成坎形的卦象。坎卦为水,因循了水火相克的五行之说。《吕氏春秋·有始》说:“北方曰玄天”,“水色为黑,故曰玄天。”玄天表征为水。站在“坎卦图石”处,可以把吉林城尽收眼底,端的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没有得力的消防措施,尽用迷信方式来防火,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吉林多火灾,尤以冬季气候干燥,居民生火取暖做饭,稍不注意,便酿成大火。冬季江河封冻,除水井以外,无滴水可取。吉林自建城以来,住户、商民、官衙、书院,历年皆有凿井之举,“备民用并防灾”。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全城共有井163口。但是,一遇上大灾,仅用井水扑火,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嘉庆十一年(1806年),火烧船厂,一次大火把城内官、民房屋烧毁八千多间,吉林城几乎被大火洗劫一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二十五日,火烧船厂,大火从牛马行一直延烧至北大街、河南街,包括将军衙门在内共两千五百多间房屋尽成灰烬。“吉林将军长顺住宅亦被延烧”,但当“被火贫民沿街露处”时,身为吉林省最高长官的长顺却“欲藉此改拓增”建私宅,被朝廷斥责为“实属荒廖”而降级留任。吉林城自1759年至1930年先后被大火烧过六次,其中三次被烧光,三次大部分被烧毁。有一位灾民在逃难时写了一首诗:“去年大水灾谁抚,今年燃烧五千户,千家万户成焦土,残砖碎瓦伴尸骨。”可见,灾民遭灾后如此悲惨。

(六)、药庙晚钟:

吉林北山药王庙黄昏悠扬的钟声;

创建于乾隆三年(1738)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焚。三年后由吉林将军都而嘉倡捐重建。有正殿三间,左右配庑各三间。殿内正中有三皇塑像: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药王孙思邈与历代名医歧伯、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十六位配祀左右。传说四月二十八是药王孙思邈的生日,因此这一天香火最盛。“药寺晚钟”为“吉林八景”之一。

(七)、揽辔飞虹:

揽辔桥始建于1932年。竣工后,请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赐名,他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在天津隐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把他找出来做了傀儡皇帝。溥仪正愁不知起什么好,这时近臣宝熙给他讲了一个康熙皇帝东巡吉林的故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圣祖爷东巡吉林,在松花江边望祭长白山,然后率诸王公贝勒到九龙山狩猎。他策马行至两峰之坳时,曾揽辔回首,城外大江弯弓,更有百艘战船排到江中,他龙颜大悦。溥仪听此茅塞顿开,提笔写下“揽辔桥”三个大字,并铸铜牌一块,嵌立桥头石栏上。由于石桥形似驼背,老百姓戏称此桥为“罗锅桥”,石桥建成至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游人在此摄影留念。

1994年9月,北山公园又在康熙皇帝揽辔停骑的地方树立了一座花岗岩石碑,正面刻有“康熙帝揽辔停骑处”八个大字,背面刻有碑文。此碑位于揽辔桥北50米的地方,“揽辔飞虹”是北山新八景之一。

(八)、大江弯弓:

指松花江穿城而过形成的弯弓形状。

松花江在清山绿岭中穿梭流入吉林市,为这座古老的名城注入了灵性与活力,站在东团山、龙潭山南天门、北山揽月亭上,远眺松花江蜿蜒穿城而过,恰似一条弯弓,江城老八景中的“大江弯弓”由此而来,随着松花江在市区四季奔流,一条沿江而来57公里长的清水绿带应运而生,冬季寒江雪柳,夏季碧叶红花,形成了高雅的景观路,许多水鸟寒禽也来这里越冬,为江城这个水韵名城平添了优美的气质。

新八景

一、桃源春晓:指清晨登上桃源山远眺日出的景象;

二、平湖清夏:指松花湖上泛舟,游弋青山碧水;

三、云亭秋色:指登上北山揽月亭远望山光水色,秋山美景;

四、寒江雪柳:指吉林市松江路两岸垂柳的雾凇奇观;

五、禽戏冬江:指吉林市松花江段以长白岛为中心前来越冬的寒禽水鸟;

六、龙山观城:指站在龙潭山上俯瞰吉林市全景;

七、松江灯火:指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夜晚灯火辉煌;

八、船厂遗踪:指明代阿什哈达摩崖石刻遗址。

新老八景已被吉林市列为“十一五”期间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江城山水奇观中的精品。

另说老八景

(一)、德碑夕照:

是吉林市老八景之一,清代吉林将军德英的德政碑原立于城北玄天岭,每当夕阳西下时,一抹阳光照耀在汉白玉石碑上,从山下甚至城内都可以看见山上的德政碑的轮廓.可惜于1966年被毁.岭下居民将推倒的石碑抬去当垫脚石利用.

日前,在当地居民参与下,找到了已被毁坏的德英将军德政碑的碑额并挖掘出土.

(二)、龙潭映月:(上述)

(三)、白山鹿囿 : (上述)

(四)、 团山双峙:

东团山遗址在松花江铁路桥东侧坐32路汽车到团山子下往西上山就到。

西团山在北山--黄旗屯间铁路线西侧独立路起点。西团山

西团山,吉林市城区西南有一座小山,山势呈圆形,在温德河北岸,称西团山。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者李文信及日本学者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一九四八年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师生对国民党军队挖战壕时破坏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挖掘,一九五零年原文化部文物局组织,由裴文中为队长,贾兰坡、佟柱臣、李文中、杨公骥和王承礼等学者为队员的东北考古发掘团又对这里进行发掘,事后发表《吉林西团山石棺发掘报告》,提出“西团山文化”的命名。

在发掘的36座石棺墓中,出土的随葬品的品种和数量大体相同,主要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刀、石镞和石纺轮;生活用具有陶壶、陶罐、陶钵、陶碗、陶鬲;饰品主要是白石管、野猪牙。也有石棺内或石棺盖发现了家猪的臼齿或下颌骨。在两座石棺的陶罐或陶碗里,发现了炭化的黍粒和金色狗尾草籽。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实物表明,江城古时候是树木繁茂、水丰鱼肥,适宜人类生活的沃野。六千年前,江城吉林市及附近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劳动和生活。三千年前,这里的人类进入了“西团山文化”时代。

西团山文化时期,大体与中原的西周与春秋初期相当,已经进行了奴隶时代。而西团山人尚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初级阶段。

在南城子内,曾采集到渤海王国的建筑构件——鸱吻、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古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隶属中原王朝的奴隶制政权,历西汉至北朝凡六百余年,曾至少有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足见古夫余人为开拓松花江流域、传播中原文化及创造本民族文明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1981 年,东团山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满区也把东团山作为重要的人文景观,拟进行深度保护和开发,开辟专线旅游线路,届时东团山必将成为吉林市旅游观光胜地之一。

(五)、松江渔火:

土城子乡鱼楼村。虽未见过但是能感觉到松江渔火的点点荧光之美。

(六)、药寺晚钟:(上述)

(七)、八卦孤悬:(上述)

(八)、猴石凌云:

位于江北大屯乡孤家子村北,石砬子顶端有一奇石,酷似猴形,阴天时常有云雾缭绕,有“猴石凌云”之称。,为吉林八景之一。可惜的是该景于六十年代因采石而被炸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