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4-08-30 13:58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再次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集中和强化该校哲学学科研究实力,198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了本中心的前身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1999年10月,原吉林大学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由校长任命孙正聿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

中心简介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突出的整体实力,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繁荣我国哲学事业和推进我国哲学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4月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决定,在已有基础上,成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并正式确定其为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任命孙正聿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孙利天教授、贺来教授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聘任13位在哲学界有影响的该校中青年哲学学者为专职研究员,聘任李德顺张文显、王南湜、韩庆祥、邹广文等著名学者为校内外兼职研究员,确认以哲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作为研究中心的中心课题和目标。与此同时,在原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建设全国一流研究基地的目标出发,重新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并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从管理方式和物质条件等各方面把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建设成实体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整齐、在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形成了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辩证法理论和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这三个基本研究方向,取得了特色鲜明、学界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关于哲学观研究,该中心集中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革命,以及由哲学观革命而实现的理论性质、研究对象和社会功能等整体性的哲学变革,并力图依据这种哲学观革命去重新阐释哲学的思维方式、生活基础、派别冲突和历史演进等重大问题。辩证法理论是该中心学科长期以来形成的实力雄厚和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辩证法的学术专著,为发展我国的辩证法理论积累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是我们学科另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研究方向,我们把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相结合,从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中,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发展前景

该中心一方面要立足已有基础,继续发挥既有优势,同时,要以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加大与国际哲学界的交流,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观念,争取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为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