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剧团

更新时间:2023-12-06 18:24

吉林省吉剧团成立于1959年1月。建团以来,吉剧工作者遵循“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剧种建设方针,融民间、古典、现代艺术于一炉,集地方、民族、时代特色于一身,逐步将吉剧建设成为能今能古,能文能武,独具风姿,别有神韵的关东戏曲。

历史沿革

吉林省吉剧团伴随着吉剧的创建,于一九六零年四月诞生在中国关东的大地上。作为吉剧的第一个剧团,肩负着实验和示范的重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一九六二年为周恩来总理演出,受到总理肯定;一九九零年,在长春为江泽民总书记专场演出,也受到书记热烈称赞。

剧院实力

吉林省吉剧团荟萃了一批别具风韵的剧作家、艺术家,实力雄厚,阵容强大。早期的创作演出队伍包括全国知名的剧作家王肯;吉剧音乐家张先程、那炳晨、申文凯、刘方、常维新、崔广林;著名导演金玉霞、张奉生、王仁安、李学忠、刘富英、赵炎以及有很高艺术造诣的刘中、王青霞、隋晶莹、邬莉、杨俊英、姜秀玉、霍福庆、刘丰、肖汉臣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为吉剧建设立下汗马功 劳,在中国剧坛和吉林的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

新时期的创作演出队伍是以国家一级演员王桂芬、马士杰、安静芳、李占春、杜娟、梁学华、梁淑青、一级鼓师王金清、一级舞美设计师于恩庭、一级创作员赵万捷、王秀侠以及享誉东北的作曲家于国忠等人为中坚。辅以侯为民、秦丽君、杨彦丰、张学军等吉剧精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开拓,遵循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并举的创作原则。

吉林省吉剧团以满足民族文化需求为宗旨,创编、演出和积累了近二百个优秀剧目。这些剧目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为中国戏曲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深受国内外戏剧专家和观众的欢迎。

所获荣誉

吉林省吉剧团的《包公赶驴》和《三放参姑娘》先后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创作评奖中获奖。后者在一九八五年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八项大奖。

吉林省吉剧团的《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被拍成电影戏曲片,并刻制光碟,发行国内外。《桃李梅》不仅在吉林省内上演五百余场,还被国内的越剧、评剧、黄梅戏、河北梆子、唐剧等十五个剧种移植演出。

吉林省吉剧团的《一夜皇妃》、《关东雪》双双荣获全国“文华奖”。

一九七八年,吉林省吉剧团应邀赴京演出,轰动了首都剧坛。中国著名的剧作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曹禺、王朝闻、张庚、郭汉城、吴雪、张东川、吴祖光等纷纷为之撰写文章,盛赞这个新兴剧种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吉林省吉剧团在《一夜皇妃》、《关东雪》进京评奖演出时受到戏剧评论家曲六乙等人的再次赞誉。

一九八七年,吉林省吉剧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地方戏曲展,香港二十余家报刊盛赞演出。

一九九二年,吉林省吉剧团赴日本演出,再掀吉剧热潮。

一九九八、一九九九、二零零一年,吉林省吉剧团又先后出访韩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英国等国家。

贡献

吉剧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方兴未艾,前程似锦,吉林省吉剧团人员将再接再厉,为发展全人类的戏剧事业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