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8 19:33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创办于1986年,拥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和民族学一级学科、专门史两个硕士点。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2003年以来,教学改革重点放在素质课程和教学手段、方法上,提倡学科交叉与渗透,注重民族历史文化素质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院训:
知行并重,品学兼修
知己知他知世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齐家治国和天下,厚德载物,道德文章。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理念:
以尊重文化的态度开展田野,
以强调田野的理念阐释文化。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创办于1986年,初为两年制专科专业,1990年改为三年主辅修制(主修历史,辅修思想政治教育),1999年升为本科。现设世界史教研室、中国史教研室、综合教研室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所四个教学与科研机构。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 5人,中职3人,初职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1人;省级重点学科学术 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拥有专业图书8000余册,专业期刊杂志20余种。近年来,共承担校级教改项目10项,其中1项为重点教改项目,获校级教改成果奖3项。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研论文134篇。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和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
吉首大学经过50多年来对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民族学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民族学学科的建设弥补了该学科在湖南省的空白。目前,民族学成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能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示范性学科,在国内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1998年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2年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3年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2003年获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
2010年获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
2010年为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010年为吉首大学博士点建设首选学科
民族学学科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5人。国家级学会会长、副会长3人。
近5年来,民族学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13项,福特基金等国际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5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篇,CSSCI期刊论文122篇;出版专著25部,教材5部,译著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成果二等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
民族学学科首创的“文化制衡”理论,得到学界广泛认可,以此理论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成果。学科成员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文化人类学论纲》、《生态人类学导论》等被作为国内多所高校研究生的通用教材和参考书。
学科方向: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包含5个研究方向,即民族学与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民族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民族学与区域史研究,艺术民族学与民族文化遗产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学科队伍:该学科团队有39人,团队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8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15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10人。
学科研究:民族学学科立足于学科前沿,依据文化制衡理论,坚持“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的学科理念,对中国民族问题展开研究。
学术成果:出版了学术专著50余部,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 中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
学院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有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人 ,其中博士学位者7人。学科科研特色突出,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50余部,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或复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基金项目10余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署项目各1项,福特基金项目1项。建立了17个田野工作基地和田野资料库,学院与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前身为民族文化研究所,创设于1982年。1998年,调整为民族学研究所,成为一个以研究为主、本科教学为辅的科研教学机构。2004年更名为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下设机构有生态民族学研究室、历史民族学研究室、艺术民族学研究室、宗教民族学研究室、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中心,酉水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南长城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与文物鉴定室,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2人、外聘专家10人,主要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培养和学科研究。1998—2005年民族学学科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以来为省重点学科,2002年吉首大学成立湖南省民族学研究基地。2003获得民族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所长1人,副所长2人,科研秘书1人。
吉首大学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吉首大学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旨在综合考察历史上土司区的历史与文化,分析和认识我国土司历史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作用;为开发与发展民族地区提供历史借鉴,增强学校直接服务地方的功能。现设主任1人。
吉首大学文物修复与文物鉴定室
为了满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及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建设需要,2005年建立了文物修复与文物鉴定室,其主要工作是对民族地区的历史文物、地方文献资料、金石碑刻、文书契约等进行修复、整理、鉴定与研究。现设主任1人。
吉首大学酉水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成立吉首大学酉水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心对酉水流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民族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变迁等作全面考察和科学研究,分析和认识流域内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引导和推动酉水流域的开发,为地方开发和发展服务,以增强学校直接服务地方的功能。现设主任1人,副主任4人。
吉首大学人类学田野工作室
吉首大学人类学田野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旨在应用现代科技设备和影像技术记录和保存田野调查资料,并将这些影像资料编辑和制作成人类学图片和影片,开展影视人类学研究。现设主任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