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08 21:35
1950年,设同仁乡。
1966年,改为群策公社。
1984年,群策公社改为同仁乡。
1992年,同仁乡并入共兴乡。
1994年9月,共兴乡析置同仁乡。
2019年9月3日,撤销同仁乡,划归新复乡管辖。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下辖送火垭、青木桥、四方寨、石佛寺、红岩、印钟寺、白蜡坝、龟石坝、泥屋垭9个行政村;下设7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10月31日,同仁乡下辖9个行政村:送火垭村、青木桥村、四方寨村、石佛寺村、红岩村、印钟寺村、白蜡坝村、龟石坝村、泥屋垭村。
同仁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四方寨,海拔506米;最低点位于泥屋垭村,海拔342米。
同仁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川盆地底部共同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雾;气候温和;受四川盆地地形和气候影响,全区日照时数略多于四川盆地平均值,但仍属全国低值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1246小时,最多年可达1656小时,最少年仅788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3558.7兆焦耳/平方米;多年平均气温17.4℃,1月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1℃;8月平均气温27.7℃,极端最高气温41.2℃;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21毫米。
同仁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同溪河从西充县金山乡打船坝村入境,境内河道长2.3千米。
同仁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低温、霜冻、雷击等,洪灾平均7年两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在2009年8月1日,涉及境内9个行政村79个组,受灾面积达579亩。
同仁乡矿藏主要为页岩;同仁乡青木桥村有直径1.2米的两棵元朝时期栽种的红豆树,树冠近4米,常年有红豆落地。2011年,同仁乡有耕地9200亩。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总人口有689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6人;另有流动人口3213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1828人,占26.5%;15—64岁3731人,占54.1%;65岁以上1337人,占19.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3人。
截至2017年末,同仁乡常住人口为5821人。
截至2018年末,同仁乡户籍人口为6281人。
2011年,同仁乡财政总收入923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截至2018年末,同仁乡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同仁乡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兼产花生、油菜籽、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为主。2011年,同仁乡种植莲藕200亩,花卉苗木120亩,中药材100亩,蔬菜180亩。
2011年,同仁乡有商业网点2个,职工8人。2011年,同仁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20万元;有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3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123万元。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幼儿园1所,小学1所,在校生562人,专任教师32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7个,有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10万余册;村活动室140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体育场地2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23户。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设病床32张,有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2人。
2011年,同仁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户,人数10人,支出6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2户,支出68.9万元;供养农村五保108人,支出19.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0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有敬老院2家,床位55张,收养农村五保50人。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526人,参保率98%。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邮政所1处;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500余户。
同仁乡有广南高速公路过境;乡道同(仁)(共)兴公路和同金公路交会于境内,总长19.2千米。2011年,同仁乡修建通村道路7.5千米;硬化了3个行政村的村级公路约10.3千米;村道总长183千米。
同仁乡因清末民国初,该地仅几家路边小店,附近乡民只能到邻近的西充县金山铺赶集。民国三年(1914年),南充谢姓人氏卖米与人发生争斗,族人赌气在交界处另建赛金场。金山人不依,双方发生争执,官方调和后改为同仁场,寓一视同仁之意。
截至2011年末,同仁乡有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2020年7月29日,同仁乡被确认为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