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6:39
清末,属西乡中里地。
民国初年,属第四区(石别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大安乡,属宜山县怀远区。
1950年,设同德乡,属北牙区。
1958年,设同德公社。
1962年,复为北牙区。
1987年,从北牙乡分出设同德乡。
1989年,同德乡设7个村公所、64个村委会。
2002年,同德村改为同德社区。
2005年,全市撤乡并镇后,将原矮山乡六桥村划入同德乡。
2011年末,同德乡辖同德1个居民委员会,板高、众联、塘上、塄村、大安、北刁、六桥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3个村(居)民小组。有83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同德乡下辖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同德社区,板高村、众联村、塘上村、楞(同音)村、大安村、北刁村、六桥村;镇人民政府驻同德社区同德街。
同德乡境内属低丘地形,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50—300米。境内最高峰马鞍山罗米寺峰海拔582.6米。
同德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天长,冬天短,春秋历时均匀,四季分明。春、夏、冬季节多雨水,秋季相对干旱。多年平均气温19.6℃—20.2℃,1月平均气温10.1℃,极端最低气温-2.9℃(1956年1月24日)最低月均气温5.9℃(1977年1月);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9.9℃(1971年7月22日)最高月均气温29.8℃(2003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8.2℃。生长期年平均218天。无霜期年平均330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9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71.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2天,最多达217天(2005年),最少为38天(195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089.3毫米(199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04.7毫米(196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6月最多。
同德乡境内河道属龙江河水系,龙江河自众联村北部过境,自西向东进入怀远镇境内,龙江河境内河道长55千米,小河流有大安河、德桥河。大安河从北刁村自南向北经大安村、六桥村汇入江河,年均流量0.8立方米。德桥河集板高村、同德社区、塘上村、楞村、及众联村各溪流在众联境内里村、德桥汇集成河流入龙江。
同德乡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霜冻等,每年汛期在5—7月间发生,易发生水灾。旱灾多发生在秋季,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4年6月中旬,全乡普遍受灾,造成3102亩农作物绝收,减产13321亩,直接经济损失1654万元。
同德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分布遍及境内,储量最为丰富。其他矿产资源有煤和锰,煤矿分布在境内东北部,储量约1000万吨。锰矿分布在同德社区、板高村两地,储量较小。2011年,耕地面积26919亩,人均耕地122亩。
2011年末,同德乡辖区总人口2210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61人,城镇化率3.9%。另有流动人口1524人。总人口中,男性11493人,占52%;女性10612人,占48%;14岁以下3872人,占17.4%;15—64岁16609人,占74.8%;65岁以上1647人,占7.8%;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13992人,占总人口的63.3%;其他有汉、瑶、仫佬3个民族,人口8113人,占总人口的36.7%,超过千人的民族有汉族,人口6184人,占总人口的28%。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长率4.4‰。
截至2019年末,同德乡户籍人口23376人。
2014年,同德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555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2%。
截至2019年末,同德乡有工业企业2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同德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1万吨,人均501千克,其中水稻0.85万吨,玉米0.26万吨。2011年,糖蔗种植面积283745亩,产量10万吨。桑园种植面积15891亩,年养蚕6.5万张,鲜茧产量0.28万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7146头,年末存栏6523头;羊饲养量2936只,年末存栏2088只。家禽年饲养量3万羽。
2011年,同德乡有工业煤、锰矿企业有2家,采煤6万吨,采锰5千吨。
2011年末,同德乡商业网点8个。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600万元。
2011年末,同德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各项贷款余额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2011年,同德乡邮政业务收入3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
2011年末,同德乡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900人,专任教师;小学7所,在校生1430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0人,专任教师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05年,同德乡建成乡广播有线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100户,入户率18%;2011年末,文化站1个,村文化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5万册;2011年末,篮球场3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末,同德乡有村医疗卫生室7个,社区卫生室1个。乡卫生院1所,病床36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935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同德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5户,人数7人,支出106500元,比上年增长17.30%,月人均25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19人次,支出6.8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40人次,共支出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29户,人数916人,支出38.2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35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敬老院1家,床位8张,农村五保户57人,敬老院集中供养8人,分散供养49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320人,参保率60%。
2011年末,同德乡邮政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6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7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03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12万件,征订报纸7.3万份、期刊0.2万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00门,固定电话用户700户,比上年增加1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5.83%,移动电话用户1000户,比上年增加101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2.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250户,比上年增加11户。
同德乡境内交通由乡村公路组成。
同德乡因乡政府驻同德社区同德街而得名。
同德乡居民以壮族居多,民间有唱彩调、山歌的习俗,素有“彩调之乡”的美称,板高村板江屯是该乡彩调的发源地,2002年该彩调剧团发展迅速,全乡各村都有各自彩调剧团。日常均有男女歌者相聚在村边唱山歌至深夜,节日里尤为热闹。板高村板江屯在重大节日内有上刀山、下火海等民俗节目表演。
同德乡节日习俗大体承传清代,解放后,过元旦、过国庆也逐渐成为习俗。主要的民俗节日有:小年夜、除夕、春节、元宵节、社日、三月三、清明节、四月八、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在节日里除举行传统仪式外,还由文化部门组织举办群众性的歌咏、山歌、篮球、彩调表演等项目的比赛。
同德社区西北部有一山,山间有罗汉岩,洞内建罗汉寺。常有善男信女到该寺烧香拜佛,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期间,罗汉寺均开斋纪念,晚间并传唱山歌以示纪念,有唱通宵达旦者。东部楞村村冷水屯凤凰山上有下“相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