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21:40
后勤基地是在战略、战役后方建有固定后勤保障设施与相应机构并储备有各种物资的地区。后勤基地对保障军队作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开设兵站网,实施后勤保障的依托。后勤基地的部署,主要根据战略、战役任务确定。
在战略战役后方建有固定后勤设施、储有相当数量物资的地区及其管理机构。武装力量实施后勤保障的依托。后勤基地是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军队,其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公元前4世纪,希腊军队在作战时,曾建立补给基地。前203年,中国的楚汉战争中,刘邦率军收复成皋后,曾以秦代设置积粮用的敖仓(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为后勤基地。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在上郡(今榆林东南)、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西河(今陕西府谷西北)、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斥塞卒60万人戍田,发展生产,储备粮草,起到类似后勤基地的作用。公元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在战前预先建立仓库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在中央和方面军的后勤机构中,设有固定和移动的仓库和修理机构,并在集团军后勤机构中设有野战基地;美军在海外战区大量建立陆上基地和海军浮动基地。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设在本土和海外的基地,保障战争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重视后勤基地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及其附近地区建立了由被服厂、兵工厂、军械所、医院、药材厂、仓库等构成的后勤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内,八路军逐步建立起后勤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军、各军区分别建立了后勤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对后勤基地建设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战略后方设立总后勤部的若干办事处,后改设基地指挥部、后方基地,直接负责战略后勤基地建设、管理和对战役后勤的支援。后勤基地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通常按保障任务分为战略后勤基地和战役后勤基地。战略后勤基地,主要负责战略后勤保障;战役后勤基地,主要负责对战区或主要战役方向的支援保障,平时还担负区域保障任务。后勤基地部署,主要根据战略、战役任务确定。其基本要求是:与国家经济建设布局相结合,便于形成持续保障能力;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人力、物力资源,便于组织保障;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便于构筑工程设施和组织防卫。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