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9 17:34
后备母猪是猪生产学的术语,一般是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在多数种猪场及某些情况下,也指青年母猪、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它第一次分娩时的猪。
关于后备母猪的定义说法不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它的结束时间。因为养猪生产学中对于雌性猪在初次配种后到分娩的时间没有一个专业术语。然后,雌性猪在初次参加配种后还有返情的可能。前者可作为行业约定的定义,但从细节划分和科学严谨方面考虑,后者定义要略好于前者。
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养猪生产中,须不断更新母猪,即在淘汰发情迟缓、年老体弱、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碍母猪的同时,及时挑选优质良种后备母猪补充生产。所谓后备母猪,就是指子猪育成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母猪。在养猪实践中,挑选后备母猪技术性很强,贯穿其生长发育全过程,要依据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种综合性能及表现进行全面考察。
肢蹄问题是后备母猪不能留种的第二大原因。裂蹄和关节肿大的后备母猪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乳头对于所有后备母猪的乳头都必须进行外观评价及评分。应当排斥任一侧有效乳头数低于7个、存在瞎乳头、乳头间距或位置太差以及翻转乳头的母猪。外阴对外阴的检查主要集中在大小、形状及受伤情况,应选择外阴发育良好的母猪。另外,阴户向上翘起的母猪发生子宫炎和膀胱炎的可能性较高。
优质后备母猪自身生产性能标准:外形(毛色、体形、头形、耳形等)符合本品种的标准,且生长发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后躯大,体形丰满,四肢结实有力,并具备端正的肢蹄,腿不宜过直;有效乳头应在7对以上(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分布均匀,无遗传缺陷,无瞎乳和副乳头;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形状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龄断奶体重达8千克,70日龄体重达30千克,且膘体适中,不过肥也不太瘦。在初配前再进行1次筛选,凡性器官发育不理想、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现象不明显的母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同窝子猪胴体性状好,整齐度高,个体差异小,同胞中无疝气、瞎乳、隐睾、脱肛等生理遗传缺陷。
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子数多、哺育率高、断奶窝重较高的良种经产母猪,以选留2胎~5胎母猪的后代为宜。后备母猪的父母应生产能力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等。
生长速度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应该是同批次猪中最快的50%~60%,因为充足的生长能保证母猪的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同时,生长速度较慢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出现初情期太晚及使用寿命太短等问题。繁殖性能一般选择产仔数高、断奶窝重大的高产母猪后代作为后备母猪。背膘厚度背膘厚度的标准会因品种、环境和终端市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一般后备母猪的配种日龄在220天~230天左右,此时的体重约在130kg~140kg。
瘦肉型后备母猪如果自己选留,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克~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
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可增加饲料量,促进多排卵,多产仔。
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周~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如果一切正常,就要开始接触本场猪群,让后备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环境,增加抵抗力。这种接触应当循序渐进。可让后备母猪接触本场健康老母猪。增加接触本场老母猪可让后备母猪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力,保证繁殖成功。
管理上应当增加后备母猪的活动面积,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春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季节,但是由于受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必须注意做好以下九点。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另外,要准备好碘酒,结扎线、剪刀等工具。
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日龄~3日龄30℃~32℃,4日龄~7日龄28℃~30℃,8日龄~14日龄25℃~28℃,15日龄~30日龄22℃~25℃,31日龄至分窝维持在22℃,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30℃~32℃,使仔猪有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
母猪产仔时饲养员必须在场,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毛巾擦去口内鼻外粘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猪脐部3厘米~4厘米处将脐带剪断,涂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内。对于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动物或针刺等方法进行急救。
初乳对仔猪的抗病防病和成活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早吃初乳,对弱小仔猪应给人工辅助,以增加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
固定奶头应坚持“自选为主,适当调整,控强扶弱”的原则,方法是:先让仔猪自行选择奶头,再按体重大小,体格强弱进行调整,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圈定在母猪中前部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不出现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乳头而咬破乳头。
在7~10日龄时,给仔猪料槽内放入少许干净和新鲜的乳猪场料进行诱食,亦可将仔猪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并保证每天给仔猪料都是新鲜的。
仔猪出生后五天内,要有专人轮流看护值班,随时观察仔猪的发育、吃奶、吃料,粪便等情况,若发现仔猪瘦弱,就要适当补充精料,发现仔猪拉稀或不食,要及时诊治,还要勤清点仔猪头数,以免母猪压死仔猪。
首先要防疫。在仔猪处理完脐带,擦干身上的粘液后,随即肌肉注射猪瘟单联苗,1头份剂量(150免疫单位),1小时后再吃初乳。二是要防贫血。可用2毫升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在仔猪3日龄时肌肉注射。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猪产前15天注射仔猪黄白痢多价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经常消毒,不让仔猪乱饮脏水。四是防治母猪产后疾病。要及时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乳房情况,以防患产后疾病,影响泌乳和仔猪生长发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杀、abb、1210等消毒药交叉使用消毒猪舍和用具等。
一般在30日龄后即可断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管理、环境、饲料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