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9 15:10
后缘操纵面(Trailing edge control surface)是连接在机翼后缘的操纵面,主要为后缘襟翼,其次还有一些调整片(配平调整片、随动补偿片、反补偿片)。在机翼上安装襟翼可以增加机翼面积,提高机翼的升力系数。
后缘襟翼是连接在机翼后缘的一种操纵面。飞行员在驾驶舱中通过襟翼操纵机构对后缘襟翼实施操纵。放下襟翼可增加机翼的弯度甚至面积,一方面可增大升力系数,使飞机临界迎角增大,降低失速速度;另一方面,放下襟翼同时也增大了阻力系数。这就允许在进近着陆时获得较大的下滑角。襟翼收回后,与机翼形成平滑的气动表面。后缘襟翼在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使用,起飞时一般放小角度襟翼,以免阻力增加过多;着陆时放大角度襟翼,最大限度地增大升力,也尽可能增大阻力帮助减速。
飞机上所用的后缘襟翼包括简单式襟翼、分裂式襟翼、富勒(后退)式襟翼和开缝式襟翼等几种类型(图1)。
(1)简单襟翼与副翼形状相似,铰接于机翼后缘。放下简单襟翼,改变了翼型的弯度,使机翼更加弯曲而上、下翼面压强差增大,升力系数增大。
(2)分裂式襟翼铰接于机翼下表面靠后缘处,可相对于上方固定的机翼部分向下偏转而达到增大升力的效果。
(3)富勒式襟翼通常与机翼后缘专门的机构连接,如滑轮滑轨机构或悬挂铰接。当操纵襟翼放下时,襟翼沿预设的轨迹向后并向下运动。这一运动的结果不仅增大了机翼的弯度,同时也增大了机翼的面积,因而在没有过多增加阻力的情况下,提供了附加升力。
(4)开缝式襟翼的外形与简单式襟翼相似,在运动动作上又与富勒式襟翼类似。这种襟翼安装在滑轨或滚轮上,或安装在专门设计的铰链上。工作时,襟翼向后和向下移动,在机翼后缘与襟翼前缘之间打开了一道“狭缝”,下翼面的高压气流,通过缝隙高速流向上翼面后缘,使上翼面后缘附面层中空气流速加快,能量增大,将分离气流吹向翼面后缘,理想情况下可以将上翼面后缘的紊流区恢复为平流状态,减小了机翼后缘的逆压梯度,延缓了气流分离,提高了失速临界迎角和升力系数。另一方面,放下开缝襟翼使机翼弯度和面积增大,也有增大升力效果。所以,开缝式襟翼的增升效果比较好。
飞机本身具有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飞机保持相对稳定的飞行轨迹,并能够从各种干扰中恢复为原有状态。但飞行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如气象条件和飞行速度的变化,装载及其分布情况,两边机翼燃油消耗不对称等,都会对飞机的稳定飞行产生明显影响,导致飞机不能按预定的轨迹飞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断地对飞机进行操纵,以修正飞机姿态。飞机爬升或下滑时,也必须对飞机进行操纵,以保持飞机在所需姿态上。
为了抵消飞机在飞行中产生的不平衡力,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上装有辅助操纵装置,即通常所说的调整片。它们是铰接于主操纵面后缘的小翼面,其种类有配平调整片、随动调整片和反补偿片等。
飞机在飞行中利用配平调整片对姿态进行配平。配平意指对飞机的某些不需要的姿态变化趋势进行修正。配平调整片能够控制飞机的平衡,在不对驾驶杆、驾驶盘和方向舵脚蹬施加操纵的情况下,通过对配平调整片的操纵,也能保持飞机的原有姿态。
配平调整片(图2(a))一般是通过独立的钢索系统与驾驶舱相应操纵机构相连,但有些飞机的配平调整片采用电力传动。在驾驶舱内通过配平操纵器件(电门、手轮或摇柄等)机械或电动地操纵配平调整片,使其后缘向上或向下偏转(副翼、升降舵配平调整片),或向左或向右偏转(方向舵配平调整片)。调整片偏转后,所产生的附加空气动力可带动相应主操纵面相对反向偏转,从而对飞机姿态进行修正。
某些小型飞机的部分主操作面(如副翼)后缘安装有固定式调整片。这种调整片只能在地面由维护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称为修正片或固定调整片。
随动补偿片在外形上和作用上与配平调整片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配平调整片需要飞行员专门操纵,随动补偿片则不需要单独操纵,而是随着主操纵面的偏转而自动相对反向偏转(图2(b)),其偏转后产生的附加空气动力帮助主操纵面运动,减小了主操纵面所需要的力。
在某些小型飞机的全动平尾(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为一块整体结构)后缘铰接有一块小翼面,其作用是在进行俯仰操纵时,随着全动平尾的偏转,该调整片自动同向偏转,且偏转角度大于全动平尾,其反补偿作用,适当增大所需俯仰操纵力,防止飞行员操纵过量,保证飞行安全(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