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母起义

更新时间:2023-12-11 12:03

新莽末年海曲的农民起义。女子吕母本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富户,其子育为县游徼,被县官冤杀。吕母散家财,聚众数千,于天凤四年(公元17 年)起义,称将军,破城杀官。吕母死后,其众分别参加赤眉、青犊、铜马等起义军。

历史事件

天凤①元年,琅琊海曲有吕母②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③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④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⑤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⑥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⑦,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母曰:“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⑧,复还海中。

……时吕母病死,其觽分入赤眉、青犊、铜马⑨中。

①天凤:王莽建立“新”朝后所用年号之一。

②吕母: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

③宰:官名,这里指县令。

④酤:买酒。

⑤抱怨:报仇雪恨。

⑥壮:钦佩、赞扬。

⑦亡命:流亡、逃命(的人)。

⑧冢(zhǒng):坟。

⑨赤眉、青犊、铜马: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名称。

社会背景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当时,由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结,加速土地兼并,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丛生、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篡汉”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改制”,更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把广大农民推向了不起义就没法活的绝路。甚至像吕母这样家有数百万资产的富户,也都不堪忍受如虎的苛政,终于揭竿而起。

翻译

天凤元年,琅邪海曲有个叫吕母的人,儿子是县吏,犯了个小罪,县宰就把他杀了。吕母怨恨县宰,秘密地召集人手,计划为她儿子报仇。吕母家中素常有钱,有数百万的资产,于是她酿好酒,买刀剑衣服。有青年人来要酒的,都给了他们。看他们中衣冠不整的,都借给他们衣服,不问多少。几年后,钱渐渐用完了,青年人们要报答她。吕母哭着说:“我给你们厚待的原因,不是要好处。只是那县宰不人道,把我儿子冤杀了,我要报仇。你们能够同情我吗?”青年人们知道了他的意思,又平常受它的好处,都答应。当中勇敢的人自称猛虎,就聚集了几百人,和吕母到海中去,召集亡命之徒,有了几千人。吕母自称将军,用兵攻破海曲。抓住县宰。小兵们都为县宰求情。吕母说:“我儿子犯了小罪,不该死,你就把他杀了。杀人罪该死,又求什么情呢?”就把县宰杀了,用他的头祭儿子的墓,之后又回到海曲中去了。

起义经过

吕母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以经营酿酒、卖酒为业的大富户。她的独生子吕育,做过县上的小吏,因故被县宰冤杀。儿子死后,吕母十分痛恨县宰和黑暗残暴的王莽统治集团,下决心要报此大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散尽百万家财,开酒店、买刀剑,救济贫苦百姓特别是一班贫苦少年,结交下了许多人。最后,吕母哭着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之所以帮助、救济大家,不为别的,只因县宰不公道,枉杀我儿,我想请大家帮我报仇雪恨。”众人听后都很感动,表示愿随她起事。

天凤元年(14年),吕母聚众180多人,在海曲起义。广大农民因不满王莽的统治,纷纷赶来参加,不久,起义队伍就扩大到数千人。

天凤四年(17年),吕母决定攻打海曲县城。她自称“将军”,率数千起义农民与官军展开激战,一举攻下了海曲城,活捉了县宰。获胜后,吕母要严惩县宰,县衙的一些官吏都跪拜为其求情。吕母大怒,斥责道:“杀人者当死,罪有应得,你们何必为他求情?!”遂将县宰处死,以其首祭吕育。

破海曲、杀县宰之后,吕母起义军威名大震,吸引了许多贫苦农民不断来投,起义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其后,吕母率部转战于崮河两岸、琅琊附近的大海之上,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多次与官军激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引起了王莽的极大不安。王莽一面派兵镇压吕母起义军;一面又派遣使者,假惺惺地劝降,表示可以赦免起义农民,要求他们放下武器回归田里,遭到了坚决拒绝。有的使者向王莽复命说:“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铁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王莽对此十分恼怒,免了反映情况的使者的官,同时,调集大军加紧镇压。吕母起义军多次击败官军的围剿,坚持斗争,没有一个投降的。

后来,吕母病逝,她的部下又投到樊崇领导的起义队伍赤眉军中,继续参加反抗王莽统治的斗争。

历史遗迹

吕母的英雄故事,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至今,日照崮河崖上还有一座吕母崮,人们仍在纪念着这位作为妇女最先举起义旗的女英雄。

鸡丝汤

吕母在为儿报仇开设酒店时,制作的鸡丝汤鲜美无比,美誉传百里,很多青年义士因此慕名而来,加之吕母的乐善好施,为招兵买马与起义的成功坚定了基础,故此也被后人称为“吕母起义鸡丝汤”,“吕母鸡丝汤”;至今传承在日照市“太公望红焖鸡”安氏一派。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晚年回忆(清宣统帝溥仪之胞弟),其夫人爱新觉罗浩所著《食在宫廷》汤菜类的“菊花鸡汤”,花菜类的“菊花烩鸡丝”均都起源于日照的“鸡丝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