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津

更新时间:2021-11-24 11:13

君子津是黄河上游与中游分界线以下,百公里以内的一处古渡口。具体位置学界尚有争论,侧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喇嘛湾以南的榆树湾村附近。

君子津概况

君子津地名出处

关于君子津的文献,最早可追溯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北齐魏收的《魏书》。《魏书》载:“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 北猎野马于辱孤山,至于黄河,从君子津西渡,大狩于薛林山”;“冬十月丁巳,车驾西伐幸云中,临君子津,会天暴寒,数日冰结。十有一月戊寅,帝率轻骑二万,袭赫昌”;“帝闻之,乃遗就阴山伐木,大造工具。二月,车驾还宫。三月丙子,遗高凉王礼镇长安,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这几个引文中,连续出现君子津这一地名,由此能够确定,在魏收之时,君子津已经是一个为人所知的古渡。

然而,这些引文仅限于提及地名,对于其相关的故事没有更多的涉及,更为详细的记载可见于此前三十多年的《水经注》。《水经注》载: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云中城西南二百余里。

这段引文记述了君子津得名之由来以及其所在大体方位。所以,从时间上来讲,关于君子津的史源应归结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而非魏收之《魏书》。

君子津位置

君子津在托克托县旧城说

据历代史书记载,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黄河都是从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旧城是由古君子津演变而来的,当时这里只是一片适宜渡河的河滩地。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中记载:“荒干水又西南注入沙陵湖,湖水西南入于河,河北南入桢陵县。”“荒干水”就是现在的大黑河,“沙陵湖”即今天托克托县伞盖村西的七星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得不到黄河水源补给已干涸),史书中称黄河为“河”,“桢陵县”即今天托克托县燕山营乡章盖营村东梁汉代古城遗址。根据这段史料中提及的这几个地理坐标可以认定,黄河必然沿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

资治通鉴》十六第7638页中记载:“唐元和七年正月,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这段记载是说,唐代元和七年(812年)正月,振武节度使辖区内的黄河因凌汛而涨溢,把东受降城淹没了,毁坏了。这座东受降城即建在今托克托县中滩乡哈拉板申村西,濒临黄河。这就是说,当时的黄河是从哈拉板申流过的,它向南流就必然从今天的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

两汉时期云中郡下辖十一县,其中沙陵县在黄河东,沙南县在黄河西,两县相距十一二里。当然,它们之间,甚至和云中郡治(今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村)之间,早已有通衢大道,往来一定十分频繁,而且这里水势平缓适宜济渡,汉桓帝无论西去榆中,还是东去代地,这里都是最佳选择,所以君子津只能是在这里。君子津故地就在今托克托县旧城附近。

君子君子津在喇嘛湾渡口说

君子津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呢?据《绥远通志稿要隘》记载:“黄河……向东南经冒带渡,渐屈而南至托克托之河口,即湖滩河朔,亦称湖滩和硕。又南为托克托、清水河两县交界处,曰喇嘛湾,或以为古君子津。”

上述资料表明:君子津的确切位置是黄河流经托克托与清水河两县交界处之喇嘛湾。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君子津位于喇嘛湾南侧,符合史实。在《元和郡县图志-卷四胜州》中记载,为保障黄河君子津渡口交通,“唐贞观三年于君子津地置河滨县,东临河岸十五步,此处黄河阔仅一里”。而黄河至托克托及河口镇一带已经彻底进入开阔地带 ,河面宽阔流速减缓,“与河阔仅一里”不符;由于河坝等原因“东临河岸十五步”就更不可能。它说明两点:一,河岸陆地高于河面,这是前提;二,黄河河面宽度不会因流量变化有大的变化。这都是托克托县地理条件不能具备的。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有:“二月,丙子,魏主遣高凉王礼镇长安。礼,斤之孙也。又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

上述文字大意为“二月,丙子(初三),北魏国主拓跋焘亲自委派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拓跋斤的孙子。同时又下诏命令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大桥。”

当时造桥不比现在,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黄河枯水期。这一点“二月,丙子”恰恰是枯水期,其二是黄河最窄处。因为当时造桥所用木材皆选自北部的大青山,运输不易,构造难固,决定难易的工程量是首要度量之选,“黄河阔仅一里”二月枯水期则不足一里,这是首要条件,这也是托克托县地理条件不能具备的。。”上述记载进一步证明,君子津的位置不在托克托县,而在喇嘛湾榆树湾村一带。

君子津意义

君子津这个承载了千年传说的古渡口,它早已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正直无私、淳朴善良、诚信仁爱的黄河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象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