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4:04
在一定地区内煤的赋存情况,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在一定地区内煤的赋存情况。
含煤性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包括:
①煤层层数和可采层数;
②煤层厚度和变化;
③煤层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④煤层在含煤岩系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包括:
①煤的岩石特征,包括各种煤岩组分、显微组分的百分含量、煤的宏观类型和显微煤岩类型等;
②煤化程度;
③煤的化学、工艺特性。含煤性是煤田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同一盆地中含煤性的各项参数有明显的分带性,例如,根据煤层的特征,许多煤盆地可分出合并(或密集)煤层带、初次分叉带、多次分叉和尖灭带。不同带又有各自的煤质特征,如合并煤层带常以原地形成煤为主、灰分较低;愈近尖灭带则异地形成的和微异地形成的煤比例愈高。研究含煤性各项参数的分带性是预测煤层、煤质的重要基础。
说明煤田含煤性的参数有:
①含煤系数,为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煤质和可采情况。可采含煤系数则为可采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厚度之比,也用百分数表示。
含煤系数=(煤层总厚度 / 含煤岩系总厚度)×l00%,含煤系数用来表示一定地区内含煤的丰富程度。由于同一地区内含煤岩系总厚度和煤层总厚度多不一致,所以含煤系数只能近似地反映含煤性。
②含煤密度,为煤田中单位平方公里内煤的储量,用以表示煤的富集程度。
煤田的含煤性主要决定于含煤岩系形成的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条件和成煤植物的特性;含煤岩系形成后经历的变化对煤层赋存状态和煤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古地理类型和大地构造类型的盆地其含煤性不同,如内陆的、断陷型聚煤盆地常有巨厚煤层,在横向上煤层常出现分叉,煤质亦有明显变化;海陆交替的、坳陷型盆地煤层的厚度、层间距和煤质常较稳定(见聚煤盆地)。
同一盆地中含煤性的各项参数有明显的分带性,例如,根据煤层的特征,许多煤盆地可分出合并(或密集)煤层带、初次分叉带、多次分叉和尖灭带。不同带又有各自的煤质特征,如合并煤层带常以原地形成煤为主、灰分较低;愈近尖灭带则异地形成的和微异地形成的煤比例愈高。研究含煤性各项参数的分带性是预测煤层、煤质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