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7:39
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口眼斜,面痛。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1)听会穴。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2)耳门穴。耳,穴在二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穴。听,闻也。呵,大声呵斥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
(4)后关穴。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清降寒浊。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泄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深层有颞浅动、静脉和面神经丛等;浅层布有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
1. 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
2. 齿痛,口眼斜,面痛。
直刺0.5~1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聋、耳鸣。
1.《针灸甲乙经》:“聋,耳中癫飕风,听会主之。”
2.《卫生金鉴》:“风中脉,口眼涡斜:听会、颊车、地仓。”
3.《医宗金鉴》:“主治耳聋耳鸣,牙车脱臼,齿痛,中风瘛疭喎邪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