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3 13:58
启新水泥,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桶(旧时水泥按桶计量)水泥诞生地,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开办了唐山细绵土厂,这便是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也是现在启新水泥厂的前身。启新水泥有限公司现在已被冀东水泥集团收购,成为冀东水泥集团启新水泥有限公司。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水泥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没有一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在这一市场条件下,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在唐山大城山南麓,占地40亩,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水泥的译音)。成为我国第一家立窑生产水泥的工厂。
初建时的细绵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次,连年亏损,不得不在1893年停产。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设厂自救”的呼声中,1900年,开平矿务局会办,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着手恢复细绵土厂。同年,由于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棉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1906年在周学熙的努力下,把细绵土厂收回自办。
1907年,唐山细绵土厂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商标定为“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并购置丹麦史密司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开创了我国利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历史。
由于生产的发展,质量的提高,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经英国亨利菲加公司和小吕宋科学研究会试验,其细度,强度,凝结,涨率和化学成份均超过英,美两国的标准。1911年,启新水泥获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优等奖。1912年,启新洋灰公司向美国洛杉矶出口水泥1万余桶。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口水泥。
1915年,启新水泥获巴拿马国赛会头奖。农商部国货展览会特等奖。1919年,启新在国内所销售的水泥占全国总量的92.02%。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水泥厂。
启新洋灰公司自成立后的三十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扩充改造。第一次是宣统三年(1911年),向丹麦史密斯公司购旋窑两台,生料磨和水泥磨各一台,采用半湿法生产,内称乙厂。民国十年(1921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造,购丹麦史密斯公司大型旋窑两台,四台生料磨,两台水泥磨,谓丙丁厂。第三次改造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自制旋窑一台,谓戊厂。至此,日产水泥量已由公司成立时的700桶上升到了5500桶。下表为1936年启新与国内各厂生产能力比较:
名称 产量(桶/年) 备注
启新 1700000
西北实业 150000 本年开工
致敬 150000 新增日产五百吨
中国 1350000 本年新增机开工
华商 550000
江南 1500000
华记 300000
重庆 300000 正建厂
西村 1350000 正安装
此时,启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厂。与此同时,启新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自建汽轮发电机组,先后历经宣统三年,民国十一年,民国十五年和民国二十二年多次改扩建,最终形成了具有二十五周波和五十周波发电能力的综合性发电厂,并与开滦二十五周波电网并网发电。民国十五年新增的三台余热发电锅炉和民国二十二年开始使用纸质包装袋都是在中国国内首开先河。
1914年一战爆发,在初期的两三年中,水泥销量受到一些影响,但后期销量增加很快,并且于1926年至1937年间创造了解放前产销量最高记录,只是由于国内军阀混战,启新的发展受阻,处于停顿状态。1919年以前,启新为中国独家水泥厂,此后的十五年间新增华商水泥公司,中国水泥公司,广东西村士敏土厂等,湖北水泥厂开办于1907年,4年后启新即取得该厂管理权。1923年,由于华商,中国两大公司的投产,在江浙市场上与启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此后水泥产量反比战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并且于1941年新增水泥窑,生料磨和水泥磨各一台,以期进一步提高产量,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战后,由于惧怕对帮助日本人这一事实的清算,这一时期的相关史料悉数被毁,真实情况已无从考证。由于种种原因,自1943年开始,启新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1945年后一度被迫停工。
日本统治时期启新的曲折历史实际上成为启新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由于缺乏史料的支持,目前很少有对这段历史的详细描述,不过,1949年以前启新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高潮期确实产生于日本占领时期。
2018年1月,启新水泥公司(现为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022年12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启新水泥厂为河北省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