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1 14:54
1990年后,吴亮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艺术,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2000年,吴亮又恢复到他的评论者状态,重出江湖,对文学、文化现象发表了一系列言论。著有评论集《文学的选择》、《批评的发现》,随笔集《往事与梦想》、《城市笔记》等。
吴亮,广东潮阳人。1955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工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论研究室工作人员,《上海文论》副主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城市笔记》、《一个艺术家与友人的谈话》,评论集《文学的选择》、《批评的发现》,随笔集《秋天的独白》、《往事与梦想》、《画室中》 等。
从1990年代开始,吴亮的兴趣已从1980年代的文学转移到了艺术,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那个在中国文化圈里极富才情和批评眼光的文学评论家已经成为一位艺术评论家,当代文学和美术界的各种潮流、人物纷纷进入他的批评视野,在他的笔下活色生香。
2002年,他写出了《艺术在上海》这本关于画廊和城市的作品,而四卷本的《吴亮话语》以及《思想的季节》、《与陌生人同在》、《闲聊时代》中对城市精神敏感而精致的描述,让他与所有写作城市题材的作者迥然相异:吴亮是一个灵敏的心灵捕手,他让过往事物、语言和隐喻胶合一起,“造成一种揭幕似的文字效果”,让人在领略他文字快感的同时获得一种智性的满足,掩卷之余,叹服不已。
年过五十的吴亮现供职于上海市作协,他实际上只有小学毕业文凭,自称是1980年代自学成材的青年。正因为脱离了现行教育制度对一个天才少年的约束,他得以自由散漫地阅读,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非学院派的优势,展示了一种逍遥者的自由心态,一种非急功近利的写作趣味。吴亮笑称自己是一个居家的男人,“像猪一样贪吃,但也思考”。说自己离开文坛十几年的吴亮,其实他一直在研读正在发生的文坛现象,在一些新锐的批评领域,时可发现吴亮尖锐而独到的批评话语。
著有《文学的选择》、《艺术家与友人的对话》、《批评的发现》、《秋天的独白》、 《城市笔记》 、《往事与梦想》、《思想的季节》、《城市伊甸园》、《与陌生人同在》、《画室中的画家》、《闲聊时代》、《老上海——已逝的时光》、 《艺术在上海》等。
1985年获上海青年文学艺术敦煌奖。
1986年获第二届上海青年文学评论奖。
《文学的选择》获首届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著作奖。
《上海文化》从2009年起开始改版,批评家吴亮担任主编,引起文学界的关注。
夹杂着沪语方言、弄堂生活、 “百叶结烧肉”的味道,吴亮通过鸡毛蒜皮的微观叙事,体量着1980年代的时代体温。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吴亮的文学评论文章已誉满天下。这个外表有些散淡从容却又言辞犀利的人物,许多事物一经他的描述,就多了些揶揄和他独有的幽默轻松。和一般穿戴严谨、镜片后面多是严肃面孔的评论家们不同,吴亮总是一头披肩长发,温暖的笑容显得很阳光。吴亮显然更像一位艺术家。
作为一位艺术评论家,当代文学和美术界的各种潮流、人物纷纷进入他的批评视野,在他的笔下再生。作为顶层画廊的老板,在他那极富个性的画廊中举办过不少画展和时尚派对。2002年,拿惯了笔杆的他尝试用说的方式,说出了《艺术在上海》这本关于画廊和城市的作品。
吴亮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草根,正因为吴亮这种价值判断和写作姿态,导致他受到一些激烈的批评。然而,喜欢他的读者还是十分期待吴亮贡献他精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文字是高雅的太少而低俗的太多。表面看似远离了纯粹的文学评论的吴亮,其写作范围涉猎更广阔与辽远,对世态人生的打量也更见其炉火纯青。他的文字更见其老道从容,绵里藏针,有一种任意而为之的风格,就像此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吴亮,随意散漫,谈的虽是他与当代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却逃不掉自己的老本行: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当中的真知灼见,还是让人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