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宏

更新时间:2024-09-26 20:14

吴仕宏(1918年6月—2005年12月16日),生于四川省通江县兴隆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九十师副排长,红四方面军总部骑兵排长。

人物简介

吴仕宏同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吴仕宏同志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警备参谋,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军事教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营军教主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轮训队队长,第二十八团参谋长,第二十九团团长。随师首长进至抗日前线,首战奇袭阳明堡,再战七亘村,歼灭了大量日军。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太行军区独立旅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旅参谋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八纵队二十三旅副旅长,第六十军一七九师代师长。1948年5月在临汾攻坚战中,他带领八纵二十三旅的广大指战员,经过激战,将守护东城的国民党第六十六师大部歼灭,胜利抢占东关,并采用坑道爆破,突破本城,用“土飞机”突破了敌人的坚固城防。全旅在临汾战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批准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吴仕宏同志担任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率部急进成都,胜利完成了进军西南的任务。1951年3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他指挥一七九师突破敌人防线,抢占九陵山高地,击退“联合国军”一波又一波的反攻,守住了阵地,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55年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六十军一八○师师长,六十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兼司令部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六十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等职。

吴仕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16日3时4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吴仕宏同志逝世后,曹刚川、梁光烈、陈炳德,老同志刘华清、李德生、廖汉生、迟浩田、张震、傅全有等送了花圈。

吴仕宏同志遗体12月24日上午在南京火化。南京军区领导朱文泉、雷鸣球、林炳尧、徐承云、王洪光、高武生、赵克石、李长才、张怀泗、刘沈扬;军区老领导向守志、傅奎清、魏金山、詹大南、王子波、张玉华、张宗德、郭锡章、兰保景等出席了向遗体最后致哀仪式。

人物生平

南京军区原顾问(副大军区职)。

吴仕宏是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广昭战役和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参谋、教员、连长、营军教主任、分区轮训队大队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奇袭阳明堡、祁县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分区参谋长、旅参谋长、副旅长、代理师长等职,参与指挥了运城、临汾、太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进军西南、川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为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贡献。

吴仕宏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仕宏同志,因病于2005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所获荣誉

吴仕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解放茂州

1949年12月30日,人民解放军举行成都入城式之后数日,60军179师移驻温江。1950年1月20日,师、团干部到成都参加60军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79师立即向汶理茂松进军。会上,贺龙、胡耀邦等领导特别强调要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这个多民族的地区。首长还要求179师发扬“临汾旅”的光荣传统,解放茂州全部地区。1月26日,179师在温江召开誓师大会,师长吴仕宏作了关于解放汶理茂松的军事报告,政委肖新春作了关于正确执行民族政策的报告。28日,179师部队沿岷江向茂州挺进。

2月2日,179师率535团到达茂县,师部和2营留驻茂县。179师成立茂县军分区,师长吴仕宏任司令员,政委肖新春任政委兼地委书记,副师长张国斌任副司令员,副政委张向善任副政委兼专署专员。乔亚任茂县县委书记兼县长,535团参谋长李安逸任汶川县县委书记兼县长,535团政治部主任侯勇任理县县委书记,张振福任县长。

1950年8月以前,我军对平原腹心地区匪特全力进剿痛歼,在进军前,川西区党委决定:组成工作委员会,姚晓程为主任,吴仕宏、门国梁为委员;县以下的土司、头人,先承认其合法,照常供职,各种制度和少数民族武装维持现状,并组织统一战线形式的剿匪治安委员会,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以期早日肃清匪特。

我军分两路进军懋功。一路是179师537团3营担负沿途维护交通任务,536团2营担任进懋任务。进军前,537团1个连和师直、536团侦察连于8月下旬进至卧龙关,先歼宋国太股匪,扫除进军沿途拦路石,并查明懋功匪情。工兵营一部协助三江口、水磨沟民工补修沿途道路。9月1日,三营开始向卧龙关运粮,按军区规定3个兵配2个民工的原则,动员民工200余人向卧龙关、邓生、日隆关各站运粮保证供给。10日,2营及师前方指挥所由师长吴仕宏亲率从灌县出发,13日到达卧龙关,17日开始翻巴郎山。巴郎山高5020米,上下山各约60里,山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草木不生,满目荒凉。夜宿山腰时遇阴雨连绵,部队靠每人从邓生携带的5斤干柴煮饭。18日越巴郎山进至日隆关继续前进。2营直插懋功与西康的558团1营会合,1营1个连直插八家寨防匪北逃,另1个连由西向东配合2营攻城。19日拂晓,2营1营先后进入城垣,城内罗厚义等少数匪被歼捕,多数匪于18日逃向八家寨,被1营拦击退入一石碉内,经2天围困,23日下午投降。张仲臣等其他匪首先后率匪393人向我投降自新。战斗中毙匪15人,俘94人。这是懋功的第一次解放。不久179师外调援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