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3 11:03
吴倩,1984年出生在中国上海,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吴倩的名字在英国古典音乐圈中已经家喻户晓,不寻常的人生,造就出非凡的奇迹,吴倩凭借着孜孜不倦的努力,从一名钢琴少女终于走上英国皇室御用钢琴家的位置。 2007年12月,吴倩受到英国皇室的热情邀请,为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亲自演奏,得到皇室家族的大加赞赏。
2008年,吴倩再次受到皇室邀请到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为安德鲁王子表演舒伯特的名曲《鳟鱼》(Trout)和吴倩自己改编的中国乐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被英国安德鲁王子称赞为“天使一般的古典精灵。”
2009年4月,吴倩正式推出个人首张古典大碟,专辑一经推出受到古典音乐各界的热烈讨论和盛情赞誉,被《国际钢琴》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华裔天才女钢琴家之一和本年度最受瞩目的古典专辑。同时《泰晤士》《晚间标准》《观察家》《钢琴周刊》等各大英国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均异口同声的给予了张专辑很高的评价, 对吴倩下一步的发展和成就表示了极高的的期待。
吴倩1984年出生在中国上海,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身高:165cm
籍贯:上海
现居地:英国伦敦
学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获得奖项:英国皇家学院的学院奖
英国马丁音乐基金会颁发的悉尼派瑞奖
英国Tunbridge Wells国际青年艺术家奖
英国马丁基金会及博爱斯基金会奖学金
掌握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德语
兴趣爱好:电影,十六、十七世纪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喜爱的运动:滑翔、滑水、过山车、蹦极跳、射击
“我坚信一个好人应该有纯洁的心灵,我相信我的琴声会传达出我的信念。”
17岁与美国钢琴大师Leon Fleisher同台演奏,同年入选Park Lane音乐秀节目, 之后在西方各大知名的国际音乐节上崭露头角。 18岁在英国各大城市举办了巡回演出, 在包括Harrogate, Norfolk, Norwich和伦敦肖邦音乐节等音乐节担任表演嘉宾,并在举世闻名的Wigmore Halls举行了独奏音乐会。
20岁应香港文化书邀请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23岁受到英国皇室邀请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亲自演奏,英国《独立报》将吴倩评为“2007年年轻明星”。
24岁与国际著名钢琴家朗朗一同作为中国古典音乐形象大使参加“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在四个城市举行的专场巡演引起轰动。同年,吴倩再次受英国皇室邀请为英国王室安德鲁王子表演。
1984年,吴倩出生在中国上海的一个文化世家。1990年,6岁的吴倩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学习钢琴。
1997年9月,13岁的吴倩只身赴英,在梅纽因学校学习,钢琴教师是Irina Zaritskaya。
1998年6月(14岁),在吉尔福德市政厅与吉尔福德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弗兰克交响变奏曲。
1999年11月(15岁),在英国著名的伊丽莎白皇后大厅演奏莫扎特降E大调第14钢琴协奏曲。
2000年,16岁的吴倩在英国Tunbridge Wells举办的不分年龄组,包括各种器乐的“国际青年艺术家比赛”中,战胜了来自27个国家近百名其他选手,夺得金奖。是该项比赛举办以来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2000年7月(16岁),吴倩在瑞士格施塔德(Gstaad)举行的Menuhin Festival中表演独奏。
2000年11月(16岁),作为马丁音乐基金会颁发的悉尼派瑞奖获奖者与英国爱乐乐团在伦敦圣约翰史密斯广场合奏,共同演绎圣桑(Saint-Saens)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2000年(16岁),吴倩赢得英国Tunbridge Wells国际青年艺术家奖,也因此有了她在英国音乐圣殿Purcell Room的第一个独奏会。
2001年1月(17岁),与美国钢琴大师Leon Fleisher同台演奏;同年入选Park Lane音乐秀节目,继续在Prince Room音乐大厅演奏了包括Ligeti Etudes和Elliot Carter的作品,以及当代作曲家Malcolm Singer的作品《Toccata》的全球首演, BBC Radio 3(英国最大的古典音乐频道)进行了现场转播,《泰晤士报》、《每日电讯》、《卫报》、《独立报》等各大报刊好评如潮。
2002年,吴倩在英国各大城市举办了巡回演出。
2002年,吴倩陆续参加了众多的慈善音乐会,分别在伦敦皇家音乐厅、德国汉诺威、荷兰阿姆斯特丹、汉堡的斯坦威音乐厅以及纽约进行慈善表演。日本NHK电视台在纽约对她进行专访并制作了为时50分钟的专题片,在美国及亚洲播放。
2002年,吴倩获全额奖学金,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师从Christopher Elton教授。在而后的学习中,每年都获得学校奖励。
2002年,吴倩作为伦敦萧邦音乐节担任表演嘉宾。
2003年,吴倩在伦敦举世闻名的威格莫尔音乐厅开办了慈善独奏会,之后又受邀在德国科不伦茨国际音乐节以及耶鲁国际音乐节分别担任表演嘉宾,为非洲无家可归的孤童筹集善款,演出结束后更被邀请再次赴德演出。
2003年,吴倩受邀在坦布里奇韦尔斯“国际青年艺术家比赛”中担任表演嘉宾,并与坦布里奇管弦交响乐团共同演奏了,富有俄国史诗式浪漫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曲&帕格尼尼狂想曲》。
2004年开始,吴倩每年应邀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并在汉诺威、海牙、汉堡、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演出。
2004年,吴倩再次受邀参加德国科不伦茨国际音乐节,担任表演嘉宾。
2004年11月12日,吴倩受邀出席了极具声誉的伦敦Messiaen音乐节,同钢琴大师Pierre-Andre Valade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交响乐团一同合奏了名曲《Un Vitrail Et Des Oiseaux》,赢得全场持久的热烈掌声与欢呼赞扬。
2004年12月,吴倩应香港文化署邀请,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2005年,吴倩获得了马丁基金会及博爱斯基金会奖学金。
2005年,吴倩分别在著名的曼彻斯特布里瓦特音乐厅和伦敦波瑟尔音乐厅了个人音乐会。
2005年9月22日,吴倩在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伦敦威格莫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表演曲目包括了舒伯特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扬纳切克和舒曼克莱斯莱利亚纳的Op16钢琴协奏曲。
2006年,吴倩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并获荣誉学士学位。继而,皇家音乐学院继续为吴倩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她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
2006年11月22日,吴倩再次在威格莫尔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并再次引起轰动。在近1个半小时的演奏中,吴倩以娴熟的技巧和充沛的激情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幻想曲以及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兹的作品。全场600多名观众对她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掌声。 2007年,吴倩获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学位。
2007年,英国《独立报》将吴倩评为“2007年年轻明星”。BBC电视台对吴倩进行了采访, 并在BBC4和BBC World等频道的新闻节目中多次播放。
2007年12月,吴倩受到英国皇室的热情邀请,和她所带领的知名三重奏组合一起为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亲自演奏,得到皇室家族的大加赞赏。
2008年,吴倩再次受到皇家邀请到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为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表演舒伯特的名曲《鳟鱼》(Trout)和吴倩自己改编的中国乐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场的中英观众都很喜欢。
2008年1月1日,吴倩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文化艺术节,为年轻的钢琴爱好者和习琴之人现场表演,交流心得传授琴技,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肯定。
2008年2月4日,吴倩再次登上威格莫尔音乐厅的舞台。
2008年2月5日,吴倩受邀参加了在伦敦Logan Hall举行的2008全英学联春节联欢晚会,演奏了激动人心的《春节序曲》。同台演出的还有英国皇家歌剧院人男高音的薛皓垠;著名琵琶及古琴演奏家,任教于伦敦亚非学院,英国中乐团团长的程玉博士;超过30人之众的全英最大的中国大学生管弦乐队——剑桥华乐团等众多旅英学子。
2008年6月2日,吴倩在再一次登上威格莫尔音乐厅的舞台,表演了钢琴二重奏。
2008年7月13日,吴倩参加了在St. Gabrial's教堂举行的伦敦肖邦音乐节。
2008年年末,在英国华人成就最高荣誉“伯乐奖”颁奖盛典中,吴倩应邀参加并担任表演嘉宾,她的非凡弹奏深深地打动了一同出席盛典的英国安德鲁王子,称赞她是“天使一般的古典精灵”,并期待日后继续欣赏她的精彩表演。
2009年年初,吴倩与获得LEONARD BERNSTEIN奖的SITKOVETSKY钢琴三人组在英国,德国和荷兰进行巡回演出。
2009年4月16日,吴倩正式推出个人首张古典大碟,一经推出受到古典音乐各界的热烈讨论和盛情赞誉,被《国际钢琴》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华裔天才女钢琴家之一和本年度最受瞩目的古典专辑。同时《泰晤士》《晚间标准》《观察家》《钢琴周刊》等各大英国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均异口同声的给与了这张专辑很高的评价, 对吴倩下一步的发展和成就都表示出了极高的期待。
2009年5月8日到5月10日,吴倩作为表演嘉宾和艺术总监参加了在CHANNEL ISLAND OF JERSEY举办的LIBERATION音乐节。
2009年6月,专门向公众介绍青年音乐家的机构“键盘慈善信托”(Keyboard Charitable Trust)为吴倩在伦敦举办了个人独奏会。她对巴赫、法朗克及谢德林曲目的演绎当中,“温暖、投入而且圆润的音色”吸引住了英国人的目光。
2009年10月28日-31日,吴倩受中国国家文化部、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邀请,作为中国的古典音乐形象大使参加了在比利时举行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并与不利是爱乐乐团合作,分别在奥伊彭、布鲁塞尔、荷兰哈瑟尔特、根特四个城市举行了专场演出。
2010年的第一期《国际钢琴季刊》称赞吴倩是“近年旅居英国的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年轻天才”。 2010年1月,在PLG年度青年音乐家系列音乐会上,吴倩再次受到英国媒体的关注与肯定。这一系列音乐会演出的皆为20世纪作品,包括11首世界首演的作品。吴倩是33名音乐家中最年轻的1位。
2010年5月13日,吴倩再次参加了英国泽西音乐节,成为音乐节上最后欢迎的音乐家。这次音乐节上吴倩不仅担任了表演嘉宾,更参与了邀请和曲目安排的工作,她还特意安排了一些与二战有关的曲目。
“(吴倩)首张个人古典大碟展现了作为一名钢琴艺术家非凡的成熟度,毫无造作的自然大气,将舒曼的KREISLERIANA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精确度与感染力….清澈流畅的Petrarch奏鸣曲以及荡漾著浓浓吉普赛光芒的NO12匈牙利狂想曲..(吴倩)总是让人喜出望外.” ----The Times, May09
“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华裔女钢琴家?一个字,YES! 多几个字?YES,而且简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之一!”
“如果说这是一个天造地设的搭配,那麼吴倩弹奏时所表现的果敢无畏同她高深嫺熟的技巧无疑是完美搭档.”
“…对於一些艺术家来说,凭藉直觉的表现手法可以具有毁灭性的悲剧.然而倩却仰赖著如此这般的敏锐直觉出色地完成一切,很简单,一切是无懈可击的恰到好处与完满.” ----GuyDammann
MAY-JUNE 2009
“…出自这样一位富含艺术感的中国钢琴家吴倩之手,完美的演绎出舒曼内心深处的自我挣扎和黯淡的心路历程…(她)弹奏的李斯特NO.12匈牙利狂想曲更是具有惊心的美感….真是令人无比欣喜的体验.”
----The Observer, 19.04.09
“有些今天是家喻户晓的事..好像吴倩成为当今的焦点女钢琴家,绝对是命中注定的明日之星..” “(她)完全打量了Malcolm歌手的Franco’s Gone一曲蕴含的唐突辞藻,用心去营造了一个宁静又传神的独白.她统合了浓郁深刻的色彩在Elliot Carter的也幻想中,转而又弹奏了愈加让人兴奋到无法呼吸的Hallgrimson的Victory Boogie Woogie. ----Rick Jones
“吴倩是我之前听过的非常令人愉悦的演奏家.一直以来都对她准确的艺术表达方式,高超的钢琴造诣和对音乐的忘我投入而深深打动.” ----Diarmuid Dunne
“她(吴倩)对钢琴键的驾驭能力具有一种令人无法置信的超能力,看似毫不费力的精巧演绎,让她可以轻松面对诸如Shostakovich, Prokofiev, Shchedrin, Ligeti等各位大师级现代作曲家提出的各种挑战.” ----Robert Hardcastle
“倩的弹奏可以将乐曲作品中蕴含的高不可攀的技巧诠释得轻巧自然,好似将Carter作品中的诗情画意犹如激光刺射一般的精准无误的传达出来…这当中所折射出的个人情感,对音乐的惊人理解力都是倩作为不可多得的钢琴艺术家的惊人的艺术成熟度.” ----The Guardian
“是英国近年来涌现的最夺目耀眼的青年钢琴家之一.” ----Piano Quarterly
画家的眼睛
画家的眼睛,总能在画布上看到符合他们情怀的视觉形象,音乐家的耳朵,总能听到万物所发出的喃喃细语。与其说是看和听,不如说是凭心灵领受到神秘的喻示,再通过他们的作品向人们转述,这就是艺术家们天分和灵感的来源。音乐和绘画以不同的形式,相通的意念,相同的结构,让艺术家们,把从生活中的体验,分别以旋律,节奏 和音,和线条,色彩,明暗来调配,组合成让人们可体会到的,产生共鸣的作品,用乐句的意象撩起人心中的图画,用色彩的光影传达人心中的音响。
因为吴倩总是忙于到处去演奏,这次终于可以去皇家音乐学院采访她,心情欣悦。当我准时赶到时,大堂近门口处坐著个长 女孩,身边有一大袋东西,眼睛扫著进来的人,她就是吴倩。我走上前跟她打招呼,她眼睛一亮,笑容很甜美。然後拿起大袋东西(看来一会访问完了,还有排练。)带我到学院的餐厅,找了个较安静的角落,我们开始在这音乐学府谈起了音乐和人生。
6岁学钢琴已经算晚了一点
戴莉(以下简称戴):“每个人都从一出生就接受了不同的天赋,有最适合做某事的长处。你小时候自己选择了学钢琴,音乐也选择了你,你的音乐路是平坦的,亦步亦趋的进入音乐的殿堂吗?”
吴倩(以下简称吴):“在中国小孩子一般3-4岁就开始学钢琴,我6岁学琴时,我的启蒙老师说晚了一点,但当我学了一段时间,老师说我进步很大,很有天赋。9岁时我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公费生,全上海只有6个名额,师承姚事真教授。并赢得儿童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18岁时还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奏者
吴:“我11岁的时候,有一次比赛没得任何奖项,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是第一,所以当时很失落。18岁时在Wigmore音乐厅,开了我第一次的独奏音乐会,有一个音乐评论家说:‘她还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奏者。’外国人对华人音乐家的印象就是技术好而对乐曲表达不够。我当时很伤心,我就在以後多注重表达,对乐曲的理解,用心体会。现在的评论越来越好,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戴:“有评论家把你和‘钢琴巨人’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ein)作比较:‘甚至显得比鲁宾斯坦更具阳刚的气魄。’那这个阳刚,我们可不可以理解成是率性的,奔放饱满的,自由挥洒的,充满著力度和动感的呢?”
吴: “鲁宾斯坦是我最崇拜的音乐家,霍洛维茨是比较炫技的,鲁宾斯坦有一种大气派,旋律的处理,想得很广阔。这种大气派不是很大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而是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手指上。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这是我所追求的。”
戴:“鲁宾斯坦被评为即兴的演奏家,这个即兴是表示他的演绎风格较为随心所欲吗?会随意添加或改变原作吗?是否率性而为更能释放激情呢?”
吴:“是要有一点即兴,但不能太过分,要尊重作曲家,只是加上自己独立的东西和不同的感受,只有演奏者自己灵魂深处的震动,才能感动观众。”
绘画和音乐的关系
戴:“听说你对美术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很有心得,可以谈谈音乐和绘画之间的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吗?好像音画和音诗,用意象,情景撩起人心中的图画。”
吴:“我正在写一篇论文就是论述画和音乐的关系,很多时音乐家看到风景而作曲,为了心中的画面寻找理想的音色,而画家听到音乐而画画,为心中的音响寻找合适的线条。有些著名音乐家,像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 等,相信12个音符是有色彩的。”
戴:“你有学过绘画吗?”
吴:“这在学弹琴之前,4岁时学过画画,後来学琴,觉得钢琴更有趣。”
就是简单的音阶do re mi,内心的表达也不容易。
戴:“你的天赋是:你有特别灵巧的手?还是有特别灵敏的感觉呢?换言之,你觉得是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你心中的感受?还是首先有了音乐性这个红花,才能考虑用技术性这个绿叶去烘托,正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纠缠不清。”
吴:“感觉是最重要的,技术可以练。当你太年轻时,会因为阅历不够,所以理解不够深,但当你有了一定的年纪,心灵又没有少年人的纯净。所以感觉是很难拿捏,很重要的。”
戴:“所有中国的钢琴家都在谈论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第二协奏曲,那是需要很高技巧,和很难表现的乐曲吗?”
吴:“拉赫曼尼诺夫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我觉得很难分甚 是难和不难,就是简单的音阶12345,内心的表达也不容易。柴可夫斯基的更难,莫扎特的作品看似容易,实际很难理解。”
戴:“这就是为甚 所有老的音乐家都喜欢莫扎特的作品,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奇在晚年的时候都酷爱莫扎特。当有一定的经历之後,会重新认识,理解和纠正以前的误解。”
像有一点“盐”的味道
戴:“拉赫曼尼诺夫的创作特色是,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隐藏在音符底下的骚动,不安,强烈的触动人心,就是在乐曲的光明尾巴之後,也挥之不去。你有同感吗?”
吴:“我的启蒙老师姚事真教授曾在俄国留学,我在梅纽因音乐学院的老师也是俄国人,曾经得过萧邦钢琴比赛奖,现在已经过世了,我也去过俄国,在那里,我看到人们脸上有压抑感,我觉得俄国作曲家的曲子总带有一丝悲哀感,怀旧感,就是幸福的曲子,欢乐的曲子,这种感觉也无处不在,像有一点“盐”的味道。”
只有自己先感动,才能感动观众
戴:“萧邦连练习曲也写得精美绝伦,他的乐曲美丽动人,‘像藏在花丛中的枪支’(舒曼),乐曲背后却是一声声撕裂灵魂的呼唤。我觉得这对演奏者要求极高,怎样让听众听得出来,怎样搅动听众灵魂的最深处?”
吴:“萧邦因为他本人是钢琴家,他的曲子技巧再难,但弹起来顺手,舒服,有的作曲家的作品会有一点别扭。想起我第一次失恋的时候,很伤心,吃不下睡不著,当我要到德国去演出,我弹的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我当时心里很感触,一直在流泪,观众很敏感,他们没有看到我流泪,但他们也都在流泪。所以我希望在演出前自己先感动,人在发抖,激动。只有自己先感动,才能感动观众。”
戴:“那你演出前会紧张吗?”
吴:“9岁时第一次比赛,很紧张,从此就没紧张了,我一坐在琴凳上,就进入了作品的世界里,没想太多。”
印象派作品是注重和音的不同改变
戴:“阿尔贝尼斯Isaac Albeniz 的乐曲是浓厚的西班牙舞曲风,还是早期的印象主义的风格,在我的印象里,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乐曲就是没有旋律的代名词,所有音符都是突兀的,之间没有联系的,兴之所至的,只是作曲家零星的捕捉著灵感,是这样吗?”
吴:“印象派作品是注重和音的不同改变,和印象派的画一样,和音组在一起,糅合在一起,有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很敏感的,隐藏的感觉。”
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音乐会
戴:“谈谈你最难忘的独奏会,和最梦寐以求的演奏。即是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你要表达的理想美。”
吴:“我当然最希望能够在 Royal Albert Hall 开独奏会啦,不过我会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音乐会,无论是多小的演出。这是一个音乐家应该有的品格。”
所有派别的音乐都是美好的
戴:“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古典乐派来说,我是华格纳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 ,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那你是否也有:对英国人来说我是中国人,对中国人来说我受西方教育和影响,演奏西洋的东西呢?”
吴:“我13岁来英国,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文化。音乐是无国界的,圈子更丰富更大。所有派别的音乐都是美好的,都是人的感觉。每次我回到中国,都欣喜地发现,中国的音乐事业发展得很快,而且更全面。但是英国很尊重人才,我想音乐家也是属于世界的。”
戴:“你在东西方都有影响,你怎样可做到这些呢?东西方都以最大的空间,去鼓励,发掘有才华的艺术家,给他们创造了映衬他们才华的背景,你觉得哪里才是你可以纵情驰骋的大舞台?”
吴:“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市场都很大,我希望能够在中国发展。近期中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
真正的艺术家人品要高尚
戴:“你并不想被定位成“技术高超的钢琴家”,而是希望被公认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可以具体谈一下,“真正艺术家”的含义吗?”
吴:“我还年轻,我还在继续找自己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人品要高尚,音乐要自然体现。还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戴:“你是音乐家但也是年轻人,你的生活除了音乐,还有什么爱好?你和其他年轻人的生活有甚 不同吗?”
吴:“我喜欢看电影,看书,还喜欢玩电脑 Game。”
音乐怪杰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对女性和黄种人钢琴手有偏见,他曾认为女孩子无论怎样有才华,一旦结婚生子,一切努力都会白费。至于黄种人,他认为虽然有过人的技巧,但没有西方文化的熏陶,始终难成大器。但是当他指导过中国学生後,他的偏见动摇了,後来他说:“我很喜欢中国人,因为他们既有天分,又肯下功夫。”
执著,聪慧,灵性,既有天分,又肯下功夫,这就是青年华人女钢琴家- 吴倩给我的印象。
吴倩专辑 华裔钢琴家吴倩首张个人古典大碟即将发行
曾为英国女王及王室安德鲁王子亲自弹奏的华裔天才女钢琴家吴倩将於4月15日晚19点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举行个人首张古典大碟的新专辑发布会,正式宣告了这位华裔天才女钢琴家钢琴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6岁起在上海音乐学院习琴,13岁开始在英国曼纽因音乐学院师从钢琴系教授的吴倩曾被英国及欧洲各大古典乐评论家誉为 “琴坛新星”, 十年磨一剑, 吴倩首张个人专辑终於浮出水面, 此次个人处女大碟由英国DAL SEGNO唱片公司荣誉出品,其中囊括了世界顶级钢琴大家的代表作品: 舒曼的KREISLERIANA;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12号和PETRARCH奏鸣曲104号, 同时还特别收录了伦敦年轻作曲家ALEXANDER PRIOR的SVYATOGOR’S QUEST VARIATIONS, 同时也是一首秉承了吴倩钢琴造诣中浓浓的俄国钢琴特色的作品.
被英国《独立报》赞誉为“2007年古典音乐新星”的华裔女钢琴家吴倩生於1984年中国上海的一个文化世家,6岁起开始在培育过无数音乐天才的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
学习钢琴。尚在孩童时期,吴倩就崭露出她过人的音乐天赋和钢琴才能。在13岁时,她的一首莫札特小奏鸣曲征服了英国钢琴大师特鲁普教授(Malcolm Troup), 并为她申请到英国著名的曼纽因音乐学院 (Menuhin School)全额奖学金,将她带到英国深造。在曼纽因音乐学院就读的五年时间裏,吴倩先後跟随名师伊丽娜扎裏茨卡娅(Irina Zaritskaya)、阿那尔多科恩(Arnaldo Cohen)学琴, 同时她还参加了众多大师级音乐班,获得许多世界一流钢琴家如贝拉大卫多维奇(Bella Davidovich)、莫雷佩拉亚(Murray Perahia)和安德拉斯希福(Andras Schiff)的赐教指点,期间更频频获得多个比赛的奖项和众多艺术奖学金诸如Boise基金奖学金,马丁奖学金和Tillett奖学金等等。之後吴倩又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师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克裏斯托福艾顿(Christopher Elton)继续深造钢琴艺术,并于2008年顺利获得该学院的硕士学位。同年,吴倩更收到英国皇室的热情邀请,和她所带领的知名三重奏组合一起为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亲自演奏,得到皇室家族的大加赞赏。然而这才只是这位天才钢琴少女独在异国的音乐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艺术经历的一部分。
从15岁开始,吴倩就在许多世界著名音乐厅表演: 15岁,在英国著名的伊莉莎白皇后大厅演奏莫札特降E大调第14钢琴协奏曲; 15岁,在瑞士格施塔德(Gstaad)举行的Menuhin Festival中表演独奏;16岁,作为马丁音乐基金会颁发的悉尼派瑞奖获奖者与英国爱乐乐团在伦敦圣约翰史密斯广场合奏,共同演绎圣桑(Saint-Saens)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6岁,吴倩赢得英国Tunbridge Wells国际青年艺术家奖,也因此有了她在英国音乐圣殿Purcell Room的第一个独奏会;17岁,与美国钢琴大师Leon Fleisher同台演奏;同年入选Park Lane音乐秀节目,继续在Prince Room音乐大厅演奏了包括Ligeti Etudes和Elliot Carter的作品,以及当代作曲家Malcolm Singer的作品《Toccata》的全球首演,这些演出受到了英国当地多家主流媒体热情洋溢的好评,并在BBC Radio 3(英国最大的古典音乐频道)现场转播。在之後的时间裏,吴倩的音乐事业进一步扩大,除了开展了欧洲范围内的世界巡演之外,还在西方各大知名的国际音乐节上崭露头角。2002年吴倩在英国各大城市举办了巡回演出,同时分别参加了包括Harrogate, Grassington, Norfolk, Norwich和伦敦萧邦音乐节等音乐节担任表演嘉宾,并在Fairfield Halls、Blackheath Halls和举世闻名的Wigmore Halls举行了独奏音乐会。之後不久吴倩更获邀请出席了声誉极高的伦敦Messiaen音乐节,同钢琴大师Pierre-Andre Valade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交响乐团一同合奏了名曲‘Un Vitrail Et Des Oiseaux’,赢得全场持久的热烈掌声与欢呼赞扬。
在谈到即将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时,吴倩描述说舒曼的KREISLERIANA是一首最让她有亲切感的作品. “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其他版本的演奏作品, 然而我觉得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它,我能感受得到舒曼在创作时候的两种自我碰撞的激情”, 而在谈到李斯特的作品时吴倩表示儿时一次偶然阅读到的中国传统诗歌给了她巨大的灵感和启发, 同时这首作品也成为吴倩2008年在回归WIGMORE HALL进行专场独奏会的压轴作品,获得英国<独立报>音乐评论员的极大赞誉和肯定,更形容 “如果BRAHMS本人把这些接触作品形容为 ‘我忧伤情绪的摇篮’的话,那麼吴倩的弹奏无疑是为BRAHMS式的忧伤给予了更完美的特写.”
在2009年接下来的行程中,吴倩将同她在曼纽因学校的同伴们组成的, 曾经获得2009年LEONARD BERNSTEIN奖的SITKOVETSKY钢琴三人组在英国,德国和荷兰进行巡回演出,吴倩兴奋地说非常享受与乐团一同演出的经历, “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换大家的音乐感受,这是一件再奇妙不过的事情.” 同时,吴倩还将参加5月8号到5月10号在CHANNEL ISLAND OF JERSEY举办的LIBERATION音乐节, 而作为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吴倩表示将会同音乐慈善组织MUSIC IN ACTION一同完成音乐节的各项演出活动安排,并希望将本次音乐节办成历史性的传承音乐节,把更多更好的古典音乐带给更多的人欣赏.
与那些一味追求技巧的钢琴家不同,吴倩非凡的精湛弹奏技巧可以说只是她独树一帜的钢琴艺术的基础。“我希望像我最崇拜的钢琴家阿图尔 ·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那样,把音乐裏的诗情画意描绘出来,”她说,“我希望我的音乐能让人们忘记那些表面的形式化的技巧,我要我的音乐是可以歌唱的,是可以传达一切的。”研修硕士学位时吴倩就一直在钻研音乐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并尝试将两者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倩式”演奏风格,正如英国卫报这样评论到,“倩的演奏完美的传递了乐曲中蕴涵的难度技巧,又深刻地让人感受到乐段饱含的情愫和句章的清晰感。她的钢琴弹奏透露出非同一般的成熟感和深情度”。而英国《独立报》古典音乐评论家Michael Church在2006年听完吴倩的演奏会後更热情赞誉道,“她弹奏的阿尔贝尼斯(Albeniz)色彩饱满,她表现的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威严壮丽,她演绎的舒曼(Schumann)极具轻柔恬静的抒情格调。如果蒙上眼睛,我会猜那是出自一位西方男钢琴家之手。”其他各大古典音乐专业杂志、电视台包括英国国家电视台BBC4和BBC TV World也均对吴倩的钢琴表演作了专题报导和采访。而对於这些,吴倩的回应很简单,她不想只是被定义为技巧高超的钢琴家,而是希望被公认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吴倩首张个人古典大碟专辑发布会具体安排:
时间-4月15日周三晚 19点
地点- David Josefowitz Recital Hall
Royal Academy of Music,
Marylebone Road
London NW1 5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