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18 16:06
吴叔告中状元后,即被授为秘书郎,倍受理宗器重。吴叔告多次上疏,所言皆中时弊。不久,出知抚州(今江西抚州),在任期间,拯危扶善,抑邪除恶,以端正社会风气为先,政绩卓著。改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后,入为刑部侍郎,因不善于迎合,被朝廷内外所讥斥,被贬一秩。景定中(126O—1264),召为尚右郎官,累官至大理少卿。吴叔告好学不怠,但为人性狷介寡合,后不愿为官,乞请引退,被诏准,欣然回归故里。咸淳元年(1265),病逝于家,享年七十三岁。
《恭和御制赐吴叔告已下闻喜宴诗》作者洪咨夔朝代:宋代 致主唐虞泽兆民,贤才端是国精神。
作人欲返皇风古,拔士先随圣化新。
收敛文章归献替,安排事业到弥纶。
宸章属望丁宁甚,上答天恩莫爱身。
吴叔告参加科举考试的策论题目是《发强密察》,主要论述如何发奋图强,励精求治,明察秋毫,远离奸妄小人,擢用忠直为国,敢于冒死直谏,有才有德的贤人。吴叔告的策论切中时弊,正好迎合理宗皇帝“中兴宋室”的要求,理宗皇帝阅毕龙颜大悦,钦点吴叔告为状元。
理宗皇帝钦点吴叔告为状元时,时任枢密院编修官兼侍右郎官的刘克庄正好侍立在殿上,他亲眼见证了理宗皇帝钦点吴叔告为状元的全过程。刘克庄记云:“端平乙未,理宗皇帝始亲政事,揽权纲,策士于庭,于万鹄袍中擢莆田吴君叔告为第一。其奏篇以发强密察为说,上览而异之。策传,都城纸贵,自缙绅至韦布皆传诵之。”
吴叔告进士及第后官历佥书威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郡文学阙。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以正字召,进校书郎、兼史馆校勘。三年(1239年),兼庄文府教授,迁秘书郎。四年(1240年),差考公试,迁著作佐郎,兼权都官郎官。十月,以亲老丐外,知抚州。
吴叔告为官清正廉直,不附丽。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他在知抚州时,正值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独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有人“或劝君宜稍亲附”,他不予理会,因此得罪了史嵩之而被罢了官。从此他在仕途上一直不得志,常被闲废,主管祠观。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虽官复元阶,但仍未被重用。淳祐六年(1246年)差知袁州。淳祐七年(1247年)召赴行在奏事。淳祐八年(1248年)丁母忧。淳祐十年(1250年)服阕,再除刑部,主管崇禧观。宝祐二年(1254年)知漳州。宝祐四年(1256年)主管冲佑观。宝祐五年(1257年)知衡州。景定元年(1260年)知常州,改严州,但都未能成行。刘克庄《吴君谋少卿墓志铭》云:“盖自江右归,食祠者三,召者二,予郡者五,皆不果行。”刘克庄还说吴叔告:“仕三十年,中外仅七考。居闲之日,果山、安晚诸老,沧州、梅埜诸贤,非不怜才知已,然除目屡下而中止,荐书或稿而未上。”
直至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吴叔告才被重新召入朝任尚右郎官。四月,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五月,差殿试覆考官。景定四年(1263年)元日,任大理少卿(正六品)。三月,除直宝章阁、提举浙西常平事。十一月,召奏事。景定五年(1264年),祠命甫下复寝,亦不再请。次年,即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吴叔告的两个孙女和继室张氏相继病亡,这给吴叔告的精神以很大的打击。他在为继室送葬回来的路上偶染风寒,随即卧病不起,不到三个月即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三岁,积阶朝请大夫(从四品)。
刘克庄《挽吴君谋少卿》诗曰:
昔为枢椽侍廷英,蓦听胪传第一声。仙籍香浮广寒殿,奏篇纸贵洛阳城。亲逢明主真千载,曾谓斯人止九卿。惟有一端差慰意,鹤山大字扁堂名。
立德尤高似立言,常嗟此语欠精论。邺侯架冷惟书在,董子陵荒有策存。太息晚犹条世务,《大招》未易返骚魂。薤歌不尽云亡恨,直待碑成慰九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