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

更新时间:2024-10-02 21:16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人。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2008年,保生大帝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生前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庙位于白礁慈济宫,现大陆、台港澳东南亚有2000多座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庙宇,信众近亿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神之一,保生大帝已成为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及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十大姓氏之一吴氏后代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祇。

人物生平

保生大帝: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祇,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

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字华基,别号云衷。生于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卒于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于采药之时,羽化飞升。吴夲年少就离开石门村,到青礁修道,并以白礁、青礁为根据地行医为民治病。

白礁慈济宫(皇帝最早钦赐建造规格最高的五门宫殿建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面临九龙江,背靠文圃山。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白礁村前滔滔九龙江水融注入海,潮起潮落渐成5条港叉,成为白礁渔舟出入港道。吴真人童年,随父吴通出入港道讨小海捉鱼,后人就把这港道叫“大道公港”。由于这5条港叉日日夜夜潮汐起落,潮涨一片汪洋,潮落好似5条龙须,后人就把这片海滩称为“龙须湾”。北宋景祐丙子(1036年)吴真人升天,白礁父老乡亲缅怀吴真人,筹资在真人生前修炼处建庵,雕塑吴真人像而祀之,私谥他为“医灵真人”,因庵前是“龙须湾”,故取庵名为“龙湫庵”(今祖宫正殿处)前身。龙湫庵,始建于宋景祐年间(1036年)。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敬重民间医生吴夲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诏在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肇立“医灵神祠”、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扩为二进庙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1609.5平方米。宫庙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大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前殿为二层楼阁式,单檐歇山顶,上覆红色板瓦筒瓦;底层辟5个大门,门廊有蟠龙石柱6根,门前有紫色石狮1对;两侧有悬山顶厢房各三间。二楼两侧分置大钟大鼓。天井有上下双重须弥座构成的石砌献台,镌飞天乐伎,双狮戏球浮雕,献台上置蹲踞状石狮,称“国母狮”,右前肢上举握一吴夲方印,均为宋代雕刻。台前有龙泉井。正殿,为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单层宫殿式结构,台基比前殿高2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中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间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状,后殿更高于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小天井,两侧有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整座宫殿建筑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美称。

当年,龙海白礁慈济祖宫在雕刻保生大帝金身时,用一棵原木雕刻了三尊金身,其中大帝留在白礁慈济祖宫,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烧毁;二大帝由郑成功部下带到了台湾,供奉在台南学甲慈济宫:三大帝则由文天祥部下带到南靖和溪镇,供奉于和溪慈济行宫。

学甲慈济宫沿革》云:“保生大帝台湾开基祖庙学甲慈济宫,位于台南学甲之市区中心。主神保生大帝神像,乃八百年前宋化之开基祖神像(开基二大帝),于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护佑民族英雄郑成功之部分忠贞军民,自大陆渡海来台,在学甲西方四公里外之将军溪头前寮登陆。先民定居学甲后,先建简易奉祀,嗣因保生大帝神威显赫,香火益盛,乃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建为堂皇庙宫。”

保生大帝台湾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路泉州安溪感德镇石门村,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厦门、泉州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以及东南亚一带,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吴夲(保生大帝)宫庙。每逢岁时年节,一座座的宫庙里总是人员辐凑,往来的信徒们满怀虔诚地在吴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烟,口中呢喃私语,希望吴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学,生意顺利,无病无灾……

吴夲是何方神圣,竟赢得如此众多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不了解这一信仰的人们,大多会把吴夲想象成遥遥在上的神秘仙国世界里的神佛。其实,吴夲成仙以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间的医德医品极佳的民间医生。

厦门高林村西村社孙姓的第十世祖孙瑀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撰写了《西宫檀越记》,文中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生前与吴夲相善往来的情况。其后,在十三世纪初叶,进士、广州别驾杨志与漳州守庄夏,分别撰写了《慈济宫碑》,两碑记对吴夲的事迹都介绍颇详。此外,发现于龙海的《白石丁氏古谱》,其记载也从某一侧面透露出吴夲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就从上述这些原始文献的记载入手,揭开笼罩在大道公身上的神秘帷幕。

根据杨志、庄夏《慈济宫碑》的记载,保生大帝名吴夲,字华基,别号云衷,为紫微星转世投胎,父亲吴通,后追封为协成元君,母亲黄氏为玉华大仙转世,吴夲年少时曾受昆仑山西王母传授法术,后举科举,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礼乐医术,后辞官修道,行医济世,曾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书僮,感动书僮主人知县江仙官与张师爷,追随吴夲修练道术,施药活人。 吴夲早年活动于泉州府同安县漳州府海澄县交界的白礁与青礁一带。吴夲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成神之前,吴夲乃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同时,也是一个济世救人、心怀众生的修道之人。如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认为吴夲“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可以看出,吴夲生前不吃荤、不娶妻等行为,确是严守戒律的修道之士;而他药到病除的高明医术,也为他本人博得神医的雅称。在庄夏的笔下,吴夲仙医的角色,愈发生动鲜明。吴夲毕生从事民间的医疗活动,在医术上颇有创获,治病效果奇佳。而且,有时吴夲还借助一些道教的仪式,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效果同样显著。庄夏《慈济宫碑》称,“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沈痼奇恠,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可以想象,如果吴夲愿意,他所拥有的高明医术可以很容易地为他带来锦衣玉食,甚至是功名利禄。然而,生性纯朴而又慕道求仙的吴夲,并没有把他高明的医术当作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他的一生,都以能为民众解除病痛为矢志。对于登门求医的病人,吴夲一视同仁,“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吴夲高尚的医德医品,在此非常明显的体现。

孙瑀的《西宫檀越记》,也给我们带来吴夲生前活动的一些重要信息。在《西宫檀越记》里,孙瑀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在获得吴夲施药治病后两人相善往来的详细经过。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孙天锡食河鱼得疾,调养于家居附近的旗山居士庵。一个多月后,有一姓裴的方士,自号养真老子,年已80有余,但身着道袍,鹤发童颜,颇有神仙之概。裴养真周游到居士庵,与孙天锡相见之下,谈天说地,话语极为投机。过不多久,居住在白礁的吴悟真,“素以神医名”,听说周游于旗山居士庵的裴养真“妙契神灵秘旨,且深修炼之术”,在修道学仙上极有造诣,于是急忙涉水渡江,赶来拜访求经。裴养真一见吴悟真,就为其不同凡俗的外表与谈吐所折服,“知为超世人”,于是两人相得甚欢。在结为密友后,裴养真对自己所学毫不隐瞒,倾囊传授给吴悟真,“悉以神秘授之”。二人相处之余,吴悟真见孙天锡面带病容,即施妙手,替天锡治病,“三日而见效,半月而平复,阅三月而肢体强壮,颜色如故”。愈后,孙天锡大喜过望,要以百金酬谢,吴夲(法号悟真)却而不纳。于是孙、吴两人也结为深交,在裴养真走后,两人还不断地互通音信。

孙瑀文中的吴悟真是否就是吴夲呢?答案是肯定的。孙氏后裔在重修族谱时,又在《西宫檀越记》文后加上补注,“吴真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岁三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岁五月初二日,经今计封十六次”。由此观之,吴悟真就是吴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时用的道号。从孙瑀追忆的这个故事来看,吴夲生前对道教方术兴趣盎然,在听说裴养真的消息后,不辞劳累,从白礁涉九龙江到厦门拜会。同时吴夲的医术也相当高明,面对孙天锡调养一个多月都未见起色的疾患,在施药调理后,三日见效。而且,吴夲医德高尚,当孙天锡以百金重酬其功时,不为钱财所迷,而是坦然却之,此等高风亮节,有神仙风范。

有关吴夲的仙化,庄夏《慈济宫碑》仅提到“羽化于家”。但当地民众知道吴夲仙化后,自发在吴夲生前采药炼丹的青礁,搭建简易小祠——龙湫庵,供奉吴夲神像,呼为医灵真人,虔加祭祷。说来也怪,病人在龙湫庵祭拜后,其疾患往往不药而愈,仿佛是吴夲之灵还在冥冥之中护佑着病人。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民众纷至沓来,到龙湫庵祭拜吴夲,以求得病愈,结果效果同样明显。杨志在《慈济宫碑》中也记载了这一异事,“羽化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痬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祷,而沈疴已脱矣”。

元代,随着保生大帝信仰的发展与传播,上述宋代文献记载中吴夲模糊的形象,逐渐变得生动活泼与鲜明起来。

元明清以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范围扩大,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且各地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数量也扶摇直上。明清时期,保生大帝信仰已经走出福建,传播到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台湾学者考证,见诸文献记载的台湾最早建立的保生大帝祠祀,应是肇建于荷兰据台时期的台南县广储东里大道公庙,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载:“荷兰据台,与漳泉人贸易时,已建庙广储东里矣!”此后,郑成功入台,以及清朝统一台湾后带来的多次闽人移台高潮,都有力地推动了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保生大帝信仰已发展为台湾的一种强势地方神信仰。据2001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统计,台湾的保生大帝同祀宫庙共有264座(尚不包括未加入联谊会的宫庙)。至此,全台的行政区划中,除基隆市外,全都或多或少分布有保生大帝的同祀宫庙。明清漳、泉商人在东南亚一带的活动,也促使保生大帝信仰走出国门,落户于浩渺万里的异国他乡。如道光十九年(1839年)新加坡天福宫落成时,保生大帝即为主祀神明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三宝垄华人领袖陈宗淮还特地在大陆定制保生大帝神尊,迎返当地的大觉寺奉祀。此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也不在少数。

故里

安溪感德镇石门村是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保生大帝是福建闽南和台湾闽南籍同胞所奉的地方守护神。史载,神姓吴名夲,是宋代神医,又被称为吴真人、花桥公。生前医德如佛、医术如仙,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分文。民间传,吴真人生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慈惠济世,活人无数,深受时人尊敬,称神医。吴真人辞世后,人们自发地建宫立庙,塑像祭祀,渐渐发展为一种信仰崇拜,吴真人也渐由神医变成医神。现吴真人的崇拜遍及闽南、两广、台湾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所建庙宇近千座,仅台湾就多达数百座

封号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日,吴夲登文圃山龙池岩采药,不幸跌落悬崖仙逝,“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奏请于朝复立庙青礁,塑像崇祀”以来,历代王朝对吴夲的封号如下:

◎宋乾道七年 奉赐号曰 大道真人

◎宋淳熙元年 赐庙号曰 慈济宫

◎宋庆元二年 封 忠显侯

◎宋宝庆三年 封 康佑侯

◎宋端平二年 封 灵护侯

◎宋嘉熙三年 封 正佑公(御史赵以神慈惠济世,不贪饰之荣,上将公侯爵号改封冲应真人。)

◎宋淳祐五年 封 孚惠真君

◎宋宝祐元年 封 守道真人,加封广德

◎宋景定五年 封 福善真人

◎宋德祐元年 封 孚惠妙道真君

◎元代 封 普祐帝君

◎明洪武五年 封 昊天御史医灵真君

◎明永乐   封 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明洪熙元年 封 慈济医灵妙道真君

从历朝历代对吴真人的10多个封号中可以看出,“保生大帝”的封号为最高,也最切合民意,爵位上媲美尝百草的神农帝,理念上启示人们弘扬真人的“保生”精神。普通百姓的宗教信仰多寄望于“天堂”或“来世”,而吴真人的神力则全在“保护今生”,且以“治病却疾”乃保护生命,这就是吴真人的崇高精神。民间百姓对于吴夲的信仰和崇拜应来自于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不过,也正因为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从而赢得了无数善男信女的广泛信仰。

祖殿

神姓吴名夲,宋代名医。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吴夲,世所称吴真君也。少超悟长得道术。不茹荤,不授(受)室。

另介绍,保生大帝姓吴名夲,字华基,号云冲,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札,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泉州感德石门村。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于是病人交午于门,无贵贱悉为视疗。景祐六年(景祐无六年-引者注)蜕化于同安之白礁。乡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谒如响。部使者以庙额请,赐名‘慈济’。开禧三年,公元(1207),草寇骚扰境上,忽睹旗帜,惧不敢入。事闻,封英惠侯。后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云:吴真人名本,由贡举授御史。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景祐(1034~1037)间蜕化于漳州白礁龙池岩,乘鹤升天。此全与《闽书》所载互异。《闽书》不言(吴)本官御史,亦无医仁宗后事;惟记明永乐中,文皇后患乳,梦道人献方,牵红丝缠乳上,炙之,后乳顿瘥。问其居,对在某所。遣使访之,云: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石门人,姓吴名本,昨出试药,今未还也。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闽求而知之。皇后惊异,敕封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赐龙袍一袭。”由此可见传说之分歧。《台南市宗教志》所记更多神异。曰:“(吴)夲,泉州清溪县常乐乡人(石门村旧属常乐)。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三月十五日生。幼习医术,曾遇异人,授与神方济世,兼授驱魔逐邪等术,遂成神医。曾中进士任御史,以治愈仁宗皇后痼疾,著称于世。寻退隐行医,时有神异,为时人所钦服。后收同安令江官、主簿张圣者为左右侍从,借上帝公侍卫康、赵二将军为左右护卫,黄医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为门徒。四出行医除妖,著医书内外科十三册。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与父、母、妹、妹夫、仙官、圣者、书僮等,一齐骑白鹤飞升。时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龙湫庙祀之,敕封为慈济宫。飞升后,神迹屡现,降魔解厄,逐寇安邦,医疾疗伤,受庇佑沐恩者难以计数。宋高宗时,封大道真人号,宁宗时封忠显侯。明太祖时,敕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旧时福建漳州,泉州多建庙奉祀。传入台湾后,建庙亦多,为当地医师及漳州,泉州籍民所信奉。殿内供奉:保生大帝金身、右配殿 从左到右分别为 西圣侯(朝廷派来监建慈济宫的大臣) 三将军(祈雨的神明) 先生公(为建造慈济宫看风水的地理师)圣父圣母 此为保生大帝的父母,前面的青年像相传为大帝之弟。王

公大妈婆 王公广惠圣王即谢安,大妈婆即王公夫人金氏,前面的青年像为王公侄子大使哥即谢府元帅谢玄开闽王,也叫白马忠懿王,开闽尊王,为唐朝五代闽国国主王审知。保生大帝祖殿护国公、观音佛祖千手观音菩萨、注生娘娘金身、保生大帝驾前三十六天将文昌帝君,朱夫子,魁星爷、关圣大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

庙宇

大陆

感德镇石门玉湖殿始建于宋,是在吴真人羽化后,感德镇石门村的先民们为纪念这位终身为民的神医,在真人故乡石门尖麓建庙立祀,子孙聚集于此奉祀真人遗容。正中的牌匾上有“真人古地”四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殿内安放着3尊保生大帝神像:头插金花、身披凤帔、长须五缕、脸色红润,一派儒雅风范。传说,吴夲医好了宋仁宗母亲的病,皇太后赐给他金花、凤帔。这3尊神像“分工”也很明确,最里面的一尊是镇殿神,24小时全在殿内。中间一尊是正身,每年在巡境民俗活动期间或石门村的婚丧嫁娶场合被请出去。2000年台湾大地震,正身还被请到台湾去“赈灾”。

玉湖殿曾毁于“文革”,重建的玉湖殿保留了部分古文物。其中包括4个宋代石础以及一个大炉香。据称,大炉香香味独特,燃烧千年,从未熄灭过。大炉香内的香是按保生大帝当年留下的秘方,由几种特别原料配制而成,从不外传。住殿道士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炉香要日夜伴随保生大帝,决不能熄灭,故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即便半夜要换炉,道士都会自觉起来更换。

现今的玉湖殿,族谱中有详实的记载:“吴氏第十三世行伍公,于康熙己酉年六月,将其二夫人在赤血仑的墓地付大道公迁建玉湖殿用,另施殿左田租六石,殿右竹林一所为住殿道士斋粮。”玉湖殿于1998年9月被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确认为文物保护标志并树保护标志碑;2003年6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其保生文化信俗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物保护,石门玉湖殿被评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物保护扩展单位,并于2012年在安溪县政府、安溪县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感德镇政府和感德石门玉湖殿管理委员会组织下,已成功召开第一次安溪县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筹备会。

漳州白礁慈济宫:又称闽南故宫,白礁慈济宫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面临九龙江,背靠文圃山。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原为龙湫庵,始建于宋景祐年间。迨宋高宗即位,因自己曾受恩于吴真人,为感恩图报,乃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颁诏动支银库,遣使监工,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白礁慈济宫鼓楼的楼墙外侧还保留着当时龙湫庵的屋顶脊梁堆带和石墙痕迹)、二十一年(1151年)扩为二进庙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1609.5平方米。宫庙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大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前殿为二层楼阁式,单檐歇山顶,上覆红色板瓦和筒瓦;底层辟5个大门,门廊有蟠龙石柱6根,门前有紫色石狮1对;两侧有悬山顶厢房各三间。二楼两侧分置大钟大鼓。天井有上下双重须弥座构成的石砌献台,镌飞天乐伎,双狮戏球浮雕,献台上置蹲踞状石狮,称“国母狮”,右前肢上举握一方印,均为宋代雕刻。台前有龙泉井。正殿,为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单层宫殿式结构,台基比前殿高2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中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间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状,后殿更高于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小天井,两侧有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整座宫殿建筑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美称。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又称为东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依杨志《慈济宫碑》记载:“岁在辛未,乡尚书颜定肃公,奏请立庙”),绍兴辛未年即绍兴二十一年;青礁白礁东西两宫直线距离2280米。

泉州花桥宫:为保生大帝生前施药义诊之处,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代开始,该庙附设有施药局,如今称为泉州花桥赠药处诊所。

漳州秋坑济安宫:在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0年)开建,在光绪二十二年八月重修,已有580多年,历史悠久,庙宇分前后殿,总面积340平方,单层砖木建筑结构,庙顶峰精工细雕,塑造“双龙抢珠”“二龙拜塔”,分布装饰各种色彩的瓷片,显得古博锦秀。

大田县济阳乡上丰村昭灵宫: 清初有一香炉自白礁飞至上丰尾洋,上刻“保生大帝”字迹。族人于康熙乙亥年(1695年)择地造建昭灵宫,虔塑金身。1921年扩建副殿,文革中被拆除。1984年集捐资复建昭灵宫主殿,整做庭斗门路,重塑保生大帝神像及左右元帅朝天圣侯金身。2012年集捐资壹佰伍拾多万元重建全座殿宇,祈求神灵庇佑平安健康,繁衍兴旺。

中国台湾地区

新北市芦洲保和宫

新北市树林济安宫

新北市芦洲真久宫

新北市永和保福宫

台中市元保宫

南投县草屯龙德庙

彰化庆安宫

彰化大城咸安宫

云林元长鳌峰宫

嘉义仁武宫

台南市北区兴济宫

台南中西区下大道良皇宫

台南市安南区海尾朝皇宫

台南市龟子港保生庙

台南市仁德保华宫

台南市仁德车路墘保安宫

台南市旧和顺慈安宫

台南市佳里青龙宫

台南市番仔寮应元宫

台南市南路寮保镇宫

台南市陈卿寮保山宫

台南市中洲寮保安宫

台南市西港开仙真宫

台南市归仁仁寿宫

台南市安平妙寿宫

台南市学甲慈济宫

台南市下营区大屯保安宫

高雄后劲圣云宫

高雄市前镇广济宫(戏狮甲庙)

高雄市湖内慈济宫

高雄市左营慈济宫

高雄市左营新庄仔青云宫

高雄市左营城邑慈济宫

高雄市鼓山内惟青云宫

高雄市鼓山慈济宫

高雄市鼓山慈仁宫

高雄市大寮保福宫

高雄市大港保安宫

高雄市高雄鼓山亭

高雄市赤崁保生宫

高雄市湖内大湖长寿宫

高雄市林园兴济宫

花莲县慈能宫

屏东县水底寮保安宫

泰国

沙墩府保济宫

信俗

一:每年正月初一是众人的许愿还愿日,这天四乡八里的人都会来许愿还愿日,特别热闹!

二:每年正月十五(农历)元宵节,夜里由群众抬着保生大帝金身巡境,这年活动要由去岁生男孩的村民出钱买烛分发给各户参加巡境的人,灯具各户自己负责,队伍中有锣鼓和各种故事队伍参加!

三: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生日,在祖厝做佛事活动一天,由全村分角落部分群众做头,养猪参祭,这天还要请戏班演戏为保生大帝祝寿!

四:每三年一次,做大佛头活动。时间是正月初一做到十二,初五出门请火,初六巡境。这次活动是要到外地刈火,全乡分三个角落轮流进行。具体做法是在前一年正月初一掷杯选出六名做头的人选,三人上火山(指定宫庙迎请),三人在家做准备工作。要到哪个宫庙也要进行逐个选择,每个宫庙都要三杯圣杯。选人也是一样要连续三杯圣杯。具体时间安排是初四出门到目的地,刈火后,初五回家,初六巡境。队伍中有相公狮阵,锣鼓,,十八学士,南音等。佛事活动从初一做到十二,每晚都要演戏,十二这天轮到做头的角落,户户都要杀猪抬到祖厝参祭,做头事的六人要把活猪赶到祖厝进行比赛,看谁功夫好,杀的最快,众人围观拍手叫好。

另外,祖籍地还有一个特色是每逢男子成年结婚或者哪家要向保生大帝求医问药,都要到祖殿(玉湖殿)进行虔诚的祷告,然后用轿子把真人身抬回家,前面一个人拿着保生大帝令旗为真人开路,后面一个人拿着铜锣,一个人拿着锣鼓,另外两个抬轿子,其他的三个人跟随其后,排成“一”字形,把真人请回家。

总之保生大帝信仰已成为闽台两地,海峡两岸同宗,同地,同缘,同信仰的非物质文化情缘见证。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到石门玉湖殿寻根谒祖,参观,拜祖,祭祖,许愿,还愿,参与保生信仰文化交流这一活动。

传说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医神保生大帝诞辰。

1、在闽台两地流传的妈祖与保生大帝斗法的故事,被用来解释闽台两地农历三月刮风下雨的现象。这一方面建构了一主位的秩序,另一方面也造成一点小小的冲突,使闽台两地绝大多数地方,不在一间庙中同龛供奉妈祖和保生大帝。然而,唯独厦门岛上,人们把妈祖和保生大帝供奉在同一龛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究其原因,大约是厦门人来自各地,在此弹丸之地,为了生存,形成了和为贵的思想,他们也希望妈祖和保生大帝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睦,希望这样的和睦能使妈祖和保生大帝共同给厦门人带来祥和的秩序;另外,妈祖和保生大帝有相等的头衔,共祀有经济和便利的好处等。这表明,神是人创造的,神明是在人们有某种需要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加以重新解释。

2、「保生大帝」吴夲,俗称「大道公」,同安出身。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保生大帝诞辰,故又称为「大道公生」。可是这一天,不知为什么,每一年都会刮起大风,故又称为「大道公风」。

「妈祖」,本名「林默」,湄洲出身。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不知怎么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来,所以俗称「妈祖雨」。

故事是这样的,大道公与妈祖,在还没成仙之前便互相较劲,看谁的法术厉害。由于两人旗鼓相当,皆神通广大,各种法宝全使尽了,依然分不出高下,天上诸神看他们这样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居中协调,双方言和,才结束了这场恶斗。

可是双方面心里都还是有点不平衡,大道公心理想:「好!她三月二十三日诞辰,我就施法下雨,把她脸上的胭脂水粉,洗个干干净净,看她出糗!」

而妈祖婆心里也想:「哼!说好不斗了,还那么狠,难道我怕你不成?三月十五日他诞辰那天,我就刮起大风,把他真人帽吹掉,让他变成四不像!」

就这样,每年三月十五日必刮大风,三月二十三日,则大雨不断。

3、人世间难免会产生纠纷,而神界也不例外。在台湾民间相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传说神界的单身贵族大道公与妈祖曾有一段友谊史,保生大帝得道后见妈祖端庄贤淑,便展开追求攻势,共同谱下一段“友情”。一日,妈祖乍见母羊产子之苦,毅然慧剑斩情丝与保生大帝断绝往来,大帝无端被抛弃非常懊恼,乃在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遶境时施法下雨,淋洗妈祖脸上脂粉;保生大帝拉不下面子,就决定下场大雨将妈祖脸上的粉洗下来,让她也体会没面子的感受。妈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诞辰(农历三月十五日)神驾出巡时作法刮风,要吹落大帝头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妈祖诞辰便经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诞辰则常会刮风,此即民间气象谚语:“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的由来。

4、保生大帝和妈祖生前都没结婚。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大都会下雨。其中有妈祖、保生大帝斗法的趣闻。妈祖上轿出发时,在路上中看见羊妈妈痛苦地产下一只小羊,心想结婚生子实在太辛苦,就断了出嫁的念头。

因此,几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都刮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会下雨。保生大帝和妈祖斗法的趣闻是民间的一种幽默。也是,民间对自然气候的一种神话的解释。在科学看来,显得有些不科学。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传说,让民间的保生大帝和妈祖更有人性。

大道公与妈祖婆的友情 ,妈祖为(五代十国<闽国>)闽人,保生大帝大道公为(北宋<赵匡胤所建>)汉人,二神均为福建人氏,一在福建同安一在莆田湄洲,两地相去不远且双方均未婚即升天,因此民间盛传大道公与妈祖婆的友谊史。 民间传说大道公与妈祖婆原系一对朋友,当大道公的轿子抵达妈祖家中之时,妈祖见母羊生产之痛苦状,萌生悔意,毅然拒绝;

其实农历三月正值梅雨季节,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转至神界的法力交战,而两位神祇呼风唤雨的能力,是海洋文化的表徵。

影视

以保生大帝吴夲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大型古装神话喜剧,是第一部展现保生大帝故事的电视剧。本剧是两岸第一部正式合拍的电视剧,两岸正式开放影视合作政策之后,第一部与台湾合作的电视剧,同时这也是台湾主流电视台第一次以预购版权的方式参与两岸电视剧的合作,开创了两岸戏剧合作的新模式。《神医大道公》拿到台湾当局给大陆电视剧颁发的“001”号入台拍摄许可证,成为第一部公开赴台拍摄的大陆电视剧,堪称海峡两岸影视合作的“破冰之旅”。同时也先后在两岸主流电视频道(央视和台湾民视)播出。

简介:医神保生大帝吴夲与瘟君成了同门师兄,千年斗法。天庭如人间,小人当道,君子被贬,落在下风的瘟君设计挑拨众神仙向玉帝告状,说保生大帝管了太多人间闲事,玉帝发怒将保生大帝打入凡间,并下旨交代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把一个品行顽劣的医官培养成一代名医,重返天界,恢复神籍。从此,医神变为郎中,混混成了徒弟,一对神差万里的师徒开始行走江湖,医疗众生。

承制

厦门广播电视节目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春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台湾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东阳万瑞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厦门海沧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春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影视形象

神医大道公郑少秋饰演吴夲

神医大道公前传韩栋饰演吴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