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3 13:33
吴子牧(1914- 1970),1914 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一-中国矿业学院的重要奠基人,他先后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院长10余年,在他的主持下,北京矿业学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成为首都学院路上八大学院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为新中国的煤炭工业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矿业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师资,并形成了一套体现中国新型矿业高等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为推动煤炭工业和煤炭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6年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在法国里昂大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组织--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在华侨工人和小商人中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弃学回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同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马列学院毕业后在抗大二大队任教。
1939 年11月任晋西北牺盟会宣传科科长兼新西北报社社论编辑,
1940年2月任晋西北二专署教育科科长兼黄河日报社社长,
1940年9月任岢岚县县长,
1941年9月任晋绥三专署秘书主任兼民政、教育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辽宁省委秘书长,在东北局和省委领导下,坚持对敌斗争,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沉着坚定,做出了贡献。吴子牧在战争年代的革命实践,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政治立场和高度原则性。新中国成立后,吴子牧到高等教育战线工作。
1950 年至1961 年,吴子牧担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1959年底,吴子牧调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大学科学工作部部长,至1961年5月一直兼任北京矿业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在市委工作期间,他继续精心研究怎样办好高等教育,始终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又十分重视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促进首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0年10月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6岁。
1950年11月27日,吴子牧到天津的中国矿业学院担任副院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3年,学院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吴子牧随校到京任副院 长。1955年6月28日,任北京矿业学院院长。1956年12月30日,经北京市委批准,兼任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作为中国矿业学院和和北京矿业学院的主 要领导人之一,吴子牧为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矿业学院从焦作搬迁天津不久,燃料工业部即着手酝酿在北京建校的问题。当时,北京市政府规划在北京西北郊区兴建文教区。吴子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配合燃料工业部,积极谋划学院迁京及在北京建校的问题。1952年7月,中国矿业学院在北京西北郊文教区动工兴建新校。建院初期,学院师资、校舍、图书、设备等条件都不具备,吴子牧拖着久病初愈的身体,与朱献民等学院领导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高速度、高效率地完成了新校的筹建和学校的搬迁工作。
中国矿业学院迁至北京后,从1953年起改称“北京矿业学院”,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5年6月以后,吴子牧担任学院院长,兼任院党委书记,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贡献了聪明才智。他凭着丰富的革命阅历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使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他通过多种渠道广揽名师,并注重改善教学条件,及时购置各种教学设备,努力建设相关实验室,使学校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他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组织学习国内和苏联一些高校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一贯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把教学工作和思想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认真钻研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学科建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他重视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既重视发挥老知识分子的作用,又注意培养和大胆提拔使用青年知识分子,调动了广大教师、干部的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学骨干和党政工作骨干。他特别重视蓊鳓开展体育锻炼。由于他的倡导,学校体育运动蔚然成风,并且连创辉煌。1958年,国家体委授予北京矿院“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的光荣称号,并颁发奖旗。1960年北京矿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成为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中国矿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办学体制、教育方针、培养模式等都是全新的,都需要探索。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人,吴子牧在创办新型的矿业高等教育方面艰辛探索,不懈努力,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办学理念。
1.“红”“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吴子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办学方向,结合煤炭工业的特点,提出了与新社会相适应的北京矿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使学生成为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格健壮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全面发展的新人,也就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实际能力、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当时全校师生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六条培养目标”。
为了克服旧中国知识分子脱离实践、脱离人民群众的弱点,塑造新型的知识分子,吴子牧认为,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是彻底实现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又红又专”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根本途径。
对于德、智、体三育的辩证关系,吴子牧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和见解。他认为德育是第一位的,要解决劳动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无这些观点,身体再好也是白搭。但智育不能忽视,否则势必影响培养目标。理论和基础课更不能忽视,这是自然科学的普遍真理,搞尖端就要掌握科学技术。体育是物质基础,是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培养体格健全的人才。因此,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他还指出:同学有健全的思想、技术、身体这三个方面,对国家建设是有利的,并特别指出要从各方面改善师生的健康状况,但这并不是忽视学习,而是为学习着想。在一些会议上他多次指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好很重要,是学习好、工作好的物质保证。没有好的身体,不能胜任艰苦、繁重的工作,很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关于体育,这是吴子牧办学理念中颇具特色的地方。吴子牧认为,中国矿业学院面向艰苦的煤炭行业办学,培养的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他多次强调:煤矿是比较艰苦的行业,学生今后要为煤矿长期健康服务几十年就必须有强壮的体质,必须把提高学生的体质摆到重要的位置上。他明确提出:要根据煤矿的特点办好体育,为祖国煤炭事业健康工作50年!他号召,党团员除了学习外,要模范带头广泛地开展体育文艺活动,党团干部要把开展文体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学校在同学中开展了长跑活动,以加强耐力和毅力的训 练。学校常年坚持长跑活动的上千人,长跑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他除了倡导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外,还进行学生业余体育队伍的建设,开展的体育项目很多, 如田径、体操、游泳、球类、射击、摩托、登山等,这些项目在北京市很有影响,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吴子牧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体育工作的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带头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助威、加油。根据运动队员的特殊情况在伙食上给予特殊照顾。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院领导也都关心体育工作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北京矿院的体育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北京市 一年一度“的春节环城赛跑,矿院曾取得9次冠军。在1958年北京市高校田径运 动会上,总成绩曾超过体育学院、清华大学等体育实力强劲的院校。男女篮球队也曾在高校比赛中分别获得过冠军。1958年,北京矿业学院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光荣称号,吴子牧受到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的亲切接见。
2.“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吴子牧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为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他提出,要进一步在思想上明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要大力转变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结合不够的缺点,党的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克服那种认为不懂教学就不深入了解教学问题的片 面认识,克服把教学工作和党的工作截然分开的思想。学校应该加强对党的政 策与教学工作的学习和钻研,要进一步明确党的工作必须“面向教学、面向基层”,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吴子牧多次强调,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党员行政干部要进一步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热爱自己的工作并积极钻研自己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贯彻模范工作者制度,以更好地保证教学工作的进行。吴子牧“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也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他规定党政机关部门上午都不得开会,开会汇报工作都放到下午,上午院系领导和处室干部都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或深入到科研课题中,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并及时发现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吴子牧将“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与学习苏联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改革。他是北京矿院学习苏联办学经验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从学制、专业设置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研究室的建立以及系教学行政领导程序的设立等,都参照了苏联的做法。他要求学院成立编译室、专家工作室,翻译苏联煤炭高等教育的教材和参考资料。1957年,他还亲自率矿院代表团访问了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和煤矿科研、设计单位,使矿院成为中国与苏联、东欧各国高等学校首先鬻麟建立校际联系的63所高校之一。
吴子牧十分重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提出,在校内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从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热工,到各专业实验室,学生都要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在校外要与各大矿务局等煤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他的领导下,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了一系列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实验课、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严格学习纪律,强化教学管理,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迅速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实践,学生到大学毕业时都具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深受现场的欢迎。
3.实事求是的科研理念。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高等教育中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比较弱,教师科研意识不强、信心不足。为了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吴子牧做了大量工作,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研究讨论的学术氛围,使学校的科研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在这过程中,吴子牧形成了独特且富有远见的科学研究理念——实事求是。
他认为,科学研究一定要有针对性。他说:“我们做工作、讲话、写文章,一定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否则,就像开枪打出一颗‘臭子’,没有用。”他坚决反对浮夸的科研作风。1958年全国大跃进,普遍存在浮夸风。在全国到处都大炼钢铁、放卫星的时候,学校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很高,到处都是轰轰烈烈大搞科学研究的场景,但也存在着浮夸现象。吴子牧头脑冷静,不跟风,强调实事求是。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如何做好科学规划,吴子牧提出上报的项目要把项目的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协作单位、协作事项、主要责任单位、重要措施以及研究成果处理等都写清楚。他再三强调,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
他认为,科研和教学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组织教师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吴子牧强调指出:继续提高教学质量一步,主要环节在于开展教学法与科学研究工作。教师若不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将不能提高甚至难于胜任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工作。另外,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师的政治任务,高等学校教师不关心科学研究工作,实质上就是不关心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不对的。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时候,吴子牧指出:一定要正确理解向科学进军的意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把搞好教学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科学研究既要出成果,也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认为,科学研究必须结合实际和技术革命。他强调,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要与煤炭生产现场建立密切的联系。针对当时存在的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况,他提出必须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教学和科学研究必须尊重知识较多的教师,必须有科学态度,不要一哄而起,不要浮夸。他十分重视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并对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术水平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这些意见对于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双百”方针、建立良好的学风,起了很好的作用。他强调学生应参加一些科学技术活动,老师要领导好学生的科学研究工作。一些读书报告很重要,但更要注意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成为一支助手,一个部分,投入到国家的技术革命。
从1954年开始,部分教师就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拟定科研题目,开展科学研究。这些研究大都紧密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1954年12月,学院成立了科学研究处,负责科研的日常组织管理。1956年,学院召开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吴子牧在会上指出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向,阐述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吴子牧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理念以及提倡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观点,很快被全院广大师生接受和认同,他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刻苦攻关,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1.以人为本。吴子牧对教师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尊重,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当时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北京矿院的新教师,都是他亲自到火车站去迎接的,此后的上海等地毕业生也是由他亲自到火车站去迎接。每到逢年过节,吴子牧都要带着一家人一道去各教授家中拜年;有的老教授体弱多病,他派专车接送其为学生授课;有的老教授去世多年,吴子牧还一直记挂着他们家属的冷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前去看望和慰问;有的教师思想上的疙瘩一时难以解开,吴子牧就把他们请到自己家中,交流长谈。吴子牧非常关心师生的身体素质。建国初期,师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他除了积极倡导并带头进行体育锻炼外,还努力改善教学条件,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吴子牧对同学讲:你们在学校学习五年要保持每位学生毕业时的身体素质,这是学校管理干部的职责。学生所用桌椅的颜色尺寸要整齐划一,灯光照明要科学化。在医疗卫生方面,吴子牧给医务室盖了小楼,共50间病房,当时的科室很全面,设备也很先进,有耳鼻喉科、针灸科、口腔科,还有一台X光机。北京矿院的校医院是当时北京八大院校中唯一的红旗单位。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吴子牧的领导方法来源于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为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他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调查研究,听取学生对教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意见。他还把机电系的一个党支部作为固定联系点,经常塑麟参加党支部以及团支部的会议,讨论问题,倾听意见,用以改进学院的管理工作。
百年矿大人物传略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在师生当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他反对那种凭一己浮光掠影的印象和道听途说的传闻作为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依据的做法。对于重要的文件与发言稿,他总是亲自动手,绝不假手于人。他经常亲自参加系和教研室讨论重要教学问题的会议,并即席做出指示。例如,20世纪50年代高校教学中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吴子牧为此亲自参加学校各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参加教研室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成绩检查以及对方法与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他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大家团结成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作为学院领导班子的班长,他善于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处理工作时,主张集体研究决定大事,反对个人主义。在不实行党委制期间他还搞过核心小组,对重大决策的出台,比较谨慎。同时,他工作很有魄力,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对每一个任务的分配都是“交给你的事情就放手去做,但要干就得干好,出了后果我承担!”对于如何发挥系里的作用与积极性,他强调:具体问题要下放到系里去管,给系里一些机动性,有不少问题是我们上面想不到的,系里要不断地自己去平衡。他主持会议,总是欢迎大家充分发言,并且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也让人把话讲完。他提出的意见大家多数赞成,有异议的他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处理干部关系上,吴院长坚持搞“五湖四海”,团结各方面的同志。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干部或是教职员工都乐于同他接近,推心置腹地商量问题。
吴子牧平易近人,向来不摆架子。当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时,他总是给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耐心指导。他和夫人江枫,一有时间必抽空前往教师家中探视,每过年节必去院内老工人家中拜访。走在路上,吴子牧对任教老师都能叫出名字,一旦知道老师家里有什么困难,肯定会尽力帮忙解决,老师们很钦佩他。吴子牧经常参加青年学生活动。学生党支部活动,只要邀请到他,他就挤时间来参加。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晚会上,吴子牧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跳舞、游戏。每年元旦,吴院长和大家一起在矿院的大礼堂里联欢。吴子牧模范地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他贴近全院师生员工的心,团结全院上下,把北京矿院办得欣欣向荣。他以廉洁奉公、谦虚谨慎、热情待人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师生员工的信任和爱戴。
4.光明磊落、不务虚名。吴子牧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光明磊落,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做到。吴子牧来矿院任职前,肺部已经切除三分之二,组织上安排他每天工作半天。但来到北京矿业学院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学院的建设之中,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建校初期,学校师资、校舍、图书、设备等条件都不具备,吴子牧亲自指挥落实校舍建设、师资聘请、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在建校的紧张阶段,吴子牧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亲自来北京建校工地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情况。1953年合校前的工作更加紧张,他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住到附近农村并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校的一两年时间里,他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向师生传授延安抗大精神,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建校结束后,吴子牧又集中精力抓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他常常在一天办公劳顿之余,还在宿舍楼下一个单元的小会议室里带领几个负责全院教学工作的人员学习文件、讨论问题,制定全院的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常常工作到午夜。吴子牧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勇挑重担,知难而上,处事慎重,工作细致,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他从不讨好和吹捧他人,对学生更是严格要求,看到学生思想上出现了不健康的倾向,他就会及时提出严肃批评。同学们对吴子牧的批评,不但不反感,而是觉得很亲切。除了吴子牧说理充分、以理服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严于自律,大家都敬佩他。吴子牧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人对己都坚持两点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不止一次地在全体学生的集会上,或是全校师生员工的集会上进行自我批评。当他发现批评学生有不当之处时,或是当他发现自己讲话有片面性、不符合中央精神时,郑重而诚恳地在大家面前进行自我批评。不但讲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还要讲自己出现错误的主观原因。他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党的三大作风,教育和感染了师生员工。
5.思想教育工作富有感染力。吴子牧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学校师资匮乏的现实,吴子牧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流教师,对引进的教师在其原有职称基础上提一级。这一政策,在国内高校引起很大反响,吸引了一些名牌学校如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高校教师来校应聘。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与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的采矿精英汇集于矿院。在学习苏联的活动中,学校邀请苏联专家来校讲学、帮助开办研究生班,并具体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吴子牧非常注重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他认为,培养人才就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培养出思想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为煤炭工业培养建设人才的思想,吴子牧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要具有担任教师的光荣使命感与崇高责任感。在教师思想改造运动中,他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的本职工作,热爱教师所教育的对象——学生,以此来教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来改造旧思想。为此,他把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院党委的重要工作日程。通过思想教育,启迪教师逐步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自觉性。
吴子牧十分注意发挥老教授的作用,经常与他们探讨教学问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像对待朋友一样诚恳地对待老知识分子。他也十分注意选拔和培养青年知识分子,他提出,要培养红色青年上讲台,给青年教师以很大的鼓舞。他经常参加青年教师的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教学领导岗位上,许多中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系、教研室的负责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吴子牧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分析问题透彻,逻辑性很强。当时学院党委经常给同学组织报告,讲形势或者讲党的方针政策。每当公布吴子牧要做报告时,同学们总要争先恐后去占位子,生怕座位不好听不清楚。虽然吴子牧每次大会开的时间都很长,但由于他能将中央的重要决定和上级的有关精神融会贯通,又能结合学院发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在院内干部学生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存在的不良倾向,所以讲话生动确切,广大师生员工愿意听而不感觉疲倦。
吴子牧做报告和讲话基本都不带讲稿,只是在一个小火柴盒子或一块小纸上写几句提纲,一讲就是两三个钟头。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抑扬顿挫,富有乐感;他分析事情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用词得体;他姿态平和,亲切动人,听他的报告不但受到了教育,而且是一种享受。当时,在学生中曾流传这样的说法:如果吴院长在大饭厅做报告,而同时大操场又在放电影(两处相距咫尺),我们宁愿听吴院长的报告,而不去看电影。确实,吴子牧做起报告来,听的人便像铁一般被磁石吸引住。他在师生员工大会上讲话,上自老年教工,下到刚入学的学生,文化高的如教授、文化低的如勤杂工人师傅,他都能照顾到。大伙都爱听,都能听懂,而且获得了收益。
资料来源:
(1)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深深的怀念——纪念吴子牧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文集》,1990年。
(2)陆欣仪,李静波:《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文案号2-9,2-60,2-63,2-158,2-164。(作者:丁三青 刘静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