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杰

更新时间:2023-07-11 17:09

前列腺疾病、肾脏移植、泌尿系结石、肾及膀胱肿瘤、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尿道狭窄的诊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个人简介

武警总医院微创腔镜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湘雅医学院。

专业特长

在前列腺疾病、肾脏移植、泌尿系结石、肾及膀胱肿瘤、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尿道狭窄的诊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采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炎进行超声分型;在国内较早提出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新理念,并在北京泌尿外科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临床研究。进行肾脏移植工作十余年,在肾移植手术及术后抗排异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泌尿系疾病微创内腔镜诊疗,泌尿系少、罕见疾病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工作成绩

工作作风严谨,手术风格细腻。曾赴荷兰、德国学习。曾受国家委派,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阿尔及利亚、伊朗、新疆、云南等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参加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均出色完成任务。主动申请参加援藏医疗队,在援藏工作期间,以高度的使命感,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官兵和各族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学术成果

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6部,获科技部中华高新企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武警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承担北京泌尿外科基金项目一项。多次获得上级嘉奖,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曾被评为解放军四总部先进个人。

人物事迹

坚守灾区的日子

吴学杰,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伍中留守亚齐灾区,与第二批队伍继续工作的三名医生之一。他也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中惟一参与了历次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医生

1月22日黄昏,和往常一样,中国救援队出诊后返回了班达亚齐军用机场附近的营地。营地不远处,是大大小小的难民营。吴学杰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约几十米处嗡嗡直响的美军黑鹰直升机。在印尼的日子里,黑鹰的发动机轰鸣声始终缠绕着他和队友。

吴学杰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伍中留守亚齐灾区,与第二批队伍继续工作的三名医生之一。

他也是这支救援队中唯一参与了历次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医生。

2001年4月,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2003年2月,新疆巴楚、伽师发生地震,救援队第一次出动;然后,非洲阿尔及利亚地震;云南大姚发生地震;新疆昭苏出现地震;伊朗巴姆古城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不幸发生惊世海啸,27日救援队即接到了待命通知。

吴学杰将参与地震救援就像是感受大地的按摩。不过,这种按摩给身体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恐惧,恐惧失去生命,恐惧被传染。

“每一次出发我都感受到了恐惧,但下一次只要有救援行动,我还得出发。”

尽管已经是救援队的老队员,目睹过太多悲惨的画面,海啸之后的亚齐依然给了吴学杰最强烈的震撼。12月31日晚上,救援队第一批35名队员抵达印尼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刚到机场,救援队就派出一个医疗小组接治病人,聚集在机场的数百名灾民一下子涌了上来。吴学杰至今忘不了灾民当时那种对医疗人员无限期盼的眼神。

海水不仅卷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而且在幸存者身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创伤。很多病人的伤口积脓,散发出的臭味哪怕戴上厚厚的口罩也抵挡不住。救援队的医生在给病人清理创伤时,旁边就不时有人恶心呕吐。而吴学杰已经记不清他给多少病人做过清创了。

吴学杰接治过一个在海啸后出生的孩子。当时那孩子只有8天,皮肤脱水特别厉害,极度营养不良,瘦得连肋骨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么小的孩子,这么遭罪”。吴学杰伤感不已。

此次参与印尼海啸救援,是吴学杰救援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次,大概也是中国救援队历次救援行动中最艰难的一次。救援队第一批队伍救治的患者就有数千人之多,超过历次行动救治患者的总和。

1月11日晚上,救援队第二批队员到达亚齐,第一批队员随即撤离。但第一批中有包括吴学杰在内的5名队员被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吴学杰和他在医院的同事侯世科、李向辉。留下来的另外两名队员中,一位叫刘刚,另外一位是汪曙光,他们是随队记者。

但这几乎是跑完一个五公里极限,又来了一个五公里极限。

14日,吴学杰他们3位第一批留下来的医疗队员几乎同时出现了极度疲劳的症状。

救援队副领队杨造成说,三人脸色苍白,眼睛浮肿,躺在哪里都能睡着。于是,救援队决定,让三位骨干15日必须在营地休息一天。

16日,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出诊了。

偶尔休息的时候,吴学杰喜欢去逛逛其他国家救援队的营地,他说这是和国际同行交流的难得机会。他看到,澳大利亚的帐篷带有空调,而德国人干脆把大型洗衣机和炊事车都拉到了亚齐。

相比之下,吴学杰队友面临的不利因素就多了一些。比如雨鞋问题。两批队伍交接的前后几天,亚齐连降暴雨,帐篷里面全是雨水和淤泥,雨鞋根本脱不掉。后来终于雨过天晴,淤泥犹在,雨鞋一下子仍旧脱不掉,而且穿着它闷热无比。沉重的雨鞋都快把队员们拖垮了,吴学杰他们三位出现极度疲劳,雨鞋大概也“功不可没”。

不过,吴学杰说,他们的战斗力并未因为后勤保障不及国际先进救援队而受到多大影响,而且每参加一次国际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国际先进救援队水平的差距都在缩小。

中国救援队大概是唯一深入偏远灾区的国际队伍,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也称赞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救助方式。亚齐许多偏远乡镇破坏情况比班达亚齐更为严重,但由于乡镇的环境更加恶劣,一些地方还有反政府军在活动,许多国际救援队伍都不愿去,建立好医疗点等待灾民前来就诊。而中国救援队,多次“上山下乡”,送医送药上门。

艰难的救援生活,在吴学杰看来有不少令人感动之处。他说班达亚齐一位叫老仓民的华人忍住在海啸中失去20多位亲友的悲痛,主动给中国救援队做志愿的翻译和向导,甚至顾不上去清理自己被洪水浸泡过的房子。

目前,亚齐的废墟清理、尸体掩埋,以及局部区域消毒的进程都比较缓慢。第二批队伍进驻班达亚齐总医院时,队员高进甚至发现总医院的很多区域都没有消毒。吴学杰说,亚齐依然有爆发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隐患,防疫压力非常大,而亚齐再经受不起大规模疫情的打击了。

1月25日晚,吴学杰随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二批队伍离开亚齐灾区,于26日凌晨抵达北京。离开的那天上午,他又去了班达亚齐总医院,与印尼同行告别,与这个他战斗过的地方告别。

按照国际惯例,医疗救援队员参加行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吴学杰在灾区坚守了26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