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源

更新时间:2024-04-10 10:07

吴洪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解放军前线剧社及六十三军文工团创作员、编导,北京军区歌舞团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歌曲编辑部编辑。《词刊》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简介

吴洪源,1930年生,北京人。笔名洪源。中共党员。1949年就读于育英中学高中二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子为北京军区歌舞团编剧甲丁。

著作与成就

著有长诗集《扎西》,歌词集《北京颂歌》、《美好的赞歌》、《春消息》,论文集《歌词创作杂谈》(合作),解说集《华夏风采》(合作)等。《学习雷锋好榜样》获1989年五洲杯40年广播金曲奖,《北京颂歌》获庆祝建国40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奖,《三代民兵》、《看见你们格外亲》均获1964年全军优秀作品奖,解说词《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南极,我们来了》均获文化部优秀奖,《墨舞》获第一届星光杯撰稿奖,《松》获林业部1983年好新闻一等奖。

经典采访

在亿万中国人中,认识洪源的人不算多,可是不会唱洪源写的歌的人却很少。“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多年来,这首歌唱忠诚和风险的歌曲一直被广泛流传。它的词作者就是我国著名词作家洪源。

一首好歌,可能就是一把利剑,一枚炮弹,一曲冲锋号,洪源老人这样理解歌曲的创作。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歌曲,但能长久流传的歌曲确有一些永恒的东西被人们认同,那就是歌曲要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而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滋润手中的笔、心中的歌。

(时至今日,每年三月人们都会纪念一个英雄,耳边也会响起一首似曾相识的歌曲。雷锋,一个时代的强者,他的事迹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39年前,当他短暂的一生结束的时候,曾有亿万人为之动容,并以他为楷模。吴洪源就是一个曾纪录这段历史的人。)

吴洪源:我觉得这个歌没有什么一点特点也没有,它也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的地方,它主要就是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这个歌呢是借着雷锋这个光,于是乎大家传唱了。大家唱的是雷锋精神唱的不是这个歌。任何作品呢我觉得尤其是这个音乐作品,它都是交给群众让群众利用这个东西作为一个载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个歌我觉得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好的地方,它主要是这个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

(1949年,吴洪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他创作了许多歌颂共和国和解放军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清晰的记得创作的那一天。)

吴洪源:说这事已经是三十九年以前了,这回想起这三十九年以前,到现在还真是历历在目,因为那个感觉太深了太深刻了,因为那会儿是3月5号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正在学习当中。这个军事政治部下达了一个指示,说是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下午我们就要上街宣传,大家就都忙碌起来了。我们当时抽出来以后,就是说起码要写两首歌,那时候群众歌曲是特别那什么的,特别时兴的。什么叫群众歌曲?那就是说写给群众唱的,群众能够唱的,群众大家在一起唱的,这叫群众歌曲。到时候我们想要起码要搞两首群众歌曲,这时候我呢就写词,我就把当时的报纸收集到一块儿,就是苦思冥想,赶紧弄吧!时间太紧了,说这话已经是10点钟了,下午2点就要上街了,还要给人留出谱曲的时间,练唱的时间,我脑袋里特别乱,乱乱哄哄,忽然之间蹦出一个就是叫什么灵感吧。一着急反而倒会蹦出一个东西来,忽然之间我就感觉到好像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实际上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说干脆就抓住这个“好榜样”三个字来做文章吧。

吴洪源:写出来以后啊已经快12点了,因为2点钟就要用,这个声茂同志连饭也没吃就赶紧谱曲,赶紧谱曲,谱完了以后,板上召集起歌的,大家就马上就学。学,还没背下来歌词大家就要上街了。就是说2点钟准时上街了,我们部队里讲究这个,说2点钟上街就2点钟上街。那时候我们住在平安里,那是一个繁华的大街,上街刚汽车开出不远就被群众给围上了,就看演节目嘛,大家围了一个圈打开一个场子,于是乎就又唱又跳开始。这个歌啊当时合唱队唱开了以后一下不知道怎么就好像引起了特大的共鸣,当时好像就有人来要歌片,我们还没有就给人家在汽车上给人抄。

(吴洪源说当时他没有想到这首匆忙创作的歌曲一下子就被群众接受了。就是唱着这首歌,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展开了。)

吴洪源:当时那时候是“学习雷锋运动”开展起来以后啊,那到处都呈现出一种那会儿叫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尤其在小学生当中,那会儿流行一个叫“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那是真事儿,那时候我们到街上去,你不管是坐车也好,你到商店去也好,那会儿人跟人的关系确实是好极了,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留恋。这会儿讲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给什么孕妇让座,那时候你到公共汽车上都是互相让座,你觉得那会儿简直是那个社会那个风气太好了!有一种说法

说什么“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好像雷锋精神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了似的,其实不然。你看从这个音乐著作权协会给我的一个清单上可以看出来一些问题。在这一年当中就是2001年一年当中,有15个单位,15个出版单位用过这个歌,那就是说你看人们还在唱这个歌,那就证明雷锋精神是深入人心的,它不会被人们淡忘的,甚至可以说是永存的。

(这首60年代创作的歌曲,一直传唱。吴洪源说他这一生创作了100多首歌曲,大多是平庸之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流传下来。)

吴洪源:这首歌是用的时间最短流行的时间最长流行的意义也最广。作为一个群众歌曲它多多少少的体现了这个群众的心声,那时候我们始终讲究这个,就是说你写作品要体现群众的心声,群众歌曲难写也就难写在这儿,要代表广大的群众的心声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这就是所谓现在的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强音。什么叫时代的强音恐怕也就是这个。

(这首歌曾在60年代催人奋进。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雷锋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

吴洪源:我已经早就被人忘记了,因为我近年来没写什么东西,我已经被人忘记了。就是好多小学生会唱这首歌,但是你问他作者是谁,他不知道。这都无关重要。但是只要有人学雷锋有人唱这个歌,雷锋精神能够传下去以后,那我心里面就舒服极了。

个人生活

儿子:甲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